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自行车业余赛

  说起中国的业余自行车赛,颇有些“云深不知处”的意味,说不清是利益的制衡还是为更长远的大计让路,总有“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见春风度玉门”的唏嘘。

  千帆过尽,不忘初心,共勉。

  业余自行车赛的“史前时代”

  1984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杨桂林先生在目睹中国没有资格参加自行车比赛后,下决心要自费办比赛,推广自行车运动。于是就有了1984年10月在北京昌平体育场举办的第一届杨桂林家庭自行车赛,比赛总计分为6个组,参赛人员为117人,其中夫妻组第一名就是杨桂林夫妇。此次赛事,开创了民间举办自行车比赛的先河。

  此时的北京,轻工业部的自行车协会和国家体委的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已经正式成立,在各级领导的努力之下,从1983年到1986年,在北京市周边举办了多次大规模的群众性自行车大赛。燕牌、鲜京杯、金狮、飞鸽、五羊、白山等厂家赞助的50公里公路自行车比赛,也极大地推动了北京业余自行车运动的发展。

  1986

  1986年11月,这是最后一次由政府行使职权的北京市自行车年度赛,面向全市群众接受报名,取得前10名的参赛者,工人可获得升一级工资的“大奖”。其间参赛总人数超过1000人,无论从规模还是竞争激烈程度上说,都是空前绝后的。

  1988

  1988年9月的第一届北京至北戴河自行车拉力赛,是业余自行车比赛的第二例。冲出北京,冲出束缚,这个300KM的自行车拉力赛,打破了人的限度,更好地解读了奥林匹克精神,更加重在参与。

  至此以后,由于改革开放的巨大变迁,造成全社会“三观激荡”,业余自行车赛一度沉沦,直到近年又重现生机。白驹过隙,自行车业余赛事总是应该随着经济腾飞蓬勃兴盛发展到今天,但实际情况呢?

  杨桂林家庭自行车比赛的历史颇为悠久,由北京自行车协会前副主席杨桂林老先生始创于1984年,至今已延续31年的历史。自从1984年10月第一届比赛在北京举行以来,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二十多届,吸引了全国数万人参加自行车运动,已成为一项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极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全国性大型自行车赛事品牌,是中国自行车协会批准的四川省唯一全国性自行车赛事。

  从北京到成都,家庭自行车赛始终坚持“幸福家庭,乐在骑中”的理念,一直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自行车爱好者的大力支持,已成为中国举办届数最多、参与人数量最广的群众性自行车比赛。

  在混沌中前行

  近年的比赛中,业余自行车赛与职业自行车赛的交集已经越来越多了。很多比赛上都出现了职业车队与业余车手同场交流的场景。虽然站在不同角度便能解答出不同的观点,但若更加包容地来看,这总是一种竞赛体制的大胆进步。尽管这些迈得过大的步子也存在诸多问题,但是,至少让我们看到了赛事领域正在发生的微妙变化。

  令人沮丧的是,“环北京公路自行车赛”在政府与UCI四年的合约期满之后无果而终,引得业内人士和热情的车迷们一阵唏嘘。某些比赛更是频繁曝出各种各样的黑幕,使人不禁为自行车比赛的明天感到莫名的忧虑。反观业余比赛,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经济实力的提升,近几年自行车运动在民间的流行,使得我国骑行爱好者增长速度惊人,大量各类业余自行车比赛如雨后春笋般竞相举办。尤其是在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当骑游无法承载消费者更大的胃口和更高的愿景时,“竞赛”这种生物与生俱来的冲动,开始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每个周末,全国各地就会有各式各样的自行车比赛和骑游活动举办,其中以公路自行车赛和山地自行车赛为主。比赛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有政府主导的大型比赛,也有纯民间组织的挑战赛,有单日赛也有多日赛,有大奖赛也有公益慈善赛,有城市死飞野猫赛也有在风景名胜区里的比赛,这些比赛的组织形式虽然不同,但是车友们从中得到的快乐都是相同的。

  但在这种空前火热的赛事氛围里,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赛事的组织和服务总归都是小问题,无关大局,但事关赛事方针的问题正变得逐渐尖锐!

  ●首先是高额奖金导致赛事变味的问题。某些比赛设置过高的奖金,造成竞争过于激烈,普通车友又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最终造成大面积连锁摔车。我们是否需要改变思路,让业余赛事“服务化”?

