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元1.9G”暴露出的管理漏洞

  • 来源:通信产业报
  • 关键字:互联网,流量,微博
  • 发布时间:2015-07-03 08:01

  近日,首例盗窃互联网上网流量案宣判引发用户的普遍关注。案件的具体情况是,2013年,北京联通某营业厅的营业员辛某将只能给中铝集团内部并且不能单独使用的8元1.9G定向流量包,擅自添加给身为其丈夫的联通代理商铁某销售的近千个手机号。

  在案件之外,引发用户普遍关注的是8元1.9G的超低优惠与公众市场的售价的巨大差距,看客户“下菜”被认为是不公平行为。

  事情果真如此吗?北京联通官方微博发表声明解释该定向流量包是特为某集团大客户定制的,在286元套餐基础上的叠加产品,只供该客户的单位员工浏览公司网站使用,不能单独使用。

  而据笔者观察,2013年通过公开渠道购得私自开通该流量包的用户并不能正常使用该流量包,手机上网并不走该流量包,而是从套餐内扣除流量。所以声明中有关该流量包的说明应该属实。定向流量产品更不是什么“特供菜”,三家运营商都推出过不同形式的定向流量包产品。

  笔者认为,更值得运营商与用户关注的应该是该案背后暴露的两大问题。

  第一,企业管理问题。运营商自有营业厅以及合作营业厅在全国数以万计,营业员更是数以十万计,如何管理好这么庞大的员工队伍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在本案中,将为特定用户而不是公众用户开通定制流量包的权限直接交给一个营业员是否合适?

  第二,渠道管理问题。除了传统营业厅渠道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发展,通信业务很多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办理。在淘宝更是鱼龙混杂,很多用户反映,在购买的时候商家都将“8元1.9G”流量包描述为全国流量,有的用户更是为此付出了300元的价钱。

  虽然本案引发的舆论热议与用户对业务了解不清楚有一定关系,但运营商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运营商急需弥补在业务办理和渠道管理方面的漏洞。

  王彦彬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