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混合云万事俱备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VMworld,超融合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5 09:05
VMworld 2015大会于8月31日—9月3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VMworld 2015的第一天,VMware统一混合云、EVO SDDC、容器技术就像是接受检阅的三个方阵,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VMworld 2015又是一个创纪录的大会:全球2.3万人到会,还有5万多人通过网络参与本次大会;参会人员来自全球88个国家,其中包括6000多名VMware公司的客户代表和7000多员合作伙伴的代表。今年已经是VMworld的第12届大会。从第一届大会开始,VMware就致力于实现数据中心100%的虚拟化和业务转型。凭借不断完善的统一混合云、EVO SDDC,以及对容器技术的全面支持,VMware可以支持企业客户创建、交付,并安全地运行云应用。VMware认为,实现统一混合云已“万事俱备”(Ready for Any),这也是本次大会的主题。
VMworld 2015的第一天,VMware重拳出击,三大产品发布让人耳目一新。这三大发布可以概括为VMware的“两个基本点和一个创新”。现在的VMware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云数据中心厂商。
“两个基本点”与数据中心相关:第一,VMware EVO SDDC是面向大规模数据中心的超融合解决方案,可以让用户更快捷地完成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部署;第二,统一的混合云,VMware可以从根本上实现私有云与公有云的互动,包括网络的连接、应用与数据的自由迁移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VMware EVO SDDC是构建统一混合云的基础。
“一个创新”是指VMware对容器技术提供了全面支持。用户既可以在现有的基于VMware vSphere的架构上实现与容器技术的集成,也可以通过VMware提供的Photon平台加速企业云应用的落地。
超融合的数据中心来了
在2014年的VMworld大会上,超融合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VMware EVO:RAIL超融合架构的发布引来一批服务器、存储厂商的追捧。一年过去了,超融合在VMworld 2015上热度未减。不仅如此,面向大规模数据中心的EVO SDDC横空出世,激发了人们对超融合数据中心的向往。
VMware EVO:RAIL是一个针对中型客户和SMB市场的超融合一体化解决方案,它与硬件之间是紧密集成的关系。在EVO:RAIL发布后不久,许多硬件厂商便推出了支持EVO:RAIL的一体机和解决方案,比如浪潮、HDS等。但是,也有一些厂商选择与EVO:RAIL保持“距离”,比如惠普就另起炉灶,推出了自主研发的超融合解决方案。
2014年,VMware在宣布推出EVO:RAIL的同时表示,未来还将发布面向大规模数据中心的超融合解决方案EVO:RACK。在VMworld 2015上,VMware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推出了EVO:RACK,不过给它换了一个新名字——EVO SDDC。EVO SDDC从名称上与VMware积极倡导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理念保持一致,另外EVO SDDC包含的内容也比当初的EVO:RACK更丰富。
EVO SDDC是一套自动化的软件套件。VMware将它比喻为通往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最便捷之路。用户借助EVO SDDC这样一个集成化的系统,可以更容易地构建和操作虚拟化架构,支持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与EVO:RAIL一样,EVO SDDC仍然沿用超融合架构的理念,它的基本组件包括VMware vSphere、VMware Virtual SAN和VMware NSX等。这一融合了计算、存储和网络的高度集成的软件系统可以运行在任意的x86硬件平之上。
SDDC的概念提出已经有几年时间。现在,很多用户已经逐渐接受了这一概念。但是,相比SDN或软件定义存储,SDDC包含更多的组件,架构也更复杂,建设起来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VMware的EVO SDDC为客户提供了一个构建SDDC的集成化、简单、快捷的解决方案。EVO SDDC的每个机架可以支持超过1000个虚拟机、2000个VDI桌面,性能超过200万IOPS。
作为EVO SDDC的一个重要组件,VMware推出了Virtual SAN的最新版本6.1。VMware Virtual SAN 6.1最大的提升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通过提供延伸的集群特性,增强对关键业务环境的保护能力;增强了VMware vSphere的复制功能,RPO指标为5分钟;通过与VMware vRealize Operations的深度集成,同时增加用于系统健康检查的性能监控器,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系统的管理功能。
VMware Virtual SAN自首次发布到现在已经有15个月时间,全球超过2000个客户已经部署了VMware Virtual SAN。VMware高级副总裁、存储和可用性业务部门总经理范成功介绍说:“用户积极采纳VMware Virtual SAN,主要是因为VMware Virtual SAN可为VMware vSphere虚拟机提供简单、高性能的存储。VMware Virtual SAN 6.1增强了企业级的可用性和数据保护功能,支持闪存硬件,具有高级的管理功能,引领了软件定义存储的发展,可以满足企业级用户的存储需求。”