  ●更严重的问题则是职业化的“业余车手”。他们常年保持职业化的高水平训练,并依靠参加业余比赛的奖金和赞助生存,但是又无法走上真正的职业自行车运动道路,或者干脆就是体校学员或者专业队运动员。业余赛事“去专业化”迫在眉睫。

  国内著名业余赛事介绍

  中国自行车联赛

  “中国自行车联赛”(官方英文名称:Chinese Cycling League,简称:CCL)是由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主办的中国最顶级的全民自行车积分制联赛,每年在全国各大城市相继展开。

  联赛在专业自行车竞技运动基础上充分增强群众性,降低参与门槛,旨在提升中国全民自行车运动的水平和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联赛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国内高水平的自行车联赛

  ●二是全民皆可参加的自行车比赛

  ●三是与联赛密切衔接的系列自行车主题活动

  但这样的“名义上的顶级业余比赛”却让真正的“业余群众”提不起兴趣和热情——比赛共分为4个组别,其中面向业余车友的只有全民健身组,赛程10~20KM,不记录名次,不排名。看到这,我们只能在心中呐喊一句:“教练我想参加比赛,不是骑游活动。”

  马拉松自行车骑行大会

  “马自骑“是指在24小时内骑车完成10倍马拉松距离的路程(421.95KM),赛事分全/半程,2014年比赛的路线是从上海金山枫泾镇至安徽歙县深渡镇。

  “马自骑“从2007年以来,已经连续举办多年,从一开始的几个车友自发自虐,到今年的千人骑行大会,影响已经遍及全国。

  421.95KM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是比赛,不是休闲骑游,这是体能和意志的较量,这是疯人和牛人的竞技场。马拉松受苦受累3~4小时,“马自骑”是马拉松数倍的苦痛时间。

  固齿公开赛

  2014年的Fixed Gear Open 6在北京五棵松万事达中心前广场激情落幕。

  固齿公开赛由死飞大革命升级而来,已经跨过6个年头,见证着中国固齿文化的发展,目前已经演变成亚洲地区最大型的固齿自行车比赛,也会邀请全球高手参赛及表演。

  其中包括街区竞速、自由花式、跳高、定杆、SKID、马球、迷你碗竞速共7项死飞自行车比赛。

  理解用户需求,是互联网时代的思维

  中国业余自行车比赛经历了风雨几十载,免不了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就从车友“想要的”和“不想要的”两方面出发,为后面的专家起个话头。

  参赛者不想要什么?

  奔波劳累

  车友想要精神饱满地开始比赛,再温暖地享受比赛的愉悦。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车友想要参加一场业余比赛,要经历很多痛苦的奔波。

  ●因为比赛通常在市郊举办,开赛时间还会很早,就需要比平时起床更早。

  ●骑车或开车到集合地点,骑车免不了消耗体力,开车就要祈祷不要堵车。

  ●进行上百甚至数百公里的比赛后,还要自己考虑回家的问题。

  虽然说这些都可以靠“提前住在比赛地点附近”和“找朋友帮忙”来解决,但我们还是要说,对于普通车友来说,如果参加比赛需要占用更多的准备时间,并动用人际关系欠下人情,就等于无形中大幅拉高了比赛的门槛。

  白白参赛

  虽说业余赛重在参与,但每个排除万难坚持训练来参赛的人,尤其是置办了数万元高端自行车的“高价值用户”,绝不会希望参加一场完全没有任何“胜利希望”的比赛。

  但事实上,目前的业余赛因为分组机制的欠缺,除了以下3类人群,都只能垫底。

  ●和俱乐部签约的“职业化”车手,包括体校学生和退役专业车手,他们常年占据各类业余比赛的第一集团。

  ●像专业运动员一样训练的“业余车友”,他们似乎不用工作,每天就是训练。

  ●替赛的“枪手”,甚至会有现役专业队员出现。

  奖金

  骑着数万元的车来参赛的朋友,会在意几千块的奖金吗?只为奖金而来的人,会是商业上有价值的用户吗?

  参赛者想要什么?

