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曾有输赢
- 来源:中国汽车界·汽车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朋友圈,奔驰,奥斯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08 12:45
杂志下印厂的当天,汽车媒体一半在参加CES Asia,一半在参加上海马拉松,有一则消息只偶尔在个别的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中冒了一下头,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那个数学界出名的“疯子”,博弈论创始人,因奥斯卡获奖电影《美丽心灵》为众人所知的约翰·纳什5月23日因车祸与妻子双双身亡。
在悼念他的文章中,特别喜欢《人物》推送的一篇《我所认识的约翰·纳什》。喜欢它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作者立意独特充满人性的思辨和关怀,更重要的是,她忠实呈现和还原了一个人的复杂性。“事到如今,这些复杂的事实和感触,层层重叠在一起,我只能指着他叹息:‘看啊,这人……’所有的赞美、怜悯、嘲讽,看啊。”
承认这个世界以及每一个人是复杂的,是认识了解这个世界和人的基本前提,遗憾的是,现在我们太急于给出判断。
最近,或者说在更早的时间开始,汽车圈又开始了一轮人事动荡,这样的场景经常在年底年初上演,但此次的规模、范围与规格都不同于以往。
这大概是几方面原因叠加的结果:首先,由于市场的不景气,市场营销人员首当其冲受到波及;其次,由于合资、自主竞争不断深化,人才在合资与自主之间流动在进一步加深加大,如果再到各个集团战略层面去衡量,这也不失为一种战略部署和安排;最后,与前两者不同,由于近期国企改革以及国家反腐的影响,央企、国企的高管也出现了“异常”的调动。当然,这其中,也不排除很多个人的因素,譬如求学、陪伴家人等等。
对于每一个牵涉其中的人员来说,都无异于一个巨大的转变,同时,这些被关注到的人往往在外界是当之无愧的“人生赢家”,可他们所获得的评价,所被“赋予”的命运也同样带着极大的无力感。
都说“时势造英雄”,即便是这样一句强调英雄作用的话,也无法脱离时势,那么一个企业和体系如何与每一个个人形成良好的匹配?这需要至少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来自于体系以及更高层的管理者,另一方面来自于所涉个体本人。
我们当然不否认个人能力为一个体系所带来的影响和推动,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力挽狂澜”式的故事发生,但现在对于每一个个体的礼赞和诋毁都远远超出了他所应该承受的范围。
本刊6月刊封面故事《变局之下事在“人”为》就是希望探讨在人事动荡的背后,能否有一种体系和格局的人事架构理念,至少能够明白,每个人的能力各有不同,而不是以简单“成败、输赢”定论。
两个月前,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李宏鹏曾经与《汽车人》深度交流过他关于“人才智库”的概念,并且在奔驰的经销商培训中与中欧商学院开展战略合作,希望这些经销商的管理者乃至投资人有更广泛的视野和判断能力。
虽然同样的案例做法未必适合每一个企业,但这样的理念值得尊重和借鉴。
因此,当有些人离开,有些人走到台前,我们都要给他们足够的耐心以及对他们所付出努力的尊重,对于他们来说,也必须打造出一套应对当前激荡变局的好心态:世界那么大,人生那么长,所谓输赢不过是一时一事并且片面的概念,不被定义束缚,遵从内心的“自我”,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吧。
文/安丽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