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之家:挪威哈尔登监狱

  • 来源:海外文摘
  • 关键字:哈尔登监狱,挪威,犯人
  • 发布时间:2015-06-16 14:28

  位于挪威的哈尔登监狱被认为是全世界最人性化的监狱。在这里,犯人可以免去脚镣手铐的禁锢,还能和狱警做朋友。这里不仅是犯人们改造自我的场所,更是享受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哈尔登监狱就像是挪威的一个缩影,无处不体现着人文关怀。

  设计理念

  驱车两个小时后,我来到了位于奥斯陆东南部的小镇哈尔登。这里和瑞典相邻,由一些17世纪建起的堡垒隔开。这座小城有大片的绿植,鲜花漫烂,牛羊成群,景色十分宜人。然而位于郊区的一座摩登建筑与周围古老的建筑风格十分不同,它就是我此行的目的地——哈尔登监狱。

  光滑、没有刺的蔷薇花盘绕在一处高墙上,足足有7、8米高,这便是全世界最人性化的公寓——哈尔登监狱的外墙,没有耸立的高压电网,没有冰冷的铁门。下车后,我走到大门口的电子探头前,与门卫进行了简短的视频沟通后,获准入内。和我们印象中的监狱不同,哈尔登监狱内的各种设施时尚、先进,环境舒适、安静,这里无处不体现着挪威政府始终倡导的“人文关怀”。

  哈尔登监狱的一切设施和管理手段都是为了帮助犯人们出狱后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生活。挪威刑法中并没有死刑,也没有终身制的刑罚,最重的刑罚是21年监禁(2011年在挪威政府府邸投掷炸弹,造成77人死亡,上百人受伤的挪威头号杀手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也仅仅被判处21年监禁)。“更好地走出去”是挪威惩教部门秉承的核心理念。挪威的社会保障体系十分完善,公民在享有教育、医疗免费的基础上还有高额的养老金及各类津贴。

  作为全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之一,挪威的国民经济之所以如此发达,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其石油产业。哈尔登监狱的在押犯人平均每人每年的开支是9.3万美元,这个数是美国的3倍之多。看起来挪威政府十分阔气,但如果美国政府能将监狱里的罪犯人数控制得和挪威一样多,那么美国也能做到这一点。

  “这里毕竟是一座监狱,就算内部装潢再时尚,再人性化,它依旧是个管教犯人的地方。”哈尔登监狱设计师古德龙·摩尔登介绍说。蓝莓树森林是挪威东南部的著名自然景观,在哈尔登,这些蓝莓树成为监狱与外面世界的分割线。

  1902年,挪威取消了死刑,1981年,废除了终生监禁。1998年,挪威司法部对挪威惩教机制做出了第一次大规模修改,为犯人提供更多的受教育、就业指导和看病就医的机会。第二次修改发生在2007年,监狱为服刑期间的犯人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并提供合理的收入保障。哈尔登监狱是挪威惩教机制改革以来首个新建的监狱。这里的每一处设计都是为了缓解犯人的心理压力,避免犯人与犯人、犯人与狱警之间产生冲突,也是为了犯人心理的健康发展。

  “大自然是犯人们改过自新的良药。”摩尔登说。研究人员发现,充足的日照和清新的空气有助于缓解人的心理压力,摩尔认为这些对犯人来说则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在欧洲其他国家,为了便于管理、防止犯人越狱,许多监狱都建立在平原地带,且附近没有较多、较高的农作物。相比之下,挪威的监狱则更“亲近”大自然。

  但哈尔登监狱并不是个完全自由的监狱,实际上里面布满了“隐形的墙”。犯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遇到限制自由的障碍物,比如玻璃窗和成片的大树。监狱的意义在于拘留和改造犯人,设计师认为“隐形的墙”可以很好地兼顾这两点。“传统的水泥墙给人太强的压抑感,作为监狱设计师,我们要想办法让犯人信任这里的一切。”摩尔登解释道,“在‘隐形的墙’的制约下,犯人们可以在山坡和低洼间自由穿行,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对监狱产生信任感。”

  监狱的整体风格和周围的沼泽、绿树融为一体。最基本的建筑材料是黑红两色的石砖,外部包有银色的镀锌钢板,以显示其作为监狱的权威和震慑力。

  挪威的惩教机制强调“动态安全”,不仅强调保证犯人身体上的安全,更强调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而其他国家普遍主张“静态安全”。“静态安全”强调监狱通过限制犯人人身自由达到管制犯人的目的,狱警往往通过远程监控掌握犯人的一举一动,在远距离移动时,犯人身旁必须有狱警陪同。而“动态安全”则认为监狱内的一切安全隐患都应在第一时间被及时遏制。为了实现“动态安全”,摩尔登在哈尔登监狱内设置了许多小型监控屋,增加了狱警与犯人的沟通机会。

  每天,狱警和犯人会在喝咖啡、吃饭的时间进行短暂交谈。犯人在一定的空间内可自由移动,不必有狱警陪同,这源于狱警与犯人间建立起来的高度信任,而这种信任感是改造犯人的关键。哈尔登监狱的牢房内并没有安装监控探头,犯人可以随意走出自己的房间,但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自觉地待在自己的房间。

