孙权为何弃张昭拜顾雍为相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孙权,张昭,顾雍
  • 发布时间:2010-07-19 16:43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许多人物青史留名。东吴孙策在遗言中交待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后,当时群臣都以为丞相之位非张昭莫属,出人意料的是,孙权却选择了当时并不怎么有名的顾雍为相,让许多人感到诧异。然而事实证明,孙权的眼光是正确的。顾雍为相之后的几件事证明了这一点。

  顾雍不饮酒,少言语,考虑问题全面周到,处理问题稳妥细致。他常常访察民间疾苦,遇到贤才,往往不动声色,回来后就悄悄地向孙权推荐。若此人被任用,他就归功于孙权;不用,则始终不泄露出来。孙权感叹地称赞他“顾君不言,言必有中”。有什么重大决策,都要遣人去征求顾雍的意见,如果取得同意,就和来人反复探讨并好酒好菜招待。顾雍将善归于上,恶归于己,处处注意君臣礼节,时时维护上级形象尊严。这样识趣、省事、谦卑的部下,做领导的谁不喜欢?

  为君臣留足面子,做事讲究方法,是顾雍的为官之道。当时君臣之间喜欢在一起饮酒作乐,常常一起喝得烂醉,丑态百出。“顾命大臣”张昭对此很看不惯。有一次,孙权在武昌临钓台饮酒,让人往群臣身上泼水,并说:“今天只有醉倒在台子上,才可以不喝。”张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孙权问:“不过是找找乐子罢了,张公你为什么生气呢?”张昭说:“从前商纣造起糟酒池,从黄昏一直喝到天亮。当时他也引以为荣,不认为是什么坏事。”孙权听了默默无语、面有惭色,只好败兴地宣布罢宴。顾雍对此虽然也看不惯,但处理的方法却很灵活,为了不让君臣败兴,他也参与凑热闹,但绝不饮酒。当群臣们醉态百出的时候,顾雍就让人把他们酒后的言行记录下来,然后等酒醒后再一一念给他们听,大家听后深感羞愧,此后再饮宴时,都害怕自己酒后失态被顾雍责怪,不敢再狂饮无度,连孙权都心有顾忌地说“顾公在坐,使人不乐。”但顾雍此举,却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君臣面子,让大家都容易接受并改正。

  当上丞相后,顾雍依然谦逊谨慎,不事张扬。顾雍在弱冠之年即外出做官,其母亲叮嘱他说:“你千万不要落在他人后边啊,要经常给家里写信报告。”以后,他每月十五都写信回家,不是说自己进步慢,就是说自己有的事情没有办好,请母亲大人赐训。一过数年,母亲不知道他到底混得怎么样,于是,写了封长信告诉他,东邻的孩子当了县令,门上挂匾,祖坟立碑,光宗耀祖了。西舍的孩子当了将军,回来时骑着高头大马,好不威风。你的功名如何了?顾雍依然回信说,自己长进很慢,无所建树,对不起母亲大人。母亲收到儿子的信,在家里坐不住了,便亲自找上儿子的门。到了后,孙权竟亲自出迎,群臣恭贺,母亲才得知自己儿子封侯为相已近两年了,却没事儿一般对家人只字未提。

  顾雍身居相位19 年,东吴由乱到治,出现了全面的兴盛和繁荣,后人在评价他任内政绩时说:“雍既秉国……自汉末以来,数十年无屠掠之惨,抑无苛繁之政,生养休息,唯江东也独。”然而,顾雍虽然身为东吴一代名相,但与诸葛亮等当时的许多重臣相比,却很少为人们所提及,这与其一贯谦逊谨慎、低调务实的做人作风有关。而这样的作风,十分难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