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外交官 回忆录揭美蒋“外交秘辛”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丁大卫,外交官,回忆录
  • 发布时间:2015-06-05 09:50

  中美建交之后,台湾风雨飘摇。在丁大卫(David Dean,已故),这个先后在美国驻台北大使馆和美国驻北京大使馆都曾任职多年的美国外交官奔走下,美国成立了美国在台协会(AIT),作为美国与台湾断交后的延续实质关系管道至今。

  近日,丁大卫回忆录《非正式外交》出版,其中向后人曝料不少美台“外交秘辛”,甚至还有国民党当局的政治内斗。

  绐华盛顿带话

  丁大卫与蒋经国交情很好,1968年,他还是美国驻台大使馆政治参赞,就建议时任“国防部长”的蒋经国多与新闻记者接触。几天后,再次见面时,蒋经国笑着对丁大卫说,他刚和英国《新闻晚报》记者维克托·路易斯见了面。然后意味深长地加上一句,“路易斯的俄语非常流利哦。”

  在回忆录里,丁大卫解释了蒋经国的笑,“我知道路易斯这个名字,他是克格勃特工,来台湾是有任务的。”

  1987年至1989年,丁大卫在台北担任AIT台北办事处处长,见证了两岸之间诸多大事,大陆人偷渡到台湾打工、两岸红十字会处理渔事纠纷等。但是他写道,有一天蒋经国告诉他,邓小平来了封信,祝贺台湾光复节快乐。这让丁大卫很惊讶,“还有另外一个联系管道。”

  丁大卫认为,居中牵线的是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因李的母亲住在台湾,李不时到台湾来,“未必是居间调解,但是往来带话”。

  不过,丁大卫把自己在台湾的作用,也定位成“带话者”。他在回忆录写道,很多重大举措,蒋经国在宣布之前会先通知他,包括解除戒严。甚至,1987年秋天宣布的开放大陆来台老兵返乡探亲,在夏天蒋经国就让其英文翻译、时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马英九告诉了丁大卫。

  “不只是因为他与我的交情,也是要让华盛顿知道这项重大的政策转变。”丁大卫表示,他把消息告知华盛顿后,美国十分肯定,因为这个转变有助于降低台海两岸紧张,并具有长远意义。

  意外卷入国民党政争

  上世纪80年代,全台湾除了“总统”蒋经国,总政战部主任王升上将堪称最有权势之人,如日中天,一度被认定是蒋经国接班人选。可是他突然被撤换,未几又远谪至半个地球以外。按照当时的AIT理事主席丁大卫回忆,丁本人及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在期间意外扮演了关键角色。

  回忆录记载,丁大卫在1966年就结识了王升,两人白1967年起每两星期见一次,主要谈中国大陆的文化大革命。王升每次都带着三位专家,他们的专长分别是研究分析大陆的政治、经济、军事。对照后来的发展,谈话的分析都很精确。

  1979年,蒋经国授意下,“刘少康办公室”成立。这个隶属于国民党秘书长之下的特设组织,以负责人、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上将主任王升别名“刘少康”为掩护,主要负责应对大陆对台统战攻势。其成员主要来白“国安局”、“外交部”、“新闻局”、国民党中央党部下辖的陆工会、社工会、文工会等单位,随后又纳入军、特等系统,可直接向蒋经国报告,被形容是国民党“中央党部的中央党部”。

  通过“刘少康办公室”,让王升权倾一时,加上蒋经国晚年健康情况不佳,各种接班传闻绘声绘影。“中国时报发行人余纪中告诉我,王升和蒋彦士(时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达成一致,如果健康日衰的蒋经国过世,由王升出任党秘书长,蒋彦士出任‘行政院长’。”丁大卫在回忆录中写道。

  1983年初,丁大卫安排王升访美,王升当时本并不想离开台北,但在CIA表示愿意承担费用以及请示蒋经国获同意后,他还是偕妻赴美。

  当时台北纷传,说美国邀请王升访美,是因为王升政治势力不断上升,且可能在蒋经国过世后继掌大位。但丁大卫在回忆录里称,邀访的真正动机是谈政治改革。因此在华盛顿、纽约等地,丁大卫安排王升会见的都是国会议员、学者专家。

  “但这次访问有个意想不到的结果。”丁大卫写道,因为趁王升不在台湾,国民党八位重量级中常委联袂请见蒋经国,告王升的状,说王升借“刘少康办公室”名义滥权,下指令给各部会,且情况日趋严重。

  紧接着,当年5月,蒋经国以王升“不知节制”为由,下令裁撤“刘少康办公室”,免除王升“总政治作战部”主任一职,任调“国防部”三军联合作战训练部主任。再过四个月,王升渊任驻巴拉圭“大使”,从此远离台湾政坛。

  这件事情,蒋经国没有事先和丁大卫通消息。

  美拿“双橡园”做交易

  不过,大部分时候,蒋经国给丁大卫的印象还是好的。他在回忆录里称蒋“有远见,有智慧,谨慎行事”;并且“不张扬,平等对待其他人”。在担任AIT台北办事处处长时,丁大卫约“总统”府秘书长沈昌焕吃饭、喝茶,甚至只是见个面,沈的回复都是“没空”。他把这情况告诉蒋经国,没多久就接到沈主动来电,“大家聚聚嘛”。

  丁大卫倒也理解台北要员们对他的态度,他说,这是仍对断交一事难以释怀,要员们认为美国在1949年背弃了台湾,1979年又背弃一次,1982年的“八一七公报”第三次伤害,因此他们觉得美国不值得信任。

  而在美国,中美建交后,台湾外交人也颇不受待见。回忆录写道,台北第一任驻美代表夏功权当时不能进美国国务院,也不能到其他官署洽谈工作。1980年秋天,美台签署《特权、免税暨豁免协定》,台北新闻界宣称这是“外交协议”,大陆立即向美国强烈抗议。时任美国国务院东亚事务助理国务卿霍尔布鲁克认定,台北当局故意破坏美国与北京的关系。他在与夏功权见面时列出台湾一长串罪状,诸如洛杉矶市议会通过决议,要求在“双十节”举行“中华民国”升旗典礼;夏功权的车牌字样为“GROC”,是“中华民国政府”缩写等。面对这样的言辞轰炸,让夏功权脸色苍白,浑身颤抖。

  当然,一味“压制”台湾,显然不符合美国的平衡战略。丁大卫在回忆录中用双橡园一事,证明了这一点。

  双橡园原是中华民国驻美大使官邸。美国宣布要断交时,为防止留给中国大陆,台湾以象征性的价格把双橡园售予“自由中国之友”协会。其后,美国国会审议《与台湾关系法》时,增加了若干条款,其中之一是:断交之前由中华民国拥有的各样资产,断交后继续由台湾保有。

  回忆录写道,北京对美国此举当然表示了反对。美国国务院担心,大陆可能因此不会全数发还原本属于美国政府的财产。于是国务院对大陆表示,北京可以寻求法律途径,向美国最高法院提告,以挑战此一条款。国务院告诉北京,如果这么做,“国务院会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此一要求”。

  可是,大陆并没有走法律途径。于是,美国国务院转而指示AIT发函台湾,不准以双橡园为官邸,但可从事社交活动,不过美国官员不得受邀前往双橡园做客。

  (丁德才荐自《看天下》)

  文/佚名 责编/小侧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