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寓意的故事

  • 来源:信息化文摘
  • 关键字:捕鱼,生活
  • 发布时间:2015-07-31 13:32

  从前,在湖边有一个小渔村。村民们很穷,以捕鱼和缝纫为生。他们和其他内陆村庄没有联系,因为村庄之间的距离很远,要穿过一个茂密的森林,走好几天才能到。

  湖里的鱼突然变少了,村民们的生活更艰难了。村民们只能投入更长的工作时间,但是,这样他们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鱼越少,每个村民每天在湖上捕鱼的时间越长,鱼资源枯竭得越快。村民们向村里的萨满求助。萨满耸耸肩说:“村里的理事会是做什么用的?他们整天坐着没事,只会东家长、西家短的。他们应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怎么解决呢?”村民们问道。萨满说:“很简单啊,理事会应该设立一个渔民合作社,由它来决定每个月一个渔民可以捕多少鱼。这样鱼群就可以再生,我们以后就不会遇到这个问题了。”

  理事会按计行事。要理事会来告诉他们怎么捕鱼,村民们对这种做法是有意见的,但是他们也明白,要有所节制。不久,湖里的鱼又多得捕不完了。

  村民们再次来到萨满面前。他们向他鞠躬,感谢他的英明。就在他们就要离开的时候,萨满说:“看来你们还挺愿意听我的话,那我还有一个点子,你们愿意听吗?”“当然了。”村民们—致高呼。萨满说:“你们花那么多时间,自己缝衣服,但是森林那边的村庄卖的衣服比你们自己缝的好得多,而且又便宜。你们现在这么做不是很蠢吗?虽然要去到那儿不容易,但是,你们一年去一两次也就够了。”村民们问道:“但是,我们能卖他们什么呢?”萨满说:“我听说,内陆的人喜欢干鱼。”

  村民们言听计从。他们把鱼晒干了,和森林那边的村庄做起生意来。鱼价涨了,渔民们富起来了,但是村里衣服的价钱一路往下跌。

  村民们并非皆大欢喜。那些没有渔船,还有那些以缝衣为生的人很难维持生计了。从别的村庄买来的衣服又好又便宜,给他们带来了竞争,要买便宜的鱼也更难了。他们也向萨满讨办法。

  萨满说:“这又是一道理事会要解决的难题,你们知道每个家庭都要为每月的村宴做贡献,是吧?”他们回答说:“是的。”“现在渔民们那么富了,他们的贡献应该多些,你们的可以少些。”

  理事会觉得这也公平,他们就叫渔民们增加每月的贡献。渔民们也不是很高兴,但是为了避免在村里引起不和,这么做也是有道理的。不久,村民们都开开心心地过日子了。这时,萨满又再生一计。他说:“你们想一想,如果我们村的生意人不用花几天的功夫穿过那个茂密的森林,我们村就富裕多了。”“如何行事?’’村民们问道。萨满说:“很简单啊。理事会应该组织工程组,辟林开路。”

  没多久,一条平整的路就把这个村庄和别的村庄连了起来,交通时间和费用都降低了。贸易进一步发展,渔民们变得更富裕了,他们会在村宴时和大家分享他们的财富。

  但是,随着岁月流逝,问题又来了。有了这条路,森林那边的村民很容易来到湖边,他们就成群结队地来捕鱼了a理事会和渔民合作社都管不了他们,湖里的鱼资源很快又枯竭了。

  外来竞争影响了本地渔民的收入。他们开始投诉,村宴的税赋太高,他们气急败坏地问:“外来人都没有这些约束,我们怎么能竞争得过他们?’’有些本地渔民甚至经常在村宴的日子里,躲到别的地方去,完全逃避了贡献的责任。反正有了路,来来去去很方便。其他村民对此恨得咬牙切齿。

  又该向萨满讨教了。萨满召开了一个村民大会,大会进行了很长时间,会上大家踊跃发表意见,热闹非常。大家都同意,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但是他们的解决方法却很不相同。渔民们想要改变惯例,降低他们对每月村宴的贡献。其他人不想再和这些外来人做生意。有些人甚至想用石头把路堵起来,不让人随便进出村子。

  萨满认真听取了各方的意见,想了一下说:“你们大家都要讲理,要互相让步。我提议理事会在路口设—个收费站,每个进出的人都要缴费。”渔民们反对说:“这样我们做贸易的成本就更高了。”“确实如此,”萨满回答说,“但是,这样过度捕鱼的现象就不会那么严重,收到的钱还可以补偿减少了的村宴贡献,我们也可以继续做贸易。”

  村民都认为这个解决方法很合理。散会时,大家都很满意。村里又恢复了平静。

  村民们从此幸福地生活下去。

  摘自:《全球化的悖论》

  ■(美)丹尼·罗德里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