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装、家电、日化等工业产品纷纷抢滩电子商务,实现网络交易的今天,农产品也开始频繁“触电”电子商务。在家上上网就能赚大钱,这让许多守着农产品资源的人跃跃欲试。
现实:亿元“淘宝村”,它就在那里
草柳编是山东省博兴县湾头村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可在2005年以前,草柳编不畅销。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当地一些农民开始尝试在网上开店销售草柳编,不仅获得了比传统收购渠道高得多的利润,还拉动了草柳编的市场需求。湾头村村委会委员安宝忠说:“当时像普通草鞋,工艺品公司收购与网上销售利润相差10多元,如果自己有销售渠道,这10元的利润就是自己的。”互联网给了湾头村村民赚得这10元钱的机会。目前,湾头村从事草柳编生意的有2000余人,网上年销售额七八千万元。同样赚钱的还有山东寿光的种子、蔬菜。种子的网络销量甚至超过实体店。阿里巴巴研究中心对寿光专题调研显示,目前寿光种子网上销售额近1000万元。
电商:当前份额有限,但是大势所趋
“电子商务(简称电商)对传统流通体系的冲击是颠覆性的。”北京农产品流通协会副会长赵亚愚说,电商的出现改变了从生产者到消费商的传统产销对接模式,实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对接。
统计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去年平台上农产品的交易额已近200亿元,但相对于每年几万亿元的全国农产品交易规模,电商所占份额并不高。但人们越来越青睐和依赖于网上购物,因此,农产品进军电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入行:开店门槛较低,但竞争激烈
“想在淘宝开网店,只需有台电脑,通过一个较为简单的考试,开通网上银行,然后进行注册即可,技术比较容易掌握。1000元的保证金以后可退还,店铺的装修和各种软件的费用,每月100多元就够了。相比开实体店,这点费用可忽略不计。如果开不下去了,这些钱也赔得起,不至于像做其他生意一样会血本无归。”经营着一家粮米网店的李少青说,他的网店只有大米、小米、红豆等二十种产品,刚刚开张4个月已达到四钻信誉,仅稻香米—项,8月就交易5000多笔。“米是自家产的,在网上卖每公斤赚0.6元左右。因为质优价廉,回头客多,交易量较大,所以收入还可以,比上班强多了。”李少青说。
不过,“正是因为门槛较低,所以淘宝的竞争较为激烈。”博兴县博兴镇何鹏的网店原本经营本地特产老粗布、草柳编工艺品等,一开始每月能有2000多元的纯收入,但因为网上同类商品的网店太多,同区域内恶性竞争的情况时有发生,加上管理不善,维持了3年多后,何鹏的网店最终关闭了。
门道:有特色才有市场,善经营才有生命力
统计数据显示,每天全国有上万家网店开张,同时也有更多的网店悄悄关闭或变成“僵尸”。这与经营产品和经营策略都有很大关系。不是所有农产品都适宜网上交易。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耐储存的农产品,特别是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产品,活力较强,而生鲜农产品,由于冷链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电子商务发展业绩目前平平。“除了特色,商品的成本控制也非常关键,从这方面说,自家能够生产、加工的东西有独到的优势。”李少青说。“但只是坐等客来,网店生命力也不会长久。网店和实体店一样,也需要悉心打理,要做形象,要打品牌,要提高知名度,在茫茫‘商海’,只有处处胜人一筹才能脱颖而出。”开了近8年草柳编网店的博兴县湾头村卖家贾培晓深有感触地说,“这看似简单,但对大部分农民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文/李珊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