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小燕子,童年,白居易
  • 发布时间:2015-09-01 09:45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这首儿歌见证了几代人的记忆。至今,仍在启迪着无数孩子的童年。

  儿歌里面的小燕子,属于雀形目燕科属。目前,全世界有18属80多种。其中我国有4属7种。主要种类包括:家燕、蓝燕、穴崖燕、美洲燕、红额燕、灰腰燕、红海燕、褐胸燕、白尾燕、线尾燕、崖沙燕、巴哈马树燕、金色树燕、红树燕、双色树燕、白腿燕、河燕类、崖燕类、毛翅燕类等。除北极、南极和某些偏远的岛屿外,在全球均有分布。

  家燕属小型鸟类,体长10~24厘米,体重10~60克;喙短而宽扁,基部宽大,呈倒三角形。翅狭长而尖,尾呈叉状,形成“燕尾”。脚短而细弱,趾三前一后。主要特点是上体蓝黑色而富有光泽。颏、喉和上胸栗色,下胸和腹白色。飞行迅速如箭,有时像鹰一样在空中翱翔;有时又紧贴水面一闪而过。它们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古往今来人们有保护燕子的好习惯。

  燕子一般在5~7月繁殖,多在农家房梁上和墙角巢穴屋檐下筑巢。巢是把衔来的泥和草茎用唾液粘结而成,内铺以细软杂草、羽毛、破布等,还有一些青蒿叶,巢为皿状。

  家燕每年繁殖2窝。第一窝大多在5月至6月初产卵4~6枚;第二窝在6月中旬至7月,产卵比第一窝少些,为2~5枚。卵呈乳白色,雌雄共同孵卵。14~15天幼鸟出壳,约20天出飞,再喂5~6天,雏燕就可自己觅食。

  在雏燕出生后,雌燕一般不会立即出去觅食,而是留在窝中抱雏。于是,觅食的重责就落在雄燕的身上,它们平均每天往返巢中200次左右,捕捉数以千计的昆虫来喂养幼燕,等到雏燕羽毛渐丰、食量大增时,雌燕才会帮着雄燕一起外出觅食。不论是雌

  燕还是雄燕都是捕虫能手。据统计,一只燕子在一个夏天,可以吃掉蚊、蝇等昆虫高达25万只,所以我们千万不能伤害它。

  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知道燕子秋去春回的飞迁规律。对燕子的飞迁习性,古代的诗人曾这样描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当秋风萧瑟、树叶飘零时,燕子会成群结队迁徙至南方。到了第二年春暖花开、柳枝发芽的时候,它们再由南方返回本乡本土生儿育女、安居乐业。气候变化和食物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来一次秋去春来的南北大迁徙,以得到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有人对于家燕回巢表示震惊与怀疑,但是研究证明,家燕拥有惊人的记忆力。无论迁飞多远,哪怕隔着千山万水,它们也能够靠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返回故乡,找到原来的那个家。它们之所以能够找到旧巢,这与它们的记忆力和超强的导航本领是分不开的。

  自古以来,人们乐于让燕子在自己的房屋中筑巢,生儿育女,并视其为吉祥、有福的事。尽管燕子窝下面的地上常被弄脏,人们也不在意,因为它是“翩然归来的报春燕”。只要见到燕子,似乎就是提醒人们:春天来了!古人曾有“莺啼燕语报新年”之佳句。人们总是把益鸟燕子,跟美丽的春天联系起来。

  “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对烂漫春光和勤劳燕子的诗意描绘。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早春的旖旎风光;燕是候鸟,是春的使者,已开始衔泥筑巢。诗人把两者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表现得活灵活现,酣畅淋漓。正是这些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也让人联想到在春天里辛勤耕耘的农民,让人对那些像燕子垒巢一样辛勤劳作的朴实农民,顿生崇敬之情。

  撰文/李志平 摄影/吴玉芝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