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依然在战斗……
- 来源:足球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八一足球,甲A,中超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8-06 12:09
2003年12月26日,北京,八一队集结,等待这支中国足球联赛中最为特殊之球队的,是一纸解散令。“八一足球”这一个标志,永远停留在了甲A时代。
一晃12年,一个循环过去,当年的那一拨八一悍将,仍然有不少活跃在足球圈,除了仍然坚持留在球场上的姜坤、陆博飞等球员之外,更多的人是以其他的身份(主教练、助理教练、梯队教练、解说员)出现,他们,注定无法割舍足球。
一直关注着中国足球的资深球迷脑海中,对于八一队,恐怕记忆最深刻的一个场面是,每一场正式比赛之前,奏响国歌的时候,这支球队的队员们都会敬军礼。
但这一切,都止步于甲A时代,2003年,八一队解散,球员各奔东西。12年后的今天,球场上、训练场上,仍然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八一队几乎就是国家队
部队足球曾经是中国足球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沈部、成部、广部和北部,曾是国内响当当的足球队,八一队更是身份和荣誉的象征,当时曾有一个说法是,“进八一队比进国家队都难”。在计划经济体制中,进了八一队意味着提干、工作和户口全部解决,这一辈子就基本“衣食无忧”了。
直到现在,郝海东在回忆起当年时,对八一队也是充满了感情。“你才10岁的孩子,你就当兵了,你就有军籍、有工资了,训练费一个月7块钱,你还有吃有住有穿,什么都不用你花钱,你还挣钱。”在那个物质相对贫乏、经济欠发达的年代,穿上军装不仅解决了衣食之忧,也解决了一生的前程问题。光是队伍提供的食物,就足以让普通人家的孩子感到幸福。郝海东说:“当时八一队一天的伙食费是1块2,但是吃的可以说比现在120块的都好。牛奶随便喝,你在家根本喝不起牛奶,可这里每天还有一块黄油,中午还有酸奶。”郝海东还记得,当时亚洲女子百米的冠军、姜玉民教练还带过他们足球队的田径课,指导球员们练短跑。由此可见,八一队球员可以获得多少别人不可能有的资源。
八一队当时的青训十分出色,选拔机制竞争激烈,非常严酷,而且没有后门一说,队员个个都十分优秀,在很长一个时间段,八一队几乎就是国家队的代名词。当时的球员最大的理想,就是进八一队,能进队意味着对其能力的肯定,八一队队员有着天生的优越感。前八一体工大队大队长李富胜很自豪地说:“就算在国家队里,八一队队员说话都有分量。”
自1951年开始举办全国性足球比赛以来,在全国甲级联赛、全运会、优胜者杯、足协杯等比赛中,八一队先后夺取了7次冠军,8次亚军,6次第三名,战果辉煌。前八一体工大队大队长李富胜曾跟记者聊天,说起历史来都兴致十足,“过去凡是八一队参加的比赛,别的队伍就是努力争亚军,而且还要算计怎么避开八一队”。
八一队为各个时期的国家队输送过大量优秀球员,陈复来、曾雪麟、徐根宝、李富胜、贾秀全、郝海东、江津、胡云峰、李雷雷、黄勇、隋东亮等。
在大裁军背景下被“撤编”
八一队被撤编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一部分,在没有外援的时代,八一队无需证明自己什么。
即使是中国足球进入职业联赛时期,八一队的郝海东、潘毅、肖坚、江津、隋东亮、胡云峰、黄勇等,这些球员都是当时国字号队伍的中坚力量。
八一足球队招的最后一批队员是“81年(含81后)”的队员,孙新波等人就是在这个时期被召入的。当时长春亚泰当时还没有冲上甲B,他们将八一队这个年龄段的队伍整个请到了长春当“枪手”,结果凭借孙新波、陆博飞、唐田等几个在八一队当时还打不上主力的队员的努力,亚泰轻松冲上了甲B,这些队员旋即又被招回八一队,但此时的八一队已经困难重重了。
1994年,中国职业联赛开始,外援相继引入,各俱乐部的社会化程度增加。八一由于自身的特点,而无法完成更多的社会化改造,生存亦出现困难。因为经费问题,八一成为了一支流浪球队,在职业化之后,球队解散之前,八一队换了七个主场:山西太原、陕西西安、云南昆明、河南新乡、河北石家庄、广西柳州、湖南湘潭。
