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时代的深沉思虑者

  • 来源:创作评谭
  • 关键字:喜爱,杂文
  • 发布时间:2015-08-13 13:44

  ——序聂冷杂文集《不想做牛》

  杂文,过去一般登在报纸副刊的旮旯里,因此又叫做“报屁股”。不料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过鲁迅等一代大家的大力经营,这种原本无足轻重的“报屁股”竟一时成了与独裁专制政府进行英勇战斗的投枪匕首,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由于有了鲁迅杂文这个参照系,共和以后,杂文就变得非常棘手了:完全照搬鲁迅的套路,则不仅艺术手法上犯了雷同的毛病,更重要的是,它在政治上已经变得“不合时宜”;抛弃鲁迅的路子,甚至连讽刺幽默都不敢来上一点,则文章会显得缺乏骨力和风味,变成寡淡无味的温吞水。故而虽然共和以来我国文学创作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风雨历程,可以说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是杂文的园林却日见式微。极而言之,我们的文学界甚至直到今天还没有真正理清该如何创作杂文的思路。报刊上发表的多数专栏文章,要么是陈词滥调、千篇一律的官腔说教,要么是隔靴搔痒、言不及义的东拉西扯,直可以叫人看得昏昏沉沉光打呵欠。

  恕我冒昧,我只是泛泛而言,近60年来我所见到的鲜活动人的杂文确实不多,而并非断言杂文的园林里连一朵灿烂怒放的奇葩都没有。这不,当我读到手头这部聂冷先生近年来所创作的杂文集《不想做牛》时,就有一种顿觉清风扑面、眼前一亮之感。呵呵,以中国之大,藏龙卧虎的旮旯总还是有的啊!

  这就要说到聂冷这个人了。我与聂冷相处40多年,深知以作品的数量和质量而论,已经出版了长篇传记文学、长篇小说以及各种文集共十来部,市场总销量已达数十万册,且作品获得过全国60多家报刊选载、连载,获得过央视和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推介的聂冷先生无疑早已称得上知名作家了。但由于他长期埋头默默地躬耕在过去红军打游击的袁州山水之间,尤其是开展创作几十年间竟从未参评和谋求过什么文学奖项,更未能适时调动评论界和媒体进行更多的研讨或推介。因而,他的文学创作水平,尤其是他的广博学识,一直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直到三年前江西省作协推荐他的长篇传记文学《补天—袁隆平的精彩人生》参评鲁迅文学奖,他才参与了第一次全国性的“竞争”,并顺利入围,可见他的实力之不俗。可以想象,如果聂冷能得到适当的条件,并且能积极主动地去争取评论界和媒体的应有关注的话,那么,他不需要什么特别的炒作,就凭他现有的创作成果,也足以跻身全国知名作家或学者行列。

  然而,聂冷没有去凑那个热闹。他厌恶炒作,崇尚自——真正把名利地位和荣华富贵视如过眼云烟,而心甘情愿地坐在他的冷板凳上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真才实学。他不仅没有什么享誉天下的名头和光环,甚至连省级以上的政府津贴都没有享受过。虽然在当地领导的反复动员下,他也当过几年宜春市文联主席,但设区市一级的文联主席并不是一个有利可图的官职;相反,他几乎是只有职责而没有任何权利。他简直像当年武训办学一样艰辛地为本地区的文学事业扎扎实实地培养了不少后起之秀,但对待官职,他却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唯有对自身学养的追求则永无止境。陈世旭先生曾书赠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一诗给他,对他的沉静品格给予了高度的赞誉和鼓励。我也曾经把刘勰的两句评语书为斗方送给他做观照,其文曰:“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确实,聂冷就是这样一位有大视野、大情怀、深功底、深思虑的、对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充满着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心的草野逸才。在当下这个炒作盛行、浮躁成风的时代,要做到聂冷这样的沉静和超脱,实非易事。我之所以把这篇序文的标题叫做“浮躁时代的深沉思虑者”,也正是因为如此。

  聂冷思虑什么呢?论身份,他不过一名正处级“闲散官”,算不上什么朝廷大员、衮衮诸公。常有朋友告诫曰,国家大事,自有“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你就别白费心思了。硬要思虑,你就思虑点身家财富、子孙发旺之事得了吧。

  然而,不!作为一名以天下为己任的有历史和社会担当感的中国知识分子,或者说社会的先知先觉者,聂冷深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虽身在草野,刚够小康,而却“思接千里”,心怀天下。忧国忧民成了他意识流中的“主旋律”。他的这部杂文集,就正是他的思想“主旋律”的现实反映。可以说,他是一个从未居庙堂之高而仍忧其民,历来处江湖之远却常忧其“君”,且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落拓君子。因此我曾私下跟他说过:“这个社会确实有点委屈你了!”