  服务体验

  坐着从城里出发的大巴欢声笑语赶到比赛场地,再由负责车辆运输的工作人员把自行车交到自己手上。比赛结束可以洗澡,有美食美酒,自由选择回家还是住下。

  有专人负责拍照,赛后能拿到媲美职业选手的照片。

  全程不需要为比赛之外的事情分心,就像参加一个优质的旅行团。

  希望

  作为一个严肃认真的自行车爱好者,在训练和购置器材上投入颇多,一次次地挑战并超越自己,这一切绝不是为了给别人当陪衬。

  事实上,不可能每个人都取得良好的名次,但赛事应该给人以希望,至少是一种“还差一点”的错觉。

  这些或许可以通过更细致的分组——例如按体重分组来实现,或者更有针对性的比赛——金融从业者竞赛来解决,尽量把相似的人放到一起。

  社交

  得到奖金远不如结识新朋友,这就要求赛事主办方有相应的考虑,比如赛后的烧烤大趴,比如竞赛之外的互动环节。

  比赛分级 势在必行

  潘震 环宇体育培训部和研究院主管自行车翻译

  网名:P震

  年龄:35岁

  车龄:10年

  《骑行风尚》=骑

  骑:你怎么看现在国内的业余自行车比赛?

  A:最近几年,全国的业余比赛越来越多,搞得如火如荼。这说明骑车的人越来越多,每年都有一批新人涌现出来。但是业余比赛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很多车手会抱怨,业余赛中有很多专业或半专业车手,能够拿到名次的车手总是那几个人。另外,一些比赛办得很不专业,引得参赛车手怨声载道,还有就是一些比赛整体水平不高。个人认为,国内的业余比赛想要提高整体水平,业余车手要提高自身的骑行能力和竞技水平。

  骑:你认为业余自行车比赛最需要怎样的帮助呢?

  A: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业余自行车赛更大的支持,无论是比赛的主办方和参赛者都知道,自行车比赛的安全性是个关键问题。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行车与社会车辆的隔离。几乎所有比赛的人都希望业余自行车赛能像环法那样封路。或者至少为自行车运动留出一片天地。随着自行车运动在国内的逐渐流行和兴起,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提倡人民绿色低碳出行的同时,也能对民间竞技自行车多支持一点点。

  骑:那自行车业内人士有什么要做的吗?

  A:自行车业内人士,特别是竞赛主办方,注意提高专业知识。参加比赛的人多,并不代表比赛一定办得好,只能说明喜欢骑行竞技的人多了。然而,比赛之后总难免一些抱怨之声,仔细了解,确实会发现一些在比赛方面不专业的地方。比如赛道的警示标志不合理,裁判不能正确执法等。我们其实都知道,目前的自行车行业吸收了很多年轻力量,比赛也会聘用很多志愿者。但是,不能因此就降低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和素养。首先,赛事公司本身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行业之间经常相互交流学习。另外,对临时工作人员的前期培训同样非常重要。

  骑:有什么可以立竿见影的办法吗?

  A:业余自行车赛进行分级,让比赛更加公平。很多业余比赛的排名榜前面的名字都一样,这也是业余车手最常见的抱怨之一,也有人因此不愿意参加某些比赛。而我们知道,在国外,例如美国,即使是业余比赛也是分等级的。参赛选手必须具备相应的等级证明才能参加相应等级的比赛,并通过这些比赛赢取积分(和比赛经验),晋级更高等级的比赛。目前国内一些所谓等级制度,范围比较大,而且主要针对已经开始参与比赛的车手,将新手和潜在车手拒之门外。新手们只能对着满是“大神”的“高级”比赛望而却步。如果能为更多的新手开设一些比赛,肯定会吸引更多的业余车手加入竞技行列,也就能像国外那样,为业余车手铺设一条走向高级,甚至职业比赛的道路。

  骑:想参加比赛的业余骑友有什么需要提高的吗?

  A:普及骑行知识,提高训练水平。将比赛分级,可能需要相关部门做一些细致的工作。如果能分好级,车友就更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比赛。增加了骑行比赛的乐趣和观赏性,促进了竞技自行车的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相近水平的比赛可以促进自行车训练水平的提高,彼此更容易成为朋友,平时切磋骑行技术,共同朝向更高级别的比赛努力。业余车手科学正规的训练,也是我国自行车竞技水平提高,为职业队选拔人才的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业余赛要让来的人都“玩”好

  刘春宇 北京航轮运动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

  年龄:52岁

  车龄:20年

  《骑行风尚》=骑

  骑:大家都知道,筹办比赛是非常不容易的,哪些问题可能是赛事组织者最头痛的呢?

