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中国富豪为何齐聚南京?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 关键字:互联网+,苏宁,阿里巴巴,李彦宏
  • 发布时间:2015-08-19 09:28

  ——王健林、李彦宏、张近东、马云

  这个题目一定吓到了你。王健林、李彦宏、张近东、马云,这些富豪级的企业家8月10日为何齐聚南京?

  看看他们所在的行业和领域就会发现端倪:万达的王健林、苏宁的张近东都来自传统行业,百度的李彦宏、阿里巴巴的马云都来自互联网行业。聪明的你一定猜对了——他们是为了“互联网+”而来,更确切地说是为了“互联网+零售”而来。而他们已经为顺应这一趋势行动起来,完成从商业企业家到创新企业家的蜕变。

  上午,王健林、李彦宏和张近东是为了参加首届“互联网+零售紫金峰会”;下午,大会结束后,马云却姗姗来迟。那么,既然不是为了峰会,他为何而来呢?是为了苏宁。

  前十年是互联网的十年,接下来的十年将是“互联网+”的十年。8月10日,由南京市政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互联网协会、苏宁控股集团联合主办的首届“互联网+零售紫金峰会”在南京举办。

  此次峰会大咖云集,不仅有相关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发言,张近东、李彦宏等企业领袖均受邀出席。与此同时,小米、华为、通用磨坊、大自然家居、国家邮政总局和中外运等400多家互联网企业和实体企业现身会场激辩“互联网+”,参会企业涉及互联网、零售服务、生产制造、地产家居、物流、金融和投资等多个领域。

  南京市商务局局长汪振和在发布会上强调,“互联网+零售紫金峰会”在南京召开,充分体现了在南京发展“互联网+零售”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对南京商业转型的肯定。

  作为联合主办方之一的苏宁云商副董事长孙为民表示,苏宁在近6年经过了“+互联网”和“互联网+”两个阶段,从传统零售到互联网零售,是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更是南京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代表。

  为啥在南京?

  中国首届“互联网+零售紫金峰会”为何放在南京举办呢?汪振和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他表示,南京零售业发达,商贸流通发展水平处在全国领先位置,当前正值南京加快发展创新型、服务型、枢纽型、开放型和生态型“五型经济”,规划建设国家级江北新区的战略机遇期,互联网零售发展与南京经济契合度非常高,将助力南京打造长江经济带上新的经济增长体。

  汪振和分析认为,南京具备极强的“互联网+零售”的竞争力,作为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南京市一直把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2014年,南京市网络零售额达988亿元,同比增长59.9%。2015年上半年,全市网络零售额685亿元,同比增长58.9%,位列“中国电子商务十大最具活力城市”第6位。

  随着“互联网+零售”蓬勃发展,南京涌现出了以苏宁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零售企业。汪振和表示,苏宁经过6年艰苦努力,从传统连锁时代,到电子商务时代,再到融合线上线下的O2O时代,闯出了一条互联网零售之路,实现线上线下业务、品牌、渠道和顾客等多方面资源整合,2015年上半年苏宁线上平台交易额同比增长超过100%,成为全国商业模式转型升级的标杆。他说,此时在南京举办中国首届“互联网+零售”紫金峰会,可以说是顺势而为。

  苏宁是东道主

  作为本次“互联网+零售紫金峰会”的承办方,苏宁云商集团副董事长孙为民表示,目前苏宁所做的互联网零售,采用的就是平台型、社会型、生态型的发展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共享、协同。

  孙为民认为,苏宁有责任将转型的经验向全社会分享,助推南京的互联网经济发展。他认为,此次峰会对于正处于互联网转型阶段的传统线下企业和传统线上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极具价值的高端交流平台,“互联网+零售”峰会的举办,不仅为南京市,乃至全国的“互联网+”产业发展出谋划策,还将提升南京在全国互联网企业的品牌吸附力,助推南京“互联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将“互联网+零售“打造成为南京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那么王健林、李彦宏、张近东这三位富豪在上午的主题演讲中都谈到了什么呢?

