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总平面设计中的十大关系

  综合医院的总平面设计对医院的运行及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众所周知,一方面,老医院的总图布局由于缺少科学的规划、“见缝捅针”式建设,给医完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瓶颈,使医院管理者伤歪了脑筋;另一方面,新建医院规划布局的严重失误给医院带来的损失更是触目惊心,不可逆转。

  通过多年的医院设计实践以及时同行们的医院总图设计案例的学习研究,归纳整理出了综合医院总平面设计的十大关系。

  以城市规划的宏观思考到建筑学专业素养的微观表达

  城市规划的宏观思考是医院总图设计过程中分析、归纳、整理、思考与城市规划有关事宜的工作;建筑学素养的微观表达则是通过建筑学的专业素养与设计手法,进一步完善总图布局中的设计理念、建筑内外部空问的过程,为下一步单体深化设计提供指导意见。要想把医院建筑的总图设计做好,两者缺一不可。

  医院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其中大型医院的方案设计阶段又由“概念性方案”及“报规方案”组成。“概念性方案”的核心工作是医院的总图布局与医院一级流程的定位分析,“报规方案”则是对“概念性方案”的进一步深化与落实。前者属于城市规划的宏观思考,后者属于建筑学素养的微观表达。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的宏观思考与建筑学素养的微观表达是设计中必须遵守的设计进程,只有宏观思考而末有微观表达只能使方案停留在概念层而,变为空中楼阁;反之,只有微观表达而未有宏观思考只能使设计在缺失宏观方向的前提下肓日进行。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使两个阶段的内涵与外延完美结合。

  从控制性详规的深度解读到修建性详规的规划再现

  医院总图设计属修建性详细规划(简称修规)范畴,控制性详规(简称控规)属修规的“上位规划”,即修规必须在控规的指导下进行。一方面,规划设计条件是控规对修规最直接的控制导则;另一方而,控规文本、图则展现基地周围的限定因素。前者属于内部控制,后者属于外部控制。控规的深度解读,正是从这两个方而展开,修规的规划再现与上述内外控制息息相关。

  控规与修规都属于详细规划的范畴。如有必要,对控规的解读还应延伸到更上一级的“上位规划”即分区规划及城市规划。

  控规最重要的两个作用是:第一,为城市规划的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量化审批模式;第二,指导修规的编制。控规作为法定规划和上位规划,对修规的指导以下发规划设计条什和控规图则作为控制标准,只有逐项对规划设计条件进行解读才能确保基地在建没过程中真正融入城市规划管理的宏观体系。在此前提下,修规的深化设计工作才有据可依。规划再现与深度解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只有将所有的规划设计条件分析到位,之后在修规中一一落实,才能使我们所做的“修规”满足上位规划的要求,如果想让修规更有新意和品味,则需要设计师广泛的T工程技术、艺术等方面的素养作为支撑。

  从基地限定因素的缜密分析到原创方案的自然生成

  医院设计贵在“创新”,贵在“原创”,而实现这个目标,对基地限定因素的深入分析是重中之重。比如:项目是南方医院还是北方医院?是内陆医院还是滨海医院?是山地地形还是平原地带?是城市重点地段还是历史文化街区?等等。这些因素无疑都是场地(基地)本身所具有的重要属性,在建筑设计创作中往往对一个限定因素的解读与分析就可以形成独特原创方案的构思取向。

  对基地限定因素的缜密分析,一方面口可以使方案更具有现实操作性,更符合医院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在解决一般限定因素的基础上,从中找出对方案有决定作用的制约因素,重点解读,梳理出设计思路,并将这种没计思路贯穿始终,医院建筑的原创方案即可自然生成。

  从基地限定因素的缜密分析到原创方案的自然生成,这是一个优秀医院设计作品的必经之路,前者是医院设计构思阶段的思维方法,后者是通过图示语言的探索与提高形成方案的鲜明特色的过程;缜密分析是前提,自然生成是结果;缜密分析是一个“抓大放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对基地重点限定因素的解读与分析是形成原创方案重要的思维保证,只要分析到位,原创方案的自然生成“水到渠成”。

  对于基地制约因素的解读,不仅仅是指基地本身,更重要的是应该把设计项目放到更大的城市整体空问的范围来考虑,如城市文脉、城市肌理、城市义化、城市风格、城市形态等,只有不断扩大思维视野,从更高层次研究医院建筑的发展规律,才能使医院设计摆脱狭隘地域思维的限制。

  从统一中富有变化的设计构想到方案特色的点睛之笔

  针对医院建筑本身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应从复杂性中遴选出风格统一的设计因素,加以提炼、归纳与整合,形成一组风格统一的建筑群,这是最基本的前提。如果医院中七项用地的布局各自为政、缺乏联系,这必定是一个不成功的医院设计。但千篇一律的建筑风格不是我们的追求方向,方案所具有的特色是我们追求的终极日标。

  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基地宏观布局的外部空问设计,二是方案重点部位的推陈出新。既可以从建筑造型上加以突破,也可以在入口空问、环境制因素上下功夫,使整组建筑做到统一中富有变化。