  A:安全和参加人数吧,安全是第一位的,这是底限,安全都控制不了,别的就什么也别谈了。其次参加人数很重要,人少了比赛效果不好,人多了组织有难度。所以比赛既要有吸引力,又要控制好人数,根据自身的接待能力,报名人数、服务人员等,一定要设定好,千万不要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组织能力,让来的人都能“玩”好,这很多美好的回忆。样,你的赛事才能有长远的发展。

  骑:你是否组织或参加过比赛呢?

  A:十几年前组织过比赛,2003年航轮杯老山公路自行车邀请赛,老车友可能还记得。那个年代还没有多少业余赛,我们组织的很好,很多高大上的嘉宾来给大家发奖,很热闹。

  近年来都是参与和赞助。例如禧玛诺车迷节、石景山自行车公开赛、老车迷家庭赛等。我现在年龄不算小了,但是有适合我的比赛项目我还是会参赛,毕竟这还是我最大的爱好。

  骑:你怎么看中国业余自行车赛的现状呢?

  A:现在赛事很多,我觉得越多越好。十几年前到美国时,看他们每周末都有自行车活动、比赛,很羡慕。现在我们也几乎每周末都有,有时甚至会重叠,有些比赛同时进行,我们不得不分兵几路。这对带动自行车运动的发展很有好处,能够多普及自行车知识,提高自行车运动的兴趣。比如上海联赛,这样类型的比赛我认为就非常好,大家可以多交流,全年积分制,可以鼓励更多业余车友坚持。

  只是有一点我觉得要提出,现在有的比赛有这样苗头,就重视宣传而不重视比赛本身,达到主办方的宣传目的、承办方挣到钱就行,不重视比赛的质量,不重视车友的感受,我觉得这不是正当和能够持久的做法。

  骑:你理想的业余自行车比赛是什么样的呢?

  A:比赛加娱乐,办真正的车迷节。现在的禧玛诺车迷节其实还是以比赛为主,只是组别比较多,能让更多的人参与。有的比赛搞了一些自行车亲子活动等,就很好玩。

  当然,很多人都在说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我觉得不管是普通人还是精英,同时参赛并不矛盾,让普通人能够参与,同时让精英能够亮相,还可以学习观摩,不是很好吗?只是组别分得细一些,管理完善一些就好了。现在好多赛事已经这样办了。

  在这里,我也希望更多的人,无论什么水平,只要你热爱自行车这项运动,就来参加业余比赛吧,自行车是个很好的项目,不仅能健身,娱乐性也很强。多骑多练多参与,会给你的人生增加很多亮点,很多美好的回忆。

  坚持下去,目标终会到达

  祖怀扩 车店老板

  网名:祖氏春秋

  年龄:29岁

  车龄:5年

  《骑行风尚》=骑

  骑:你自己组织过什么样的比赛呢?遇到什么样的头疼问题?

  A:个人组织过大学生山地车赛,当时是北京工业大学和民族大学的车协负责人找到我,让我帮忙组织个比赛,我在妙峰山的腾午山庄联系的场地,绕圈的有上坡有台阶路,全长2km,又给拉的赞助,总体感觉很累。不过还可以,北京体育大学还有外国的女同学过来参赛,一不小心还给搞成了国际赛事,哈哈。

  遇到问题的时候肯定是有的,比如追酷联赛,还有北京民族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合办的“民工赛”,在这些比赛的组织策划和筹备中,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就追酷赛来说,先期的策划、路线、场地选择上确实有很大的问题,由于我国现在的社会情况,基本上所有的比赛都属于“不合法”的,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是一个难度,组织了比赛,又面临与社会车辆争夺一条路,大大地增加了安全的不稳定性因素,那么就要增加比赛现场的工作人员。

  组织比赛就得有人,宣传工作就得到位,即使你做得再好总会有比赛人员或者观赛人员的各种不乐意,你这个地方做得不对那个地方做得不对,众口难调。怎么在各方的不同意见中找到契合点,也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

  骑:如果现在说了算,你会怎样让比赛办得更好?

