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陆川一个人的生死场

  • 来源:电视指南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09-06-09 09:54
  能够吸引大众的注意力是电影成功的必要条件,从该片公映后国内票房迅速过亿即可证明,《南京!南京!》是一部充满话题性和争论性的电影。或许导演太想拍摄一部超越以往所有战争电影的大师之作,太想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视听感受,所以充满大量写意的段落,但这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就是被符号化的人物和断裂的叙事、被严重庸俗化的人文关怀,这是多少精彩的场面和诗意的片段都无法掩盖的。

  2009年4月上映的青年导演陆川的建国60周年献礼大片《南京!南京!》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方面,以《新周刊》为代表,很多主流媒体都在为该片所做的宣传,都在为陆川敢于触及南京大屠杀这么沉重的题材而致敬;另一方面,对所有中国人来说,南京大屠杀是迄今无法弥合的民族心理创伤记忆,一旦触动就会引发集体覆盖性的痛感,网络上骂声一片,恶评如潮。批判陆川轻佻地对待历史有之,随意诗化了残酷的杀戮者有之,认为该片是一部十足的“汉奸电影”有之。

  能够吸引大众的注意力是电影成功的必要条件,从该片公映后国内票房迅速过亿即可证明,《南京!南京!》是一部充满话题性和争论性的电影。或许导演太想拍摄一部超越以往所有战争电影的大师之作,太想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视听感受,所以充满大量写意的段落,但这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就是被符号化的人物和断裂的叙事、被严重庸俗化的人文关怀,这是多少精彩的场面和诗意的片段都无法掩盖的。

  被架空的历史之城

  《南京!南京!》塑造了一个概念化的南京,类似于《无极》中圆环套圆环的城。在这个虚拟的“南京城”里,陆川讲述了一个与主流叙述中完全不同的抗日战争背景下的故事,一部与真实历史断裂的电影。影片开始不是通过具体展现,而是用字幕简单来交代与重大史实相关的东西,从而直接进入他企图描述的世界:南京城。

  影片中的南京城是一个舞台式的、封闭的布景区。城中都是模样相似的废墟,几无差别的残垣断壁,在这个空间里,没有一处完整的民居、商铺,没有清晰的街道、路名,连难民区的地点、分界也并不清晰,整座城的空间属性都是象征性的。

  陆川是个善于把握题材的导演,同时又善于创造性地运用多元表现技法。为了把整个南京城变成富有象征意义的舞台,同时消除这种空间的疏离感,营造出真实感人的效果,影片模仿好莱坞战争片一贯的方式,通过暴力美学把残酷的战争审美化。前40分钟的战争场面极力模仿《兄弟连》的视听风格,包括黑白色彩、手持摄影、类似《拯救大兵瑞恩》最后的那场战斗空间设计等。《南京!南京!》人物对话很少,在场景之间、桥段之间、事件之间刻意处理成没有脉络,没有任何联系,没有动机也没有前因后果的单纯展示性镜头,通过具有震撼力的画面来弥补不足,其效果就类似一个没有剪辑的纪录片。

  因此,历史是缺失的,南京也是被架空的。通过赤裸裸的暴力场景和煽情桥段,整个南京城被概念化,南京事件被导演浓缩成“暴力故事”加“人性片段”的罗列,让人产生一些疑似现实的幻觉,在失去真实与历史的衬托下,观众被当下“情境”所打动,于是南京城成了一次极具个人意识的创作秀。

  不对称的叙事策略

  《南京南京》是以事件为中心,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事,在事件发展过程中,不断对人物视角进行切换。全片的情节也从这三个人的视角来展开:军官陆剑雄、唐先生、角川士兵。

  影片开头用40分钟表现南京城沦陷,侵略军凶恶、残暴,男一号陆剑雄牺牲,观众的情绪也被调动进入了高潮。紧接着下一个镜头却是欢快的日本民间小调:年轻的日本兵在江边玩乐嬉戏,跳着民间舞,想念家乡的妈妈汤,充满人性人情。这样的衔接,无疑是巨大的失误。编剧想表达日本兵的人性,可是在这个情节点上,这样去表现日本人,对影片花了40分钟传达出来的内容和观众被吊起来的情绪来说无疑是自取其辱。如果说这是一种对比,但对比的结果严重削弱了影片的表现力,观众陷入两难情绪:如此血腥残暴的屠杀,是由这样可爱的年轻人完成的吗?

  接着是汉奸唐先生出场,为求自保、拯救亲人,他向日本人告密,由此引来了难民营的空前的巨大灾难,可以说这一段灾难在人们心中是刻骨铭心的,他也是属于无法被原谅的。而影片之后却让他改头换面,最后终于完成对自己的救赎,慷慨赴死。虽然死相猥琐,但灵魂却是那么高大。一场无数人生命因此消失的突然袭击,却是为了成全一个汉奸灵魂的拯救。这样的人文主义关怀让人疑窦丛生。

  这期间观众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认同了日本一方,再加上一直被善恶折磨的主线人物作为反思者的角川士兵的自杀,可以说编剧成功完成了对日军的“去妖魔化”处理。最可疑的是那场堪称惊艳的日本军队祭奠亡灵的鼓阵。那场气势恢宏的鼓阵,是日本宗教性的国家意识形态浓墨重彩的展示,到此,由于人物倾斜所造成的影片认知倒错全部完成。

  庸俗化的主题处理

  《南京!南京!》一再宣传要拍出中国人的抵抗,要发掘人性的深度,不仅要还原受害者的人性,还要还原侵略者的人性。因此,与过去很多抗日题材的国产影片相比,《南京!南京!》没有脸谱化日本人,也小心地避免表现出狭隘民族主义。然而,在不知不觉中,这部电影却滑向了另一个极端。

  开篇就用浩大的场面表现逃兵们求生的渴望,只有陆剑雄等人微薄的力量来守城。但这个抵抗的几位主力人物,却毛发无损地不幸被俘了。一群中国人躲在教堂,几个日本兵冒然闯进,中国人举手投降,而投降的不仅有百姓,还有上百位带枪的战士。事实上,这些都不是抵抗,最多是忍辱负重,委曲求全而已。

  一方面是不抵抗,另一方面,却让他们在面对受死与受辱时慷慨决绝、义无反顾,没有一丝一毫人性的软弱,也没有有一丝一毫对于生命与这个世界的留恋。这是抹杀“人性”。

  相反,陆川太希望超越以往抗战影片的单一立场,太希望表达“人文关怀”,因此,精细刻画了角川的形象。角川是一个老师,他在不知情的前提下开枪打死了门背后的女孩子后,还会惊慌失措腿发软直道歉;在他第一次跟妓女上床后会真心依恋上妓女百合子并希望以后娶她做妻子;看到妓女小江被蹂躏至死后会大受打击;喜欢上姜淑云的项链时会礼貌地请求送给他;最后,会放掉两个战俘后自杀……这就是《南京!南京!》对于主题的处理。一个善良的日本军人,目睹了中国种种惨况,良心不安,觉得活着比死了还难,于是选择自杀。

  给侵略者以人性的空间,提升他们的人格,让他们获得救赎。对待他们的处理,影片的确比此前有所改变。但是这不过是给罪恶华丽转身罢了。一方面由于错位思考的历史观触痛了本民族观众的心理防线,另一方面又迟迟得不到来自历史敌方的认可和接受。

  因为野心,《南京!南京!》给了观众华语电影范畴的全新观影经验;同样因为野心,让影片整体编辑失衡,缺憾多多。总之,“南京”不是城,它成了陆川一个人的生死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