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 关键字:中国制造2025,纺织
  • 发布时间:2015-07-29 09:59

  品牌之于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意义不言而喻,而品牌建设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更是尽人皆知。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如何重新审视品牌建设工作的特点和意义,成为新形势下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

  在日前召开的首届中国品牌论坛上,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将品牌建设工作的重点归结为“质量提升、创新点亮、开放锻造、文化涵养”四个方面。质量是品牌存在的基础底线,创新是品牌的发展动力,开放是品牌的成长路径,文化是品牌的灵魂根基。他提出,在经济新常态下,要让品牌建设成为适应新常态的重要支点,让品牌经济成为引领新常态的前进方向,让创造中国品牌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助推力量。

  在中国,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纺织服装业可以说是品牌建设起步较早的行业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纺织行业就启动了名师、名牌、名企“三名工程”。虽然涌现出一批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品牌,但从总体上看,品牌的发展还很不平衡,还缺少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

  品牌建设作为“科技+品牌+人才+可持续发展”四位一体的纺织强国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品牌建设工作也在不断深入中走向成熟。

  近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莉在谈到《中国制造2025》与品牌建设的关系时表示,中纺联品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将在继续巩固、完善已开展的品牌工作基础上,继续推进行业品牌建设,深入开展《纺织行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的宣贯实施,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品牌培育试点,深入开展专业培训,提升企业品牌创建能力。

  有人说,产品是品牌的载体,产品是品牌的全部。从品牌建设的最终结果而论,的确如此。但从品牌建设的过程来看,品牌的质量和创新这些外在的结果,必须基于内在的过程,即长期的理念坚守和文化涵养。因此,不可能立竿见影的品牌建设工作往往让人觉得虚无缥缈,无从下手。

  那么,什么才是品牌建设工作成熟的标志?“接地气”便是一种体现。本刊近期连续报道的“2015仲夏广深行”女装品牌互访活动,就是中国服装协会品牌建设工作“接地气”的生动体现。协会作为企业间的桥梁,为优秀品牌企业面对面沟通交流搭建平台,让参与企业有机会分享各自品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有益经验,扎扎实实地推进企业的品牌建设。

  这种活动不同于通常的产品秀、订货会,更有别于一般的企业宣传。通过企业间的互访,围绕品牌建设中最难把握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等内在要素,充分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让每一家企业获得符合自身实际的、具有实战意义的方法和经验,从而实质性地推动企业的品牌建设。

  润物细无声。新形势下,品牌建设工作只有更加“接地气”,才能实实在在地为品牌的成长发育提供充足的养分。

  文/赵媛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