  从城市传统肌理的文脉结构到总图规划布局的一脉相承

  历史文化街区的医院建筑设计创作,最重要的是在满足城市传统肌理义脉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并与城市传统文化具有时空上的关联,这种关联体现在总图规划布局的肌理和建筑风格上。道路网的布局、建筑物的图纸关系、文化街区的色彩、城市的积极空问和消极空问均构成了城市传统肌理的基本内涵。

  总图规划布局的“一脉相承”是对城市“图底关系”的设计思考,是城市传统肌理在基地设计中的关联、延续与创新。

  基地周围原有建筑布局的“场所氛围”决定了建筑方案的构思方法,是“延续”还是“重构”,则体现了设计师的哲学思考。“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是我国的建筑设计作品屹立在世界之林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创作方法。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新馆”、王澍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无疑是这种没计思维指导下的成功探索。希望在医院建筑领域中,能够设计出既具有中国特色、同时又使传统文化升华的建筑设计作品。

  从“母题”重复的城市设计手法到基地由无序到有序的升华

  优秀的城市没计作品永远是为实现基地由无序到有序而探索出来的,其中“母题”重复的设计手法在布局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母题”形态同然可贵,但“母题”形态的选择却更为重要,如现代城市“火柴盒式建筑”也是一种“母题”形态,但“千城一面”的城市风貌,使我们的城市发展走进r现代化建没的误区。具有生命力的、经实践检验过的“母题”形态才是我们需要的,才是使基地实现由无序到有序升华的有力载体。

  从城市主导风向的“风玫瑰图”到医院洁污分区的合理设计

  在城市规划层面,城市的主导风向对城市的布局产生的影响有日共睹。工业区、仓储区下风向布局成为城市规划的经典布局原则,对医院来讲,“风玫瑰图”对医院的总体布局更是不可小觑,医院基地微气候的改善,病房楼的上风方向(夏季)和下风向布局(冬季)、感染科的布局、医院的后勤污物的布局更是医院能否满足院感要求的重要影响因素,医院设计中关注城市主导风向的“风玫瑰图”对医院满足绿色建筑星级标准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风玫瑰图”的宏观与医院洁污分区的微观息息相关,对医院的总体布局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不同地区“风玫瑰图”各有不同,有的城市是一个主导风向,有的是两个主导风向,有的则没有明确的城市丰导风向。设计师对“风玫瑰图”的解读正确与否,将对建筑布局带来重要的影响。

  从城市文化的深度解读到医院建筑文化的有机关联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赖以可持续发展的精髓,医院建筑应该是“高科技、高情感、高文化载体”的结合体。医院建筑文化可以是城市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也可以足医院自身文化一脉相传的探索,尤其是后者,在医院建筑创作中更为可贵,比如安徽毫州人民医院对中医文化的探索,在这一方面无疑给予我们很多启迪。另外,从绿色医院评价的角度来看,不同时代建筑物的积淀,也形成了医院重要文化的时空传递。冈此,医院建筑文化的渊源,首先来自城市文化氛围的熏陶,此外,医院本身对文化的追求也至关重要。

  从基地建筑高度的合理分区到基地微气候的完美营造

  随着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医院高层建筑的建设已成必然趋势,其布局必将对基地的微气候产生重要影响,由于高层建筑布置不当而对基地的通风、采光产生影响的案例屡见不鲜,如高层病房楼布置在南侧,北侧为门诊医技裙房,裙房常年位于阴影范围之内;高层病房楼的布局阻断了城市主导风向,使整个院区缺乏必要的通风采光条件;等等。合理的高度分区受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设计中应通盘考虑各种因素,在满足功能、城市形象等因素的基础上,力争营造良好的医院生态环境。

  在设计前期就应该对医院绿色生态环境进行详细策划,为后期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建筑高度的合理分区不仅仅指基地内高层建筑的布局,同时还应减少对基地外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从摒弃传统设计思维到追求医院“人本”设计的终极目标

  传统思维的固化使大江南北的医院建筑“千篇一律”。在固有思维的驱动下设计师不仅迷失了医院设计的终极目标,而程式化思维的固步自封,更使得设计师缺乏应有的创新热情,导致大量缺乏创意的设计充斥着我们的城市。

  从设计思维角度来看,应采用“逆向思维模式”向传统挑战,将“以人为本”作为终极目标,针对医院的布局、一级医疗流程的设置提出新形势卜医院发展的新规律、新布局;另外对医院建筑设计终级目标的思考,应紧紧抓住医院建筑的本质特征,研究医生、患者、探视人员的心理需求,创造符合他们心理的空间模式。只有深入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内心里,聆听他们的需求,慰藉他们的精神需求,才能找到设计的突破口,才能使设计理念真正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回归到医院建筑设计最本原的道路上来。

  “生态医疗城”的发展模式也许是一种很好的选择,高架分层的人车分流的交通方案、人性化休闲空问的营造、功能齐全的设施配置、地下空间的利用、住院患者的“一床一窗”等理念,使医院建筑设计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结语

  思维的角度和深度直接影响医院建筑布局形态的优劣与品味,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哲学思辩能力,认识传统思维的弊端,开发新的设计思维模式,才能使我国的医院建筑设计水平迈上—个更高的台阶。

  文 贾敬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