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铁匠,快点把我营养钵机子的铁片打一下,这几天我包谷育苗,制钵器机子铁片坏了,我等着急用。”“赵师傅我翻新的镰刀拿来几天了,要好久才给我打好哟?”近日,春播期间,笔者在镇巴县长岭镇赵开忠的打铁铺看到,围着一大堆前来送修铁器和取铁器的农民。
在现代工业发展迅速的当今社会,打铁业逐渐退出市场,面临消失。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即将被现代化锻造业取代的传统产业,在镇巴县长岭镇生意仍十分红火。笔者站在铁匠铺内的火炉旁,望着炉内熊熊的火焰,一边与赵师傅聊天,一边看着他高举铁锤,不停地敲打着烧红的铁件、火花四射,整个人就似被一道火红包围其中。
“新打一把锄头35元,翻新25元,新打一把菜刀20元……”。据赵师傅介绍,虽然现在的铁器大多数都是由机械化生产,但是目前农民所用的锄头、镰刀、弯刀等不少农具,仍然需用手工打造,在农村打铁业还不可缺少。原来的铁匠老的老、死的死,现在的年轻人又不肯从事这门又苦又累、流血流汗的苦差事,因此现在还会打铁的工匠所剩无几。目前,该镇方圆几十里内就只剩这一家铁匠铺子。由于赵开忠独家经营着这间铁铺,没有市场竞争,价格收得起,利润相对较高。每到春播、夏收、秋收的农忙季节,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找上门来购买或者修补铁具,他白天黑夜地加班都忙不过来,生意十分红火。“打铁虽然苦点累点,但是一年下来还是能够挣个七八万元。”
文/张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