球队最终解散,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从2003年开始,中国进行了建国以后的第十次大裁军,裁军当时的要求是,优化结构、理顺关系、减少数量、提高质量。除了精简20万官兵外,此次裁军的主要任务中包含“缩减或剥离非作战部队”,作为“非作战部队”的八一足球队,自然成为了被剥离对象。
当时的军队高层在内部发言中,曾提及,“八一足球队花钱在几个项目最大,跟其他职业俱乐部相比处于劣势,成绩还不如篮球和其他项目”,因此,撤编的决心极大。出于对八一足球队的感情,李富胜多次找军委上级领导反映情况,希望能够保留八一队,亦曾写过几千字的情况汇报希望阻止撤编,但是却难以改变结果。
球队内部人员实际上在2003年的7月末便已经得知消息,当时是客场与冠城的比赛前一天,球员便通过不同途径得知了此事。次日的比赛,八一队一球小负。随后,球队在两个客场中,连续负于天津与青岛,时任八一队主帅的裴恩才下了课,庄连胜作为“救火队员”接过了指挥捧,但此后,八一队开始了兵败如山倒的过程,经历了10连败之后,球队命运已定,只能位居当年联赛的倒数第二位。
2003赛季的最后一场比赛中,八一队在湘潭主场2比0击败的红塔,保住了最后一丝颜面。12月26日,八一队员们在北京西山基地集合,此时,他们已经收到了球队解散令。中午,吃完了离别前的最后一顿午餐后,大家互相告别,“八一”标志就在中超时代来临前消失。
现在,至少能卖四五亿
八一队对中国足坛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虽然球队撤编,但当年那支球队,为中国足球贡献了不少的人才——俱乐部经理、教练、队员、领队,甚至包括解说员——徐阳。
本赛季还有陆博飞、姜坤、董雷、邸佑(2003赛季八一队成员),以及闫峰、阎相闯两名出自八一的队员,仍然在中超、中甲球队效力。有熟悉八一队情况的内部人士曾跟记者笑着说过,“如果以现在中超的球员行情,当时我们那支队,拆散了卖不得值个四五个亿的?”
其实在当年,八一队便曾经走出过一位拿到过当年联赛高薪收入纪录的球员。1996年赛季结束后,郝海东提出转会。当时,大连万达为他开出了年薪300万,北京一套房、一台车的待遇,邀请他加盟。万达俱乐部还动用了所有的关系,最终促成了这次人才的流动。
海东走后第二年,八一队降级了。
继续活跃在足球圈
八一队解散之后,裴恩才并没有闲下来。他曾率领武汉光谷历史性地冲超成功,又在中超首赛季获得奇迹般的七连胜,随后进入国家女足。接着,再次执掌武汉光谷,离开后带领建业成功保级,接下来,帮助舜天队冲上中超,那一年,球队提前8轮冲超、提前7轮夺冠——由于俱乐部制定的是连胜累加的奖金制度,冲超成功后球队仍延续连胜,结果拼到单场赢球奖达到了中甲联赛创纪录的120万,最后裴恩才“无心插柳”地换上一大批年轻球员,才让俱乐部“损失减少”。
在谈到当时执教八一队的情况时,裴恩才说,“当时部队的教育方式不一样,除了训练比赛,还有军人的形象和特质,这对教练和队员们为人处世还是有很大的好处。”
2003年八一队解散后,当时的队员成为了各支球队哄抢的目标,几乎是一夜之间就被瓜分,当时深圳健力宝队有李雷雷和陆博飞、上海申花有姜坤、武汉光谷的陆博飞、北京国安的隋东亮和徐宁、上海国际黄勇与江津、大连实德的唐田、长春亚泰队赵家林……
目前,当时那拨八一队员中不少已经退役并转型为教练。黄勇是中国女足的助理教练;刘俊威是中超上海申鑫的主帅,出自八一的贾秀全则执教河南建业,孙新波刚刚成为中甲青岛海牛队的主帅;李雷雷、唐田等都成为中超、中甲球队助理教练;唐晓菲、隋东亮、贾文鹏分别是绿城、国安、阿尔滨梯队教练,扎根基层,坚持着青训工作;尚芃、郭辉则成为了球队领队。
2010年,足坛反赌扫黑。三名出自八一的队员(上海国际队的江津和绿城沈刘曦、胡明华)被终身禁止参与足球运动。
八一队撤编已经12年,当年的队员与教练组人员仍然没有一次“全体集结”的机会。不少人都有意举行一次大型聚会,不过,因为很多人目前仍然有带队任务以及工作安排,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时间并不容易。
专题采写/记者 贾蕾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