  万达王健林:只是互联网我不信,有+我才放心

  过去几年提互联网经济,很多人担心虚拟经济被提到太高的高度。今年“两会”提出“互联网+”,我的担心消除。“互联网+”是将互联网与实业融合,将线上线下融合,这为互联网和实业的持续发展找到了方向。现在,我就讲一下万达在如何做“互联网+”的。

  第一,互联网+商业。大家知道万达做商业中心,今年全年到店访问人数达20亿人次,2020年肯定能超过100亿人次。因为万达除了自己在发展万达广场以外,还跟购物中心形成联合体,我们投资对其他购物中心,进行数字化改造。面对这么多的消费人群,问题来了:来的都是谁?每一个人的消费特点是什么?所以我们迫切需要为消费者画像,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消费者的数据。今年10月万达的大数据中心将投入运营,到明年年底,我们就能够比较准确地掌握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年龄层次和喜好,为商业的发展做出准确的定位。现在万达还在全面推行轻资产,就是因为过去采用的重资产模式通过销售获得现金流再投资广场太慢了,而且这个模式还受一个限制,那就是房价低的地区我们进不去,房价如果低于6000元就赚不到钱。现在改为轻资产模式,用别人的钱投资,产权是别人的,租金绝大部分也是别人的,我们只提供设计、招商和服务等,这个模式一下子打开了我们的思路,所有超过40万人的城市万达都可以进去了。

  第二,互联网+金融。万达正在筹建金融集团。我们掌握这么多现金流入口,需要将其转化成为金融集团的服务价值,来解决中小商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万达广场中95%是50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店铺。这些商家在传统金融机构中很难通过信贷模式获得成本低的贷款,我们的互联网金融集团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互联网+旅游,万达现在成立了自己的旅游控股公司,万达的目标是在5年内打造成为全球最大旅游企业。最大指的是规模,不是收入,期望到访人次超过2亿,成为行业内规模最大的企业。现在西双版纳、武汉、长白山三个大型的项目已经开业,正在建设十几个大型旅游目的地。我们需要有渠道来输送,于是在几个月前投资了同城网,打造了线上、线下、目的地融合为一体的旅游模式,推出若干个产品。

  第四,互联网+影视/电影,万达院线已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影视企业之一,年收入增长率超过40%,净利润比收入增长幅度还要大。为什么在中国经济逐渐放缓的情况下,万达院线还连续5年保持40%~50%的环比增长?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电影业整体盘子逐渐增长,另一方面是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成效显著。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于三四线城市。万达院线发展得这么好靠互联网技术,万达院线打造了全球最大的会员渠道和线上的销售平台。

  百度李彦宏:第三次转型的方向与代价

  “互联网+”意味着我们要转型,转型是痛苦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百度成立到现在大概有15年的时间,其中最大的一次转型发生在2001年9月,百度正式对外提供搜索服务。之前的百度只是一个后台技术提供商,把搜索技术提供给门户网站,通过他们向中国网民提供搜索服务。这意味着我们跟所有客户瞬间变成竞争对手,所以这样的转型当时在百度内部争议非常大。整个转型几乎丢掉了原有的收入来源,用了两年时间慢慢形成了新的收入来源,成就了今天的百度。

  第二次转型是2013年和2014年,中国的网民开始从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型。当时我跟投资人沟通的时候讲,百度在未来两年进入转型期,需要大手笔投入移动互联网搜索,那么两年之后,百度会变成移动互联网公司,而不是PC搜索公司。我们在转型之前利润率在50%以上,转型之后利润率就只有百分之二十几,但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2015年,百度正在进行第三次转型,为了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包括“互联网+”的发展。过去的15年百度是把人和信息联系起来,未来我们会连接人和服务。从信息到服务,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它可以大大提升实体经济的运营效率,节省人们的时间,这就是“互联网+实体产业”带来的巨大变化。