  不过,正如俗语所言,是金子,迟早总要发光。聂冷的长篇传记文学《补天》已经一举获得了上届鲁迅文学奖入围,近年来,他在酝酿长篇的同时,又在马不停蹄地创作杂文,而他的杂文,则更分明地显示了他的思想水平、知识功底和创作实力。

  首先,聂冷的杂文可以说很好地继承了鲁迅杂文直面社会、独立思考、尖锐泼辣、傲骨铮铮的清高传统,而又不同于鲁迅对现实政治采取的彻底决裂和着意摧毁的决绝态度。与鲁迅杂文相比较,他的文章虽然也直面社会,尖锐泼辣,锋芒毕露,鞭辟入里,但却都是针砭时弊,意在“补天”,充满了对批评对象的爱护和善意。其主旨全在于促进改革开放,着眼于国家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完善,正所谓“忠言逆耳而利于行,良药苦口而利于病”。这就很好地解决了共和时代杂文既需要尖锐泼辣,而又必须合符“时宜”的矛盾。聂冷在他的新浪杂文专辑前加了几句俏皮话,说是:“留心世事,关注社会。有感而发,随心所欲。‘尖刻’有余,‘厚道’不足。实为好心,并无恶意。诸君海涵,一笑置之。”这就是他对自己杂文特色和创作态度的生动注脚。因此,聂冷的杂文虽然多带忧郁、苦涩和辛辣,但读来总是新鲜活泼,生动有趣,振聋发聩,催人猛醒,发人深思,为杂文的发展踏开了一条新路。

  其二,聂冷虽则以纪实文学创作而知名,但他无疑是一个知识广博的大杂家。为了条理清晰,他把这部杂文集分为“说人生”“说世事”“说政治”“说外交”“说教育”“说文化”六个部分,实际上他的作品,古今中外、自然百科、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无不涉猎,且笔趣所至悉皆入理。例如,他在“说外交”部分中,就说到了如何运用军事战略威胁手段确保国家安全的问题,这显然是一个一般文人不大涉足的领域;而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检讨》一文,则更是坚定地站在爱国“补天”的立场之上,相当全面地总结了我国61年外交工作的经验教训,并相应地提出了如何改进的具体建议。这份建设性的“外交意见书”,对于高层的外交决策无疑具有良好的补益和参考价值,并受到众多读者的广泛赞誉。聂冷的博学,自然与他当过几十年新闻记者的人生经历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得益于他的静心读书,正如他在后记中所言,他是一个终生刻苦读书,厚积薄发的“书呆子”。

  其三,聂冷的杂文显示出来的完全是一派眼界深邃和情怀旷远的名士风范。说实话,早先我曾一度有点担心他长期身处地市级机关,视野可能会囿于地域的局限而形成一种小家子气。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聂冷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不仅没有丝毫的小气,而且其眼界和胸怀都是深邃旷远的。他对问题的剖析无不清明透彻,鞭辟入里。他很少关心个人的小情小感,一切全在社会大局上做文章;即使个别貌似抒发个人感受的篇章(例如“说人生”部分),实际也深寓着普遍的社会关怀。这就使我对他的精神器局有了全新的估价:他是一个真正脱离了低级趣味和小我识见之人。因而,文如其人,他的文章也全都是与社会大众的利益息息相关的大我之见。而在他所处的那个生存环境当中,有着他一样胸怀和识见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其四,聂冷的杂文集,通集是真话,是真情。杂文之所以不好写,主要就在于一篇好的杂文必须要说真话、抒真情。而说真话、抒真情就难免触及社会敏感问题,而触及社会敏感问题就难免会得罪人。得罪一般人还不打紧,要是得罪的是权势之辈,那就可能危及身家。因此,即便是在法制正在建立中的当今时代,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杂文家,也必须要有点不避嫌疑,不畏斧钺的“海瑞”精神。聂冷的杂文多为一针见血、针砭时弊之作,即使是颂扬性的,也会使思想不够解放的那部分人士读了感到不快;更何况他还写出了颇像当年彭德怀庐山万言意见书类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检讨》,直接点出他认为61年来我国曾经发生的种种外交失误,事关国家战略方针,虽然爱国之心昭然纸上,正常的读者人人可感,但没有一番超脱个人利益得失的超强勇气是不敢言及的。其实一名优秀的杂文家,就应该像是一个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中敢于揭穿骗子谎言的小孩那样天真无邪的真人。

  其五,聂冷的杂文可谓风韵十足,余味绵长。聂冷自谓其文深受苏东坡、鲁迅和毛泽东的影响。从这部杂文集中就可看出,其字里行间确实颇有几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慷慨激昂和“大江东去”的绵远壮阔,以及愤世嫉俗之姿态,几乎可以使人不看署名而认出其文字和感受其文气。俗话说,书贵一体,文贵一家。无论书法还是文章,首先都离不开模仿和借鉴,但是,最终都必须建立了属于自己、独此一家的风格,才能称得上高妙。而聂冷的文章显然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我非常乐意再一次实事求是地为聂冷的文集叫好。

  〔作者单位:解放军艺术学院〕

  ◎朱向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