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人聊起过王世襄先生,大家一致的观点是:我们这个时代不会再出这样的大师了。
除了家人,影响我最深的两个人,一是林语堂,二是王世襄。林先生姑且先按下不表,我对王世襄先生的生活方式推崇,膜拜。
王世襄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物学家和重要的文物收藏家,他毕生从事文物研究工作。论资格,他是文物界的老前辈,一生出版了31种著作,《明式家具珍赏》被诸多人知晓,是他跻身于世界学术之林的经典之作,多次再版,并译成外文,连同中文共有9个版本流传于世。论人品,他是年轻人学习的楷模,始终不亢不卑,堂堂正正做人,坚守自珍,这一点尤其令人敬重。
王先生涉猎的领域相当广泛,除对那些已近于文物中“显学”的书画、雕塑、金石、建筑诸方面有精深的研究和丰富的撰述外,特别致力于那些当时还较少有人注意的领域,包括家具、乐器、漆器、匏器、刻竹、金石牙角雕刻、匠作……不一而足。除此之外,豢养鸽、鹰、犬、蟋蟀等的专用工具,王先生都有琳琅美富的收藏和深入系统的研究。王先生是玩鹰高手,在燕大读书时,结合捕鹰、驯鹰、放鹰的实际体验,在《华光》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玩鹰的文章。
他在古代漆器、明式家具、书画法帖、古琴等方面造诣极深。最令人叫绝的是,他精通北京玩家的各种游艺,被誉为“京城第一玩家”。京城八旗子弟玩物丧志的游戏,经他妙手回春,成了北京民俗游艺文化;王先生做饭手艺了得,经常在朝阳菜市场门口与厨师们交流烹调技术,那些大师傅以为他是京城哪一家大饭店的名厨呢。
《奇人王世襄》就是描述王先生生活、工作的一本书,由张中行等大家执笔。一如本雅明所说的,新时代的富人们只学到了旧贵族的缺点,却对他们的品位和趣味充耳不闻。
王世襄先生的逝世,有人惋惜,“对于这一代的民国记忆,又崩陷了一大片品位的疆土”,因为它意味着一种精致生活态度的逝去。一个人如何把生活变为艺术,王先生是高手中的高手。就像马未都说的,这位文物界泰斗级的大家,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其充满阳光、豁达的生活态度。
这个和蔼可亲的老头不太像是学者,但是真正的知识分子都是这般朴实,厚道。借用《天下收藏》主持人王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话,“说王老是收藏、国学、文学大家都可以,叫情趣大师似乎也可以,但还是显得轻了一点,他承载得太多太多”。
他的著作《中国画论研究》、《广陵散》、《中国古代音乐书目》、《髹饰录解说》、《明式家具研究》、《锦灰堆》、《锦灰二堆》、《锦灰三堆》、《锦灰不成堆》均值得隆重推荐。
我们的生命有限,在读书上,一定要看看高手们的思想交汇。《私人阅读史》就是这样一本关于书的书,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集合各方高手撰写的“私人阅读史”;34位文化名人将自己的阅读经历回味与梳理,一个个有趣的关于书的故事是他们个人化的心灵轨迹,更是一个大时代的风云变幻。
任何一个北大清华圈子里的知识分子都不会对五道口的万圣书园陌生,这么多年来,我都是那里的常客,基本上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找一个周五的晚上静静地待到深夜十一点多,春夏秋冬,一直如此。当初买这本《私人阅读史》即缘于书中的刘苏里书单,因为他是万圣书园的创始人。
当然,还有梁文道书单,贺卫方书单,许纪霖书单,止庵书单,李辉书单,陈思和书单……均是面貌、文字有风骨的人。在止庵先生的私人阅读中,有很清醒的分辨。不过这个独立存在的“我”,与现世一些张扬个性有所差别,须建立在广博与深厚的阅读积累之上,是为“书对人的影响是一个升华过程”。止庵在读书界之声誉甚隆,盖得益于其读书多而细致,且关乎读书事有问必答,高级且有趣。
我总结出,各位名家推荐次数较多的图书是《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中华书局的版本;《顾准文集》,顾准著,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九八四》,乔治·奥威尔著,董乐山译,花城出版社的版本;《陈寅恪的最后20年》,陆健东著,三联书店的版本;《傅雷家书》,傅雷著,三联书店的版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米兰.昆德拉著,韩少功/韩刚译,作家出版社的版本;《宽容》,房龙著,迮卫等译,三联书店出版;《百年孤独》,马尔克斯著,黄锦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版本。
34位受访者,34份书单,可以看出他们所列的书目大多以80年代出版的居多,90年代次之,新世纪的头十年更次之。的确,第一,不管是阅读数量,还是阅读范围,现在比之以往,都有下滑的趋势,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几乎所有的受访者在讲述自己的阅读历史的时候,都提到了这个现象;第二,市场上有品位有价值的出版物也在不断地下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成功学”、“厚黑学”、“办公室政治”之类的急功近利的指南。
作为一个真正喜欢读书的人,那些书我基本不会推荐;就像一个真正且有良心的美食家,从来不会告诉你,这个城市最棒的馆子叫麦当劳。
本刊特约撰稿/刘葳漪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