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议行业转型的一个秘密

  • 来源:旅游会展
  • 关键字:社交,WTO,互联网
  • 发布时间:2015-07-25 08:49

  ——访决策者会议集团董事长 李庆星

  有一种社会征象;当研究者费尽周折、好不容易得出结论后,往往会有人站出来说:“这个呀!我早就知道。”确实,也许这本来就是常识,却因沉溺于流行、盲目于专业而被忘诸脑后;如无人叮醒,则很难察知。会议行业,与其说要转型突破,不如说是常识回归。在这一发现上,决策者会议集团董事长的李庆星先生具有极强的洞察力。

  4月16日下午,上海决策者经济顾问有限公司(CDMC)的创始合伙人兼CEO李庆星接受了《旅游会展》的独家专访,就中国会议行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未来发展趋势等结合决策者自身回答了记者提问。采访期间,李总那自信的神情、坦诚的态度、幽默的谈吐、深入的分析……约半个小时的访谈,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从中领略了一位会议行业风云人物的幽默、睿智和魅力。

  会议,是可以用小人物影响大人物的事

  他曾在电视台工作,后来在软件公司做过战略研究,再后来,则在政府的智囊机构做国际经济、国际政治交往的研究。当时正赶上WTO刚开始在国内发热,国内与国际上的交流逐渐增多,各种会议逐渐兴起,凭借曾学习的一些国外会议策划及营销方法和对会议的热爱,他成为了国内最早做商业会议的那批人;并且,没多久就成立了决策者。他就是上海决策者经济顾问有限公司(CDMC)的创始合伙人兼CEO李庆星。

  如今,十六年过去;李总和他带领下的决策者已经做了超过60个国际化影响力的品牌,超过200场国际性的会议,已身登“亚洲最大的国际会议品牌机构”高台。十多年来,决策者的成功和脱颖而出,在李总看来,第一是决策者从创立伊始就做到每个会议都连续举办,而不是“打一枪换一地”似的只抓热点,不做坚持。从而使决策者积累了很多行业资源,还夯实了决策者的行业数据库。第二是决策者有非常强的研究能力;能准确、及时的发现一些中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新热点,并且能选择这些题目去做。第三是决策者有比较强的策划能力;通过十多年来一直不断锤炼的策划技能,能够照顾到会议相关各利益方的一些考虑。第四是决策者有比较强的营销能力;无论你想要什么样的演讲人或是什么样的参会代表,决策者都能比较快速且相对低成本的请到。

  事非经过不知难。今天,面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依然严峻的会议行业形势,回想当初进入这个行业,李总说:“做会议是一个无中生有的事儿,也可以是用小人物影响大人物的事。策划者可能是个小人物,但是,通过策划、组织,去影响的却是一批牛人;这点就给很多不甘平凡的以很多的动力。现在回想,当初进入这个行业,我心理动因应该跟这点有关系。从前如此,以后仍将这样。”

  联盟,就是让每个单位都干自己擅长的事

  随着国家政策和产业的不断成熟,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都对会议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几乎对这个产业进行了重新的格局和调整。决策者身处变中,正如李总所说:“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这个时代,不论你动与不动都会爱到一定的影响或冲击;但是,这也是一个好时代!虽然会议在这个过程当中输掉了一些原有的模式和市场的空间,但是,也为重新资源整合提供了一个机会。”

  什么机会呢?整合资源。

  李总认为互联网是一个大背景,跟互联网结合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专业的会议。会议行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大家都认识了专业会议的价值之后,特别是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整合资源变的越来越重要,而且,整合资源变的越来越容易。无论你是做政府的招商引资,还是做企业推广自己的品牌,或是在行业资源上让企业实现平台化的战略商业模式,还是行业内个人推成、实现自己的江湖地位,创立或是提升一个社会组织影响力等,其实会议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最精准、最行之有效的整合资源手段。而一些会议或是旅游联盟的产生,也是一个不断资源整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联盟,李总说:“这种联盟,我觉的可是横向的,如政府、协会、社会组织、大型企业、独立的第三方会议组织机构等;也可以是纵向的,如会议的发起人、内容策划和营销机构、会务机构等。不管怎样,让每个单位都干自己擅长的事,永远是联盟成功的基础。

  务实,成为社团会议、定制会议的趋势

  李总认为资源在重新的整合之后,现在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一个时代。国家在逐渐的放开社团的注册,同时,有些小社团或聚会性组织,根本就不注册;在市场层面,社团会议也从原来的“社团组织的会议活动”为主,演变为广义的“只要不是为某一个或是两个机构服务,而是为不特定的一群人服务的会议,都可以理解成是社团会议”为主。所以,社团会议是中国接下来的所有会议中,最有潜力的会议。而作为社团会议的形式之一,定制会议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和机构的选择。

  对于社团会议的市场化和越来越多的专业会议,李总也表示担忧说:“虽然社团会议的发展空间很大;但在相对一段时期内,专业会议策划人和营销人员的缺乏,仍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对于社团会议的发展趋势,李总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我们在十一月即将举办的中国产业园区大会,专注于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他专业性目地性、更强了!会指定一两个行业,也不再搞签约仪式、参会人数等一大堆虚的;只要求来参加这次会议的必须是这一领域的高层人,政府则由市长直接跟他谈。五六十人的会,如果谈的好的话,马上就有二三十号人去组织起来去当地考察;如果考察可行,半年内就有可能落户两三个项目。可见,务实已经成为社团会议、定制会议的重要趋势。”

  会议产业,转型是为了回归正常

  不知其人观其友。李总平常爱读书和找有思想的人聊天,再有就是组织与自己相关的社交圈子。关于会议产业和机构转型,他的理解或许代表了一批人认知。

  关于会议产业,李总说:“会议就像一棵树一样,谈产业的时候,其实是在谈树干或树根。我们是什么?我们只是一个树枝、一个分支。”所以,李总认为虽然站在政府、酒店、供应商的角度来谈,受“国八条”砍掉了很多的会议和政府不再举办的影响,会议产业会渐消繁华;但是,作为一个社会资源整合的一个工具和平台,政府办会的退出也让会议回归到了他本身的市场化、专业化功能上面,随着全民创业潮的峰起,会议市场容量还是会慢慢的逐渐增加,同时,会议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将来,会议越来越是专业人的天下。

  关于会议机构的转型,李总说:“这是一个机会很多且非常有挑战的时代;全国的传统企业都在谈转型。比如我们决策者公司,为了转型,我们已经准备了一两年的时间;而且是身体力行的投入精力、财力,冒着风险去做的转型。但,不论怎么转,一如既往的办好会议,帮助行业的从业者找到自己的社会圈子、社交圈子,帮他们取得更多的成功。回归这种正常,必然成为主流。”

  这是一次坦诚、务实的交流。面对记者所提的问题,李总敞开心扉,畅谈所知与所悟;从会议举办到资源整合,从社团会议到产业转型……随着话题的逐渐深入,当李总谈到会议机构转型时说:“决策者现在还在转型的过程当中,细节的东西没法讲的太多,不便讲太多。估计到今年下半年时,大家就能看到一些了。”

  决策者的发展转型历程,映射的或许只是会议行业发展转型的一斑。但,见微知著;决策者转型之后的会议会是怎样?这定将成为很多人的期待。

  本刊记者/张志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