  A:多和政府有关部门沟通,让中国的自行车比赛合法化,争取能够封路,减少比赛期间的事故发生率,让电视台这类的直面宣传机构多帮忙宣传,加大影响,人多了,人气上去了,比赛就会更加精彩。另外,最好还能有固定的场地,围观的骑友要比参赛选手多,把自行车比赛做成像传统节日那样,让比赛的选手有一定的成就感,围观的骑友有更多的参与感。

  骑:那现在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

  A:赛事很多,争先恐后的,让一些热爱比赛的人根本就没有恢复体力就投入到第二场比赛中了。优点是,北京这边的有数几个比赛,什么类型都有,内容丰富,玩得开心。但是,这么多的比赛,有特点的确不多,以至于导致很多比赛组织者搞得比赛内容都大同小异。我觉得比赛办的有特点,让大家有兴趣,比拿高额奖金推出来的人数有意义,要不然,人民币选手就太多了。这里所说的人民币选手就是专门参加各种比赛,挣奖金的半职业选手,他们参赛虽然“槽点”很多,但是也能让业余选手知道一下和精英们之间的差距,有一个目标,他们的热情会更高。

  骑:请给广大业余参赛或者准备参赛的朋友一点建议吧。

  A:比赛的时候注意安全,多和自己的对手交流,给主办方一点空间,他们下次办的比赛会更有意思。祝各位比赛的骑友们,越来越年轻,骑得越来越好。

  骑行就是一种生活

  刘忠波 《骑行风尚》运营总监 自行车文化热心推广人

  网名:京城散客

  年龄:45岁

  车龄:10年

  《骑行风尚》=骑

  骑:目前对于中国业余自行车赛,你认为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A:目前中国业余自行车比赛风起云涌如雨后春笋,这都或多或少地促进了我国自行车行业的发展,有利于自行车运动的普及和推广。但是可持续、有创新、有市场运作的好赛事少之又少。做赛事存在走过场、走形式、完成任务的嫌疑。的确,这些年下来,如此多的赛事,赛事规模参差不齐,能坚持下来的少,有特色的更少,能发展壮大的几乎就没有了。

  骑:组织比赛的难点你认为有哪些呢?

  A:好多赛事都有政府组织参与,由于政府和赛事主办者、承办者对于赛会的诉求不同,所以就会存在宣传、组织、执行等各个环节之间的分歧,个人感觉这是难点,一定很让组织者头大。

  骑:如果现在你说了算,你会采取什么样的办法,让比赛办得更好?

  A:首先赛事应该趣味化,毕竟业余人参赛不是为了成绩。其次,赛事应该优质化,参加比赛不是为了吃苦耐劳,更不是为了挑战极限,更多人是为了运动生活丰富一点,所以应该得到很好的服务和礼遇。再次,赛事应该多样化,可别一刀切,有更多参赛选择,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哪怕不给奖金,多交点费用,但是玩得舒服,这很重要。玩得有趣、有尊严、还挺享受,下次还会再来玩。

  骑:你心目中理想的业余比赛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A:主办者、参与者、承办者都有收获,各享其成。主办者有盈利,参与者带走享受,承办者名利双收,赞助者信心满满。这是结果,但是通往结果的路很多,就看你选哪条路?

  骑:你认为业余赛是应该更接近普通人还是精英一点?

  A:各有各的道,可以两条道一起走,但是应该追求的目标不一样。普通人的赛事追求数量,但是生活化、趣味化、参与感,需要有好的人性化服务。精英赛就是走独木桥,参与数量少,但是刺激激烈,追求不断超越,所以最后会走上专业之路。

  骑:请给广大业余参赛或者准备参赛的朋友一点建议吧。

  A:不是吃比赛这碗饭的人重在参与,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参赛,和自己比,别超出负荷,把健康毁在比赛上。如果真有实力,参加个好的俱乐部接受专业的训练,或许还能创造奇迹。

  想超越自己,那就参赛吧

  钟建国

  网名:雨后

  年龄:43岁

  车龄:9年

  骑车格言:世界那么大,多出行骑游,看路上美景,会四方车友,人生无憾。

  《骑行风尚》=骑

  骑:你作为经常参加各类比赛的老手,你感觉现在办比赛哪里最难?

  A:我从2013年开始热衷参与比赛,每年参加20多场各类大小比赛,以北京周边为主,也有国内的一些赛事。在我看来,应该说,首先是安全,出现安全事故是每个赛事的组织者都不愿看到的事情,可以说任何比赛都存在偶发的摔车和随机事件,这是赛事组织者无法规避的。虽然通过组别的设置,报名条件的限制,赛道的设计以及参赛人员的装备要求可以降低发生的概率,不过仍不能保证100%的安全。这样群众对赛事的美誉度会降低,对参赛选手今后的积极性会衰弱。

  其次,办了比赛得不到多数选手的好评,受众面小,宣传效果不理想等都是很大的问题。真正好的比赛,选手可以通过比赛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以及物资奖励。

  再次,就是赛事的审批手续,通常超过100人的比赛需要更严格的审批。虽然随着国家对体育产业支持力度的提升,办比赛渐有松绑,不过仍然不那么轻松,寸土寸金的城市里找到适合自行车比赛的场地,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事情。而乡村的赛场,虽然获得相对容易,不过交通的便捷程度,赛道是否更适合竞赛,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汗水。

  骑:你怎么看现在众多的业余比赛呢?

