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变形记”

  • 来源:通信产业报
  • 关键字:变形记,苹果,智能可穿戴
  • 发布时间:2015-07-03 08:28

  如果突破手机划定智能硬件的半径,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全新的、产品快速迭代,且形态异常多变的智能硬件市场,而且该趋势愈发明显。

  2013年,三星推出首款智能可穿戴产品Galaxy Gear,被视为主流厂商开辟手机之外新战场的激进举措。当时,市场中只有Jawbone、Nike、索尼等少数厂商推出产品,主要形态和实现功能也都比较单一。厂商们还不清楚智能硬件究竟要帮助用户实现怎样的功能,还需要苹果或谷歌等厂商推出示范样板,至少告诉大家如何描绘这些产品。

  不过当苹果和谷歌纷纷推出产品和解决方案之后,用户突然发现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企业开始提出新的理念。他们快速拓宽了传统厂商产品的思维半径,设计出全新的硬件形态以及生态逻辑,全新的商业模式逐渐丰富,传统“智能手机=手表+手环”的认知被彻底颠覆。

  仅两年的时间,智能硬件演绎了移动时代的“变形记”。不同厂商化身明星派、保守派、创新派、创业派和概念派五大类角色,将智能硬件打扮漂亮。厂商也在用实际行动告诉用户:如果将眼光从智能手机的屏幕上移开,一个全新的世界正在向你招手。

  明星派:平淡无惊喜

  按照智能手机的发展经验,市场需要一至两家引领行业发展的领袖企业推出成型产品,其他厂商再跟风推出产品。具备如此话语权的企业,目前只有谷歌和苹果两家厂商。

  谷歌和苹果掌握着安卓与iOS两大操作系统平台,而这两大平台已经通过在手机市场的统治力,极为深刻地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这两家厂商也顺应智能手机的产品思路——组装操作系统、处理器、存储三大元件,并将它们集成到智能手表中,借蓝牙技术让成品与智能手机进行连接互动,共享数据。

  于是我们看到谷歌和苹果推出了全新的可穿戴操作系统Android Wear和Watch OS,不过产品最终的呈现形态不过是“可穿戴形状”的智能手机。这样的设计很难让用户满意,导致这两款产品都没能获得市场的充分肯定。

  2012年,谷歌推出了智能眼镜“Google Project Glass”,这让谷歌成为全球首家推出眼镜类智能硬件的厂商。不过功能上,该产品能够实现上网冲浪、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等功能——很显然,谷歌只是将智能手机上的功能嫁接到了眼镜上,缺少创新功能支撑,于是在2014年的谷歌I/O大会中被彻底放弃。

  相比缺少创新的谷歌眼镜,AppleWatch的结果好一点。后者从使用的角度出发,先期重点布局移动应用环节。根据分析师Trip Chowdhry预估,Apple Watch在推出时,用户可以通过应用分发平台下载超过10万款应用。

  不过鉴于能耗控制差、良品率低和使用场景较为单调等因素,经历过一机难求的快速增长期之后,用户失去了对Apple Watch的热情。截至2015年5月底,该产品订购量为250万部。

  保守派:一大波手表手环来袭

  在所有厂商中,保守派厂商表现异常平淡。

  鉴于操作系统的独占性,更多厂商选择加入Android Wear阵营。有了相同的操作系统,就相当于不同的产品却有了相同的灵魂,导致这些厂商推出的产品在操作逻辑和功能属性上极其类似。

  与此同时,这些厂商中的大多数很早涉足智能手机市场,有非常健全的产品线,在生产能力上的优势非常明显。可穿戴市场的机会非常多,而且智能手表与智能手环形态的产品也已经进入成熟期,而通过产品兑现商业价值已经成为他们固定的经营模式,因此主流厂商们推出了大量的产品,其中部分厂商已经推出了智能手表或手环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产品,这个趋势还在继续。

  2015年,苹果推出了首款智能手表Apple Watch,谷歌也在I/O大会上将GPS、WiFi、手腕动作支持以及翻页操作加入到新系统中,这让更多厂商捕捉到领袖企业对智能硬件发展趋势的判断,于是2015年市场中智能手表和手环类产品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相似。

  在Computex 2015大会上,华硕推出了新款智能手表Zen Watch 2。该产品采用方形表盘,并且在表盘右侧安装了数字表冠,这些都与Apple Watch“异曲同工”;在MWC2015上,华为推出了智能手环Talkband B2,同台发布新品的HTC就展示了HTC Grip,风格和功能也非常相似。

  创新派:创造新世界

  不过还好,还有一群企业坚持改变,让智能硬件市场出现了很大改变。

  目前,主流智能手机都配置了摄像头、存储、音频和通话等大量模块。因此“智能手机正在成为用户重要器官的延展”,这样的观点被广泛认可。既然手机已经成为用户各类感官在另一个硬件平台的集合体,那么其他配置上述硬件的产品,能否成为依附在智能手机体外的“器官”呢?

  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众多厂商推出了全新理念的智能产品,这些产品也最大限度地融入用户的衣食住行中。这些产品收集用户数据,并通过云服务和大数据,创造全新的商业模式。

  创业派:细分市场找机会

  目前,智能硬件无疑是物联网产业中发展最为迅猛的部分。据报道,2014年智能硬件投资案例达120多起,其中70多家初创企业获得了约6.5亿美元的投资。

  对于初创企业而言,由于资金实力有限或进入市场较晚,争夺已是红海的智能硬件主流阵地并不明智,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选择深耕细分领域。

  作为初创企业用户体验将成为其生存的关键,细分群体是否买单?如何增强用户黏性?产品细节还有哪些可以完善?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挑战,他们的路能走多远,恐怕需要市场给出答案。

  概念派:明天见

  未来,一切都还没有头绪,不过已经有厂商开始展望。

  虽然厂商们已经推出成型的产品,但是还没有哪家厂商的产品,能够直达用户痛点地描述出这些产品需要具备哪些功能,承载哪些服务。于是部分厂商开始提出全新的理念,开始展示各自理解的智能硬件。他们更关注用户体验,希望从细小的创新入手,改变产品的最终形态。

  在系统环节,为了解决Android Wear系统在中国不好用、不能用的问题,北京羽扇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整合近百家本地移动数据供应商的数据平台,建立云服务平台。此外,该公司还打造了全球首款针对Android wear和Google Glass的智能语音操控应用,优化相应产品的体验。

  刘亚杰 李秀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