  百度为此付出了什么呢?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原来百度单一的业务群也变成三个独立的事业群组:移动、新兴业务和搜索业务。同时进行线下布局,百度会为糯米投入200亿元,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打造成一个真正的本地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这不仅需要增加市场费用、运营费用投入,还要在技术上加大投入。

  百度的文化之一就叫创新求变。变化通常是痛苦的,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中国的企业,尤其民营企业绝大多数是第一代创业者在执掌公司,这些创业者在未来的5年,甚至10年中仍会跟自己创立的企业密切相关。这其实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转型机制。这点我觉得是我们跟美国等发达国家不一样的地方。如果只是职业经理人在操盘,他会更关注未来一个季度、两三年的企业发展,但我们关注的是未来五年、十年会发生什么。

  中国的零售市场超过80%的消费额还是在线下,那么如何将线上、线下结合起来有非常多的机会。

  百度一直是电子商务最大的受益者。因为百度是非常大的入口,每年有几亿网民通过百度获得他们想要的信息,所以当他们有需求购买任何商品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些用户导流到相应的电商平台或者零售商那里。百度不是做零售的,却是零售商的合作伙伴,也是零售电子化的受益者。

  苏宁张近东:打造互联网零售的高速公路

  如何让企业真正地和互联网深度融合,一定还困扰着大家。其实苏宁也曾经有过迷茫和困扰,而随着苏宁O2O零售模式的逐渐成熟,我们已经开始收获。今年上半年,苏宁线上销售额增幅105%,移动端占比提升到了55%,开启了O2O零售的直道加速。接下来,我想从“互联网+”高速公路的入口、出口和接口三方面,邀请大家与苏宁一起极速奔跑!

  过去大家和苏宁的合作可能只有采销这一个入口,而现在我们将物流、金融、大数据等,每一个环节都做成一个独立的产品,使其都成为进入苏宁互联网零售这一高速公路的入口。

  首先是物流,这是最基础的。如今苏宁已建成的物流仓储及相关配套总面积达到452万平方米,形成了包含12个自动化分拣中心、60个区域物流中心、300个城市分拨中心,以及5000个社区配送站的物流网络体系。今年上半年,我们已经把所有的物流资源全面向第三方合作伙伴开放,还要搭建一个第四方物流云平台。

  其次是金融。我们通过成立金融集团、小额信贷、消费金融等公司,运用互联网平台将金融服务云化,为合作伙伴提供众筹、供应链融资和消费信贷。

  最后是数据服务。今年,我们以数据云的模式和大家共享数据服务,还提供基于大数据挖掘的精准营销服务工具,如聚宝盆、烽火台、指南针等,为中小商户服务。

  苏宁这条多年精心打造的零售高速公路,为大家设计了这些入口。在座的创维、志高、美的和华润太平洋等千余家企业已经在使用苏宁的物流。3000多家中小供应商已经从苏宁获得了超过260亿元的贷款。海尔、华为、TCL和中兴等知名企业都已经派了专门的团队常驻苏宁,进行C2B联合办公,以快速响应市场。

  入口,为的是进入高速公路,提升效率。如今,渠道的定义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以前我们说渠道,指的可能就是门店和PC;而现在的渠道是所有与用户接触的触点,以云平台为基础,凡是能接触到用户的点都可能变为渠道。今年上半年,我们线上销售额增幅105%,移动端占比超过55%,这一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今年我们在全国一共规划了50家的云店。用户可以选择一个离用户最近、最符合自身消费习惯的出口购买商品。

  为合作伙伴打造一条互联网零售的高速公路,是苏宁的目标。“互联网+”还会深入各行各业,除了零售,还会有搜索、制造和金融等很多条高速公路,路路相通。

  在这个资源共享的时代,传统企业要+互联网,要拥抱BAT,拥抱所有在互联网领域创新探索的企业。苏宁打造的互联网零售高速公路,愿意开放各种接口,与这些企业兼容。未来,我希望所有的合作伙伴通过苏宁这条高速公路,也能抵达百度的应用、万达的广场、中外运的跨境物流。

  本报记者/陈翔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