  A:随着人们对绿色健康的重视,国家对全民健身的推广,目前国内各地比赛风起云涌,每年都有很多地方办比赛。主办方有当地政府,也有一些知名企业,或者直接是自行车相关厂家。总体来看比赛数量在逐步增加,参与的群体也在稳步增长。比如,从去年秋季开始的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主办的国内最高水准的业余赛事中国自行车联赛(简称中自联)的开赛,对于自行车比赛的发展可谓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为无论从比赛的规模、参与人员的众多,还是从宣传力度之大,办赛水平的专业细致,选择的赛道颜值之高,组别设置的细致,到奖励的吸引力等,都可圈可点。

  选手的训练和竞赛水平也得以慢慢提升,以至于一些业余车圈里的高手可以和专业队的选手一较高下、不分伯仲。不过参与的人群仍然不是很普及,相对欧美人对自行车的理解和参与比例仍然很低,对自行车运动的推广仍然需要不断提升。相信,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自行车比赛也会随着健康环保绿色的自行车产业的提升,而同样得以发展。

  骑:那你认为比赛哪些问题会极大降低选手参与度呢?

  A:以下这4点是我认为比较大的问题。

  1.如果比赛中发生迷路、摔车、纠纷,选手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2.而比赛缺乏趣味性、单调的路线设置,也会降低比赛的可观赏性,选手和观众也会对比赛失去兴趣、从而降低参与度。

  3.公平的竞争、公正的裁决对于参赛选手也是很看重的,比如通过专业和业余,不同年龄不同级别组别的划分;准确的计时,赛中认真的裁判,纠纷的合理解决都十分有必要。

  4.活在网络兴盛的年代,电视、杂志等平面媒体之外,微信、微博、论坛、Q群等网络社交平台因其即时高效的特点,对赛事的传播力度不容小觑,也能让参加比赛的选手在比赛之后有更多的谈资。

  骑:你心目中理想的业余比赛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A:安全的比赛环境,合理的赛道设置,充分的赛事服务保障,便捷的交通服务,欢乐的赛场气氛,丰富的赛事相关活动,多日的比赛时长,周期的比赛安排,合理的比赛奖励,严格的比赛监督,互助互谅互相交流良好的比赛风气。

  我心目中好的业余比赛可以通过多样的比赛形式,比如爬坡、平路、越野、综合路段、混合越野、个人TT,增加比赛类别,丰富比赛内容,吸引更多人群。全年四季也都要有适合的比赛参与,冬季适合混合越野和趣味性多一些强度低一些的比赛项目,以此克服北方地区车友冬季“猫冬”的不良习惯,提升选手的身体素质。其他三季均匀安排各类比赛,通过变换比赛场地、路线,减少单调的感觉。

  还可以通过增加不同参赛组别,来增加参与规模,通过借助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参与,来组办声势浩大的竞赛,形成全民参与的热烈气氛。周期可以按年计算,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形成联赛形式。通过设置各种新颖的自行车相关游艺性质的竞赛,寓教于乐,提高参与人员控车技巧和身体素质等,以此提高民众参与度。

  策划比赛时,动员车友的力量,共同参与出谋划策,尽量借助政府企业的帮助,发动鼓励各类志愿者参与赛事。自行车比赛同期举办摄影展、车展,开设赛场临时单车市场,对诚信经营的商家支持下次继续布展。

  骑:作为参赛老鸟,给广大业余参赛的朋友一点建议吧。

  A:希望刚刚开始骑行的朋友,不要急于参与体力要求高的赛事,循序渐进,慢慢提高。本着健康安全第一的观点参赛,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过分看重一次比赛的成败,任何人都有比赛发挥不好的时候。有时参与比赛就是一种快乐,因为可以和老对手也是老朋友的车友聊天切磋,也是一种难得的愉快时光。比赛不只是和其他人竞技,也是在和自己作战!超越自己之前的成绩,克服自己不勇敢坚持的怯懦,都是成功和进步,比赛可以让你变得更强大。

  本刊观点/天空,采访/凹凸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