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对未来人生的憧憬

  • 来源:足球报
  • 关键字:留守儿童,C·罗,校园足球
  • 发布时间:2015-05-28 13:13

  从彭水县开车到平安镇楼房村,需要一个小时。这里离县城差不多50公里,海拔1000米,是彭水县村校中开展“末端校园足球”活动的一所村校。

  这是典型的原生态足球,没有职业俱乐部常见的利益纠葛,也没有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江湖恩怨,有的只是渴望足球的眼神,以及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C·罗,其实是人生一扇窗

  楼房村小学的足球场,其实是篮球场。在篮球架的前面,摆放着两个简易球门,都是木制的。“这是用杉木做的,学校的老师借来工具自己做的。”平安镇楼房村校的廖老师说,“杉木不易腐蚀,同时便于搬运。因为学校场地有限,所以篮球场和足球场是共用的,上足球课的时候我们就把球门搬过来,上篮球课的时候就把球门搬开。”

  为了保护好人工草坪,学校通常是在上足球课时,才把草坪铺到篮球场上。记者到的那天,正下着暴雨,人工草皮静静地躺在篮球场一边。廖老师指着学校旁的一块荒芜菜地说,过段时间他们会动手把那里清理出来,把草坪铺到那里去,足球场、篮球场分家,多给孩子们一点活动空间。

  即便在暴雨中,也有一些孩子在上课铃响后舍不得进教室,而是抓紧时间在水泥地上多踢上几脚,直到老师大喊:“淋湿了,要生病!”他们才恋恋不舍地收脚。

  楼房村小学五年级的唐建红,每天都得走一段不短的山路,才能坐到教室里上课。他被他的队友们一致公认为踢得最好的。原因很简单,他的射门力量最大。

  这所村校的200多个学生中,每天能参与到足球运动中的孩子有90人,唐建红就是其中之一。他说,他和同学们之所以喜欢这项运动,是因为大家一起可以参与,玩得开心。

  他们其实对现代足球,了解得并不多。譬如,他们只知道世界上踢足球最厉害的国家是巴西,他们最喜欢的足球队,是中国国家队!

  记者问他们,知不知道C·罗和梅西这两个人?他们的眼睛中都闪烁着迷茫,并不清楚这两个城里同龄人耳熟能详的名字。

  他们甚至很少看到过一场完整的足球比赛。唐建红说他只看过一场中国队的比赛,但是对手是谁已经记不清了。那场比赛给他的印象是:他们踢得很快,看球的人很多,球场很大。说完他反问记者:“叔叔,如果我以后踢得像你说的那两个名字(C·罗、梅西)一样,能不能也到那样的场地上去踢?”

  该校的英语老师说,其实自己也是通过这次“末端校园足球”活动,才开始恶补一些现代足球知识的,譬如国际当红球星的名字、国家的英文名字等。他说,接下来会有意识地告诉孩子们,究竟世界上有哪些踢球厉害的人,以激发他们学英语甚至学其他学科的兴趣。

  这所学校的老师们,也都提到另一个问题:他们很想教给孩子们更多的足球知识,但对孩子们来说,人生的第一老师其实是家长,而这些孩子们的家长,大都在外地打工,陪伴他们成长的更多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

  “在今年6月的家长会上,本来我们想给家长们讲一下踢足球的好处,让家长们也配合一下,后来觉得给农村的老人们普及足球,不太现实,所以,我们希望这些孩子的家长们,在和孩子接触的有限时间里,能把更多地给孩子们讲一讲足球知识。”该校负责人说。

  这是目前“末端校园足球”开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瓶颈,除了县教委积极参与外,家长的参与程度也是一个问题。

  彭水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专职督学周勇说,这些留守儿童的家长,大多在外打工,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他们接触大山外的社会更多,至少通过各种方式,能够更多地了解现代足球。“所以,我们希望这些孩子的父母,也能在与孩子的接触时间里,鼓励孩子参与到校园足球运动当中,甚至可以在外面给孩子购买一些装备、书籍等。”周勇建议。

  周勇的观点,和当年李金羽、肇俊哲那批“辽小虎”的成长过程有几分接近。当时,李金羽们的家长,并非全都是一定要孩子踢到什么地步,而是希望在张引那里被看着,不要到校外耍顽皮。“这些留守儿童,能够在一起从事一种健康运动,总是好事一件。”周勇说。

  彭水县教委体卫艺科科长谢江陵承认,在这一次的“末端校园足球”推进工作中,其实困难也不小。“器材、设备这些,我们财政再困难也要解决,但是理念跟不上更可怕,尤其是家长的理念。希望这些留守儿童的家长,甚至一些村校的老师,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这次尝试当中,不要小看足球的意义。”

  用足球对抗孤僻和自卑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足球是他们获取外界知识、增加走出大山可能性的潜在动力。在彭水县汉葭中学的“村校足球联赛”现场,几乎每个老师都认为这是一个远期目标。

  与其说他们是对足球本身感兴趣,不如说这是一场对未来人生的渴望和憧憬。联合石柱村校六年级的赵威,也获得了到县城参加这次联赛的机会,在踢完了自己的比赛后,他还目不转睛地盯着继续比赛的队伍。他说,自己之前从未有机会,和这样多的同龄人一起踢球玩耍,让他有种“上电视”的感觉。

  和唐建红相比,正读六年级的赵威曾有在电视上看过国际足球比赛的经历,他也很羡慕那些在足球场上奔跑的外国人,所以,他每天都会在足球场上,比同学们多练一个小时。记者问他,究竟足球对他意味着什么,这个有些早熟的13岁孩子腼腆地说,他长大后其实不想出去打工,而是想通过体育运动,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赵威的老师、联合石柱村校体育老师陈俊告诉记者,最起码,足球给了赵威一个人生的目标,而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他可以收获更多东西。

  副县长邹迟认为,在大山深处开展足球活动,与其说给山里娃提供了另一种安全、新鲜的体育运动和新的快乐,不如说是让他们多了一条走出山沟、实现另一种人生梦想的渠道。

  其实,对这些留守儿童来说,足球能马上给予他们的东西,其实是团队意识和与合作———这是避免留守儿童性格孤僻,甚至有自卑心理的关键。

  对此,陈俊说这半年来感觉很明显。他说,校园足球开展这大半年来,他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感觉是,这些孩子们最大的变化就是性格开朗活泼多了,团结合作意识也增强了。他举例说,譬如一个之前很顽皮、常常打架的孩子,踢上足球后明显安静了很多,和同学们开始交流足球的话题,在球场上也开始招呼队友们一起配合。

  “我认为这就是足球给他们带来的意义。尽管生活条件艰辛,却能在一个团队互助的环境中成长,性格就不会那样偏激。”陈俊说。

  特约记者 任重、吴雨霜 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