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声效,这事儿能成么?
- 来源:计算机应用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电子书,动漫,动漫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06 09:48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阅读的时候偏向于较为安静的环境,但对于一些脑洞极大的创业公司来说就不一样了。国外某家公司试图用“电子书+声效”的组合与目前的主流市场形成差异化,并打开自己的市场。那么,这样的差异化路线有搞头么?
膨胀的电子书市场
和其他与智能移动设备相关的产业一样,电子书市场在近几年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不论是电子小说还是电子漫画,都得到了鱼水般的生长环境。
据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仅在今年上半年我国人均消费4.3美元用于购买电子书籍,而花费最大的日本,则是达到了人均86.5美元(这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在日本的数字出版产业中,销量巨大的漫画也被归类为电子书籍。漫迷们现在越来越多地使用便携电子设备来阅读电子版的连载漫画,而不再拎着一书袋的平装本,再加上智能手机上众多的阅读软件和漫画软件,电子化的阅读越来越容易)。市场的庞大显然刺激到了逐利者,毕竟电子书商店和其他手游中心以及应用商店不同,无需考虑精品化内容或者有效的推广手段,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书籍的储存量。
和其他产业一样,想要在成熟的市场中发力,唯有走差异化一途最为见效。那么除了规模之外,电子书市场走出的差异化路线是什么——不一样的阅读方式。
从根本出发,做有声的电子书
于很多人来说,颇有小资情调的一件事就是“午后、咖啡、一本书”,喜欢在安静或者舒缓音乐的环境中阅读书籍是绝大多数爱读书的人的特点。但如今就有一家公司想到了打破常规,让用户在匹配的音效中阅读书籍。
这个音效的概念很宽泛,有可能是用户在阅读悬疑小说中一个开门镜头的嘎吱声,也有可能是在阅读武侠小说里打斗时的刀剑碰撞声,也有可能是模拟书中环境的雨声。总之,声音可能出现在各种地方,用以匹配书中的描述。
这种想法听起来很新鲜,这家公司在起初也遭到了不明真相的用户的质疑:这和看动漫或者看电影有什么区别?的确,乍一眼看这似乎是有狗尾续貂之嫌,因为正常状态下,国人看电影很少有脱离字幕的,不论是普通话版本还是英文版本,看字幕成了必须的动作,可以说国人看电影就是在“看文字+听声音”,然后偶一瞥画面。那这样的阅读有何意义?
其实,文字配上音效的做法在此前一直就有,最常见的就是各类有声读物。这一产物的出现就是为了懒人“听”书用的,和正常状态下的阅读然后脑补情节稍有不同。听书的作用是在更大程度上补全需要读者脑补的内容,比如语气和环境,更简单一些就是这里的配音除了描述以外,还兼顾了营造氛围的工作。
如果从这里来看,那么如今这个于文字中加入音效的概念就很清楚了——它是介于纯文本到有声读物之间的过度产品。当然,它给人的特点也很明显:既不会让人们丢掉阅读的习惯,又能在单调的纯文本体验中加入不同维度的感官体验。
如何赢利,挣谁的钱?
从设计理念来看,这种形式的电子书制作成本定然比普通的电子读物要高得多,且不管表现形式如何,就只是声音的嵌入位置和数量就让人头大。短篇小说还好,兴许百十个声效就能完整覆盖,但如果是动辄百万字计数的长篇小说呢?
若抛开难度,这其实是一个不错的商机。
首先,这家制作公司聪明地把这件事丢给了用户,让用户自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自己特定的电子书配上音乐、环境音以及特殊音效。那么如果用户想看这本书的带声效版却不想麻烦,就可以把这件事情丢给制作公司来“订制”,当然这是有制作费用的。
另外,这种创意还不仅仅只能挣用户的钱。据这家公司统计,在他们所接触的1000位小说家中,有多达473位小说家觉得这个点子不错,能为自己的作品带来更多样的展示,因为用户主要的阅读方式未改变,只是加了些佐料而已,何乐而不为呢?而且这比直接翻拍电影来得简单多了。
最后,这家公司还把算盘打到了出版公司的面前。同样是出版公司(电子书商城),这种为一本书配上音效即可永久使用,这类书的量大了还能开个与众不同的专区就能与其他对手区别开。令人想象不到的是,目前选择这种服务的各大出版公司,已经迅速增加到了50家。
小编观点
从产品细分来看,“电子书+声效”的概念颇为不错,在保留阅读习惯的同时增加了氛围营造是个不错的平衡点。因为就有声小说的表现来看,这一类产品的市场依然小众,不喜欢的听书的人一直不会听,没有听书需求的人也不会去尝试,而只添加声效的做法却不同,用户在安静的环境中阅读,并不影响声效的发挥,甚至能给阅读带来更好的辅助效果。当然,这一市场并不止电子小说,还囊括漫画。如果漫画的阅读也增加声效,那阅读的效果会不会更好呢?
文/姜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