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捷软件:基金持股超四成 题材火热业绩冰冷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鼎捷软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5-25 10:01
公司股价今年以来上涨近3倍,基金持有其近四成的流通股。公司当前具备工业4.0、电商等多项市场热点题材,但业绩却连年下滑。
上涨~盘整~再上涨~创新高,这就是鼎捷软件近几个月来的股价走势概况。
伴随着今年以来股价从26元一举冲破100元的凌厉走势,鼎捷软件的股吧也是一片欢腾,许多投资者对鼎捷软件后期走势依然抱有乐观预期,他们仍在盼望“让股价再飞一会儿”。
股价上涨的同时,公司的流通股股东也出现大幅变化。2015年一季度,基金持股占流通股比例已经达到45.2%。
与投资者和基金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冰冷的业绩,鼎捷软件净利润已经连续两年同比出现下滑,且这一趋势在逐渐增大。
公司股价暴涨的背后推手是什么?为什么基金抱团持股选择鼎捷软件?公司当前股价是否已经过高?带着这些问题,《投资者报》记者于5月20日向流通股占比较大的相关基金公司发出采访提纲,并致电相关负责人。但相关基金公司回复称:“根据证监会规定的基金销售办法和信息披露相关的规定,基金公司不能对个股进行评论,请根据公开信息进行分析。”
由于未得到相关问题的解释,记者只能通过企业年报等公开资料进行研判。
基金持股超四成
鼎捷软件的流通股股东数据显示,基金抱团持股的特征十分明显。
基金加仓的步伐始于2014年四季度。去年三季度该股基金持仓占流通股比例仅为1.2%,但到了四季度一举上升至35.7%,2015年一季度该数字又上升至45.2%,这么高的基金持仓占比在A股市场中也是较为少见的。
那么,集中持仓有什么好处呢?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这句话也适合用于中国股市。但反过来说,大家上涨预期一致,持仓量又大,做空的动能必然就减少了,有助于股价的推升。以投资者较为熟悉的通达信股票软件为例,主力追踪一栏中,首要显示的就是机构持股的变化,可见筹码集中的重要性。
当然,基金重仓股也出现过下跌的现象,此前的重庆啤酒、中恒集团都出现了相互踩踏的惨状,但从当前情况看,鼎捷软件显然是成功的。
从鼎捷软件上涨的过程中看,营业部的资金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升作用,其中包括上海溧阳路等著名的营业部。
观察持仓占比较高基金的股票池可以发现,持有鼎捷软件的基金还持有像润和软件、北信源、乐视网、卫宁软件等大牛股,可见相关基金的持仓风格普遍偏重于计算机、软件等新兴产业,而鼎捷软件的题材显然符合其投资风格。
多重题材吸引机构关注
新兴产业股票那么多,鼎捷软件为何如此受到基金青睐呢?
这与公司的主营业务和近期发布多重利好消息有关。
鼎捷软件主营ERP软件产品,该产品主要用于制造业等产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因此具备智能制造、工业4.0等新兴概念。中信证券分析师阳嘉嘉表示,鼎捷软件是工业4.0领域的最稀缺标的,具有长期的战略价值。
工业4.0作为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新兴战略,从去年提出开始就受到资金的持续关注,以Wind工业4.0指数为例,该指数从2014年起涨幅已经接近4倍。
除了基本面题材,公司近期出台的多项利好消息也刺激了股价。2015年2月11日,鼎捷软件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口袋时尚签署合作协议,就电子商务合作建立长期伙伴关系。
5月6日,公司再发公告称,子公司与研华科技签署合作意向书,双方就物联网应用方面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关系,以助力企业客户在工业4.0的升级与转型。
电商、物联网、工业4.0,公司近期的合作项目涉及多个当前热点题材,同时也加大了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期。
对此,长江证券马先文认为,鼎捷软件作为当前国内最纯正的ERP厂商,其在制造业和流通业ERP领域浸淫30年,积累了企业互联网中最为丰富的“企业”端技术优势和行业经验优势,从而成为公司进军企业互联网领域最宝贵的财富。
用友软件作为国内ERP龙头,其在企业互联网领域先行先试的经验以及股价表现已为鼎捷软件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与前者自建企业互联网生态闭环不同,平台和客户能力稍弱的鼎捷软件未来可与互联网巨头强强联手来构建企业互联网生态圈。
业绩下滑为股价泼冷水
公司股价的上涨并没有相应的业绩增长作为支撑。
据Wind数据显示,公司净利润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下滑,2013年和2014年分别下滑1.7%和34%。对此,鼎捷软件表示,人力费用上升,销售增长受限等因素影响了公司的业绩。
以今年5月21日收盘价计算,公司市盈率(TTM)已高达352倍,远高于创业板平均水平,与公司处于同一行业的用友网络市盈率也仅为145倍。即使按照机构2015年的预测业绩值进行推算,其市盈率依然超过200倍,估值较高。
可见,基金对该股票的认可主要是对企业未来的预期,即公司站在了“风口上”,与公司当前糟糕的盈利水平关系不大。
中信证券分析师阳嘉嘉就曾表示,虽然公司短期回报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公司在互联网方向的战略转型越来越清晰,创新业务存在超预期可能。
虽然公司的“故事”很多,但如果未来业绩依然不见起色,一旦有风吹草动,股价明显回归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投资者则需警惕其高估值风险。
《投资者报》记者 李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