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

  【摘要】中学语文测试卷,一般可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积累与运用,第二板块是阅读题,第三板块则是写作,这三大板块缺一不可,关系着整个试卷的得分情况。为了让学生考取高分,在具体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必须对每一板块的内容,分门别类,因地制宜进行指导,才能有效提高中学生的应试能力。对第二板块阅读题的测试,在我省,一般初一、初二阶段会测试一道课内阅读题,到了初三阶段就完全转型为课外阅读题,这就要求中学语文老师处理好课本知识与课外延伸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作者主要做到以下几点:创新课前预习;突破作业常规;注重课堂教学;传授答题技巧;探究阅读方法。

  【关键词】阅读能力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指导 方法 技巧

  对第二板块阅读题的测试,在我省,一般初一、初二阶段会测试一道课内阅读题,到了初三阶段就完全转型为课外阅读题,这就要求中学语文老师处理好课本知识与课外延伸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新课前预习

  据我所知,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做到朗读课文,划分段落,扫清文字障碍等。从教之初,我也如法炮制,但我最终发现毫无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于是我大胆创新,更新理念,要求学生从先前的只读不思,改为边读边思。即给课文作批注,因为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的重要形式,也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接任一个新的班级之初,我首先做的就是教给学生正确的课前预习方法,要求学生从字、词、句、段、作家作品,写作特色、中心思想等方面全方位地批注课文,既要从整体感知课文,比如中心思想,写作背景,作家作品,写作特色等方面评点课文,又要从细处赏析课文,这种预习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学意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方面学生在参考专家对课文的点评时,潜移默化地学习了一些答题技巧,并在自己的阅读思考中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学生在自己的点评赏析中,熟知了课文,学会了思考。

  二、突破作业常规

  参加工作之初,就向有些同仁学习,在布置课堂作业时无非就是抄抄字词,写写课后题,学生写得简单,老师批得轻松,可是,长此以往,对于学生的答题能力却无法提升。经过几年的历练,我深深地认识到这种作业布置的徒劳无益。我开始尝试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题,这样的作业在批改时确实耗时又耗力,却从中测查出学生很多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如审题不清,答题不全,答非所问,知识概念混淆不清等,我将作业发下去后,抽取课堂时间,因势利导,针对作业上反馈的问题,讲解指导,教给学生正确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三、注重课堂教学

  对于中学语文教师来说,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更多的是在课堂上要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我面对一篇篇课文篇目,我在完成教学任务时,也在有意识地做课外迁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每当涉及一种文体时,我首先会用半节或一节课时,将这种文体有关知识点传达给学生,比如讲授新闻单元时,我会介绍给学生新闻的概念,特点,分类等。当接触到议论文时,我会让学生知道有关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当接触到说明文单元时,我会让学生掌握有关说明文的知识点,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总之,我注重于知识点系统性的归纳与传授,意在让学生接触到课外篇目时,会对这一文体不会陌生,从而迎刃而解。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备课环节,因为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我认真阅读教参,对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推敲,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资料,丰富课堂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推出“分享成果,集思广益”一环节,让学生在教师的讲授后,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评点课文,分享成果,集思广益,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细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四、传授答题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素养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方法,策略,以及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反思。”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答题技巧的指导,在讲授说明文单元时,我介绍有关说明文的知识点后,将重点放在辨别说明方法,写出说明方法的作用,以及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辨别说明方法,我先教授给学生各种说明方法的概念,并通过专题训练让学生学会辨识。学生在大量的训练面前对说明方法的辨识显得游刃有余,但是写出说明方法的具体作用则无从下手,鉴于此,我便把几种常用说明方法的作用以答题格式呈给学生,如分类别作用是: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举例子作用是: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便于读者理解;作比较作用是:通过……和的……对比,突出了……的特点;打比方作用是: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列数字作用是: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特点。引资料作用是:参与说明,使文章内容充实具体,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学生在获取这样的答题技巧后,将说明方法的的作用写得准确而完整。

  五、探究阅读方法

  面对每次考试后学生的阅读题分值不高,我有内疚也有困惑。《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除了从课前预习,课堂作业,课堂教学要成效外,我也试图探究正确的阅读方法,我指导学生做阅读理解时,应先读后面的题目,知道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浏览全文,划出问题所在的大概位置,再精读,回答问题。阅读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浏览:正确的阅读方法只看不念,眼睛快速搜索信息并及时反映给大脑,阅读时眼睛集中在一个句子中的一个词语,一句中的几个关键词语。浏览后能够对文章有一初步印象,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熟悉材料在文章中的大概位置;(2)略读:只需注意文章的关键部分,如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每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3)寻读:寻找与答案相关的一具体信息,如时间、地点、数字、人物等,其他无关的材料均可忽略不读。具体做法是先判断具体信息在文章中大概位置(通过前面的浏览帮助判断),然后目光快速跳到答案所在的大概位置,逐行浏览,直到搜索到目标为止;(4)精读:精读文章中的一些关键句子、段落才能回答。文章中有一些对全文的准确理解起关键作用,或与问题的回答直接相关又比较难理解的句子必须逐字逐句阅读和推敲才能准确理解其含义。以上介绍的几种阅读方法相辅相成,反复实践,熟练应用,灵活变通,才能提高做题速度和正确率。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2]吴伟星.阅读教学中批注内容的选择[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

  文/薛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