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云,行天下——英特尔融合云解决方案为企业量体裁衣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 关键字:混合云,融合云,英特尔
  • 发布时间:2015-07-28 07:33

  对于混合云,大家耳熟能详,但对于融合云,可能大家就没有这么熟悉了。其实,融合云就是一个硬件基础架构和软件平台深度融合的平台。而这个融合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融合,始终都不明确。

  近期,英特尔举办了“协力创新共赢云海”融合云解决方案论坛,其开放、定制化的战略旨在提供一个公有平台,开放一些接口,由合作伙伴在此基础上开发软、硬件,来满足用户的定制化需求,使融合云系统迅速落地。

  提早布局建立云计算生态圈

  在大数据时代,怎样的数据中心才能满足云计算的需求,打造这样的数据中心又需要哪些创新的理念和技术呢?云计算或云服务的重要载体——数据中心内的所有计算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及它们所代表和承载的资源就需要实现高度的抽象和聚合,而后才能根据用户的访问需求实现高效的管理和灵活的分配。

  早在2009年英特尔就开始关注云计算并致力于推动云计算的发展。如同大数据刚开始出现一样,人们对云计算有不同的解读方式,而用户也根据自己特定的负载和业务需求开始搭建自己的云计算平台,这种各自为战的方式或许可以造就一个如亚马逊这样的高性能平台,但这与如今开放的形势似乎格格不入,并不利于技术交流和研发。因此,英特尔顺势帮助组建了ODCA开放数据中心联盟。该联盟把用户组织在一起,开展云计算研究或共同开发项目。此外,英特尔为推动云计算生态系统的发展,还积极推进Intel cloud builders项目。该项目的一个重要扩展就是把专注于系统与软件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团结在一起,除了独立地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参考模型,也与一些行业标准组织进行横向合作,共同将这些需求转化成标准。

  在2013年底,英特尔中国云计算创新中心回顾了成立半年多来在助力本地云计算和大数据行业解决方案开发和验证方面取得的成果。英特尔与合作伙伴Nutanix和华际系统公司共同为医疗行业打造了云高集成度解决方案,向业界展示了其领先的协作创新模式的实际价值,证明了其在加速中国本地云计算和大数据创新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而关于融合云架构,最早是一些厂商例如Nutanix等提出的。它们看到了融合架构的优势,即利用单一的服务器不外接存储就可构建云平台。融合云架构可以构建虚机并提供云服务,并且特别容易扩展容易管理,成本也较适合快速扩展的企业。但是这种平台的成本并不是大多数初创企业能够接受。为此,英特尔顺势帮助国内OpenStack的开发商,例如九州云等,构建融合云平台,针对中国市场打造云服务平台。这样可以帮助许多中小企业,以及想快速进入云计算市场的企业,帮助它们跨过云计算的技术门槛,快速享用云计算所带来的优势和好处。

  近期,英特尔再次联手合作伙伴,共同举办的“协力创新共赢云海”融合云解决方案论坛,向大家展示其云计算服务领域最新的解决方案。下面,就让记者来为大家梳理一下此次论坛有哪些看点。

  以开放姿态拥抱融合架构

  “互联网+”经济形态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在当下融合共进,意味着信息和通信技术正成为中国所有行业和企业实现业务拓展、变革、转型和创新的重要支柱,这让所有想借新形势、新环境实现高速成长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和初创企业对IT的需求,尤其是对灵活高效的云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而云服务的基础架构为适应企业不断变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从单一的计算到如今的计算、存储融合架构。

  多年前,很多厂商就提出过融合架构的概念,近期也已经有很多产品面市。在此次“协力创新共赢云海”融合云解决方案论坛上,宝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董卫屏对此表示:“融合架构将是未来数据中心,特别是云计算数据中心的一个重要技术趋势。宝德服务器很早就开始了基于融合架构服务器的研发和市场化,走上了计算和存储全方位融合的创新道路。在与英特尔的长期合作过程中,它提供的开放架构领先技术与产品,以及基于开放理念的合作模式,让我们得以走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推广的前列。”

  “本次与众多合作伙伴一同发布英特尔架构融合云解决方案,见证了英特尔公司在云计算领域借助开放创新策略推动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一贯承诺。”英特尔(中国)数据中心业务集团总经理朱巍表示,“支持融合云方案的开发和扩展是英特尔在开放架构上开放创新的又一项重要产业创新举措。未来,英特尔在满足不同企业用户对云计算共同需求的前提下,还将通过支持定制化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开发,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来弥合他们在云技术应用上的差距,让他们都能尽享云计算带来的价值。”

  曲虽高但并不和寡

  很多企业虽然迫切地需要部署云计算平台、应用和服务,但此前却缺少相关技术和经验积累,因此面临着难以从既有市场渠道获取相关系统和解决方案、技术部署难度和成本高、维护和开发人员缺乏、业务迁移困难等困难,一些正在向云服务提供商转型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也在技术应用和获取层面面临着类似的挑战。整个产业界都在呼吁更易用、更实用、更方便获取,更容易部署、维护和应用的云计算平台或解决方案来填补这些横亘在需求和应用之间的鸿沟。

  “英特尔融合云架构实际上是针对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有资金和技术实力去完成如此规模的升级改造,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则略显吃力。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的需求不同,小微企业要求使用和服务要简单,而且有一定的扩展性和一些营销需求。对于中大型企业的应用,英特尔交付一个集计算、存储、网络于一体的稳定架构,企业自己开发管理应用。”新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国富在此次论坛上表示。

  九州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张淳也表示:“超融合已经出现好多年,其实是经历几代的发展。早期的产品是把一些系统整合在一个机柜里,并没有把计算和存储放在一个平台上处理。中期是把计算和存储放在一个平台上,当时还没有OpenStack,通常是VMWare结合GFS方案。现在已经发展到一个开源的超融合系统,2000个VM左右的用户比较适合采用这种解决方案。”

  目前融合一体机在操作和管理上仍然需要一些相对专业的人员,在大中型企业里应用较为普遍,小微企业在市场中所占比例较小,但是这并不说明小微企业就不需要这样一种高效的融合系统为其提供云服务。来自上海益盟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CTO李晓东表示:“云服务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便捷与灵活。采用云服务后,我们实现云服务节点部署的时间从一周降低到4小时;对金融平台信息投资咨询服务等关键业务实现了基于云的支持;经过初步核算,IT 部署和管理成本均降低了三成,给我们的用户满意度带来了很大的提升,为我们的业务带来了直接可观的收益。融合云解决方案切实地推动了金融业务从线下到线上模式的转变,加快了我们拥抱‘互联网+’时代的进程。”

  本报记者 赵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