  心理诊室

  挪威监狱中正在服刑的犯人中有3/5是挪威国籍,其余的则来自全世界30几个国家(大部分集中在东欧、非洲和中东)。非挪威籍犯人大都不会说挪威语,因此英语成为狱警和犯人的沟通语言。在哈尔登监狱服刑的251名犯人中,近一半人因谋杀、性侵或强奸入狱,1/3因偷盗或贩卖毒品入狱。以上这些犯人被关押在A区,A区看守措施最为严格,因为这里是监狱中暴乱、自杀事件的高发区,狱警需要为犯人提供心理辅导和医疗看护。而在B区和C区服刑的犯人往往罪责较轻,在监狱中也享有更多的自由,比如可随意出入牢房;在工作和上课期间,可以和其他犯人随意交谈等。

  在得到哈尔登监狱狱警的同意后,我来到一间心理诊室进行采访。我坐在一张橙色的塑料沙发上,旁边有一个木质书架,上面塞满了各种书籍和杂志。床边,几个犯人正在和狱警打牌。一位名叫克里斯·伊斯科的犯人在一旁一直盯着我,让我感到浑身不自在。过了一会儿,一个名叫奥马尔的犯人走到我身边,递给我一块华夫饼干,他的到来打破了我们对视的僵局。克里斯·伊斯科留着一嘴很厚的山羊胡,头顶的头发剃得精光,脖颈系有一条很重的金链子,身着一件T恤衫。“你肯定知道西格莉德是谁!”伊斯科说,“她是挪威历史上最著名的要案之一的受害人。”

  2012年的一个夜晚,16岁的西格莉德在回家途中失踪,她的失踪震惊了全国。一个月后,她的尸体被发现,杀人凶手就是伊斯科。伊斯科跟我说,他想去A区,但狱警拒绝了他的请求,他需要先接受心理治疗,对此他表示并不能理解。狱警后来跟我解释说,不让他在犯人数量庞大的A区服刑原因是,他在服刑第二年时曾试图用铁锹攻击一位女犯人,其暴力倾向很容易使周围人受到人身伤害。

  奥马尔后来又递给我一块布朗乳酪,“真的非常好吃,来这儿服刑之前,我从未在挪威吃到过这么好吃的布朗乳酪!”他兴奋地说。在哈尔登监狱,犯人有权利享有最美味的食物,也有权利对不喜欢吃的食物说不,高度人性化管理在日常饮食这一细节上得到了体现。不仅如此,犯人还可以自主报名参加监狱开设的烹饪培训班,并在结业时获得国家认证的厨师等级证书,这也为犯人刑满释放后提供了一个就业机会。

  戒毒中心

  C区8号牢房(以下简称“C8)是哈尔登戒毒中心,在这里关押的犯人入狱前染上毒瘾,在被分配到其他正常牢房前,他们要先在这里戒毒。我去的时候,正赶上C8的犯人们从监狱超市购物回来,他们每人手里都提着绿色的尼龙袋子,里面装满了食物,每周他们都有一次购物机会。在这里我遇到了40岁的汤姆。他给我展示了购物的丰硕成果:鸡蛋、培根、牛肉、洋葱、西红柿、橄榄、冻虾。汤姆嗓音很沙哑,头剃得很干净,头部右侧文有“去你的,警察”字样的纹身,左侧是“尊重”字样的纹身,右眼下方还文有“666”3个数字,从头顶到脖颈间还有一条长长的疤,那是他在入狱前的一次摩托车飙车事故中留下的。

  “你一个人在这里不害怕吗?”汤姆对我说。他试图在我的脸上寻找恐惧、惊慌的神情,但我故作镇定。虽然汤姆的牢房里只有我们两个人,但狱警可以通过远方的玻璃监控我们的一举一动。“别担心,伙计!”他拍了拍我的肩膀,笑着说道,“这里没有争斗、没有毒品、没有威胁。”

  “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吧,但我的英语可不好。”汤姆话音刚落,一旁名叫雅辛的犯人说道:“汤姆,别谦虚,你的英文很好,那可是‘监狱英语’!”

  雅辛的母语是阿拉伯语,也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挪威语。在戒毒中心,最常用的语言是英语和挪威语。和其他犯人一样,汤姆高中还没读完就辍学了,加入到青年流氓犯罪团伙,经常出入当地的警局、拘留所。今年29岁的雅辛第一次进监狱是在15岁,这次因贩卖毒品入狱,明年就会刑满释放。虽然二人的长相看上去十分凶煞,但他们却能和谐地相处在同一个屋檐下,丝毫看不出他们有任何的隔阂和矛盾。

  在哈尔登监狱,一旦犯人之间发生冲突,狱警会将其带到一个单独的房间进行调解,直到双方握手言和。即便入狱前针锋相对的死对头在入狱后相遇,也会保证不与对方发生肢体碰撞(出狱后可就不好说了)。大部分的犯人冲突都发生在A区,这些人往往有很严重的心理问题。一旦犯人们屡教不改,一而再、再而三地违反监狱规定,就会在其他犯人劳作、学习、休闲的时候被关禁闭。

  不知不觉,我的哈尔登监狱之旅就要结束了。在离开前,监狱长阿·洪达尔告诉我挪威人非常向往在哈尔登监狱工作,很多为我送行的狱警、教师及工作人员无一例外都告诉我他们愿意在这里工作一生,因为这份工作让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他们感觉自己时刻被别人需要。“这里的工作人员改变了监狱的一切。”洪达尔说。他带领我穿过一道道门,最终走出监狱,重新回到外面的世界,而我感觉天空中似乎有一束彩虹连接着里面和外面的世界。

  “我觉得我做着一份天底下最棒的工作!”洪达尔激动地说,他笑得十分自然。

  杰西卡·本科/文 张恬/译

  [译自美国《纽约时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