在VMworld 2014大会上,VMware虽然提到了EVO:RACK,但并没有着重谈到其管理功能。EVO SDDC除了基本的计算、存储和网络组件外,还包括一个新的重要组件——VMware EVO SDDC Manager。这是一个全新的智能化、自动化的引擎,可以简化和显著缩短资源配置时间,而且可以同时管理物理的和虚拟化的环境。
VMware在推出EVO:RAIL的同时,宣布了支持EVO:RAIL的一批硬件厂商名单。同样是超融合的解决方案,EVO SDDC是不是也会采用与EVO:RAIL相同的销售策略呢?VMware回应称,目前,EVO SDDC会通过贴牌厂商或系统集成商来销售,Dell、QCT(Quanta Cloud Technology)和VCE是目前主要的销售商。经过一段的实践后,客户也可以直接从VMware购买EVO SDDC软件,或者从经过认证的VMware合作伙伴那里购买软硬件集成的解决方案。
记者在VMworld 2015的解决方案展示区走了一圈,在场内不太显眼的地方看到了EVO:RAIL解决方案的展示专区,但从参会者的关注程度上来说,远不及去年。也许是走马观花的原因,记者没有看到与EVO SDDC相关的展示。
从VMware EVO:RAIL与NUTANIX的超融合架构各领风骚,到今天,超融合架构领域已经是百花齐放。有的厂商一开始支持VMware EVO:RAIL,现在又在VMware EVO:RAIL之外独立开发自己的超融合系统。人们对于超融合的理解正逐步加深。不过,从中国用户的情况来看,还是融合架构的接受程度更广,超融合解决方案在中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从VMware来看,从面向中型和小型客户的EVO:RAIL到面向大规模数据中心的EVO SDDC,VMware已经在超融合架构方面实现了全面覆盖。就像VMware自己所说,它要给用户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
跨云的迁移棒极了
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实现VMotion功能,这一演示在VMworld 2015第一天的主题演讲中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喝彩。这项功能的实现标志着VMware成了一个真正的混合云方案提供商。在此基础上,VMware还要再加一个形容词——统一。VMware的统一混合云到底有何不同?
“One Cloud,Any Application,Any Device。”VMware的云战略被VMware中国团队翻译成了既形象又贴切的“一云承万象”。在同一个云基础架构之上,承载不同的应用,支持不同的设备,这不就是统一混合云要达成的最终理想吗?VMware统一混合云平台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企业安全地创建基于VMware vSphere的、同时可以跨越私有云和公有云的具有高度一致性的应用环境,在此基础上可交付任何的传统应用或云应用。统一混合云平台的技术基础就是VMware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在VMworld 2015大会上,VMware对其统一混合云平台进行了大幅度更新,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扩展公有云服务;第二,夯实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基础。
具体来看,在扩展公有云服务方面,主要的改进集中在VMware vCloud Air上。VMware vCloud Air是VMware统一混合云平台的一个公有云组件,它实现了本地数据中心与公有云的有效连接。新增的VMware vCloud Air功能主要包括三项:VMware vCloud Air Disaster Recovery Services通过一个基于云的编排控制器,可以实现基于云的灾难恢复,并可对本地和云上的应用进行统一的保护;VMware vCloud Air Object Storage是一项针对非结构化数据的高可扩展、可靠和低成本的存储服务,它可以支持全球的用户在任何时间、地点使用任何设备进行访问;VMware vCloud Air SQL是一项新的数据库服务,支持数据库从本地到云上的无缝、安全的扩展。VMware vCloud Air SQL目前支持Microsoft SQL Server,未来将支持更多的关系型数据库。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是VMware统一混合云的基本支撑。Research and Markets预测,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约217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约772亿美元。
VMware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其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在本次大会上,VMware宣布了多个与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相关的新产品,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三个:VMware NSX的最新版本6.2增强了灾难恢复功能,可以使RTO时间最多缩短80%;VMware vRealize Operations 6.1提供了基于混合云的一致性管理框架,其自带的工作负载布局功能可以更好地将用户的需求与工作负载进行匹配;今年发布的VMware Integrated OpenStack 2使得基于VMware的OpenStack云具有更好的扩展性、性能和弹性。
混合云是未来,这已经是业界的共识。对厂商来说,是不是其解决方案只要能支持私有云和公有云,就算是一个成功的混合云解决方案呢?混合云提供商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呢?VMware提出了让混合云落地的三个策略:第一,简化,建立一个统一的、简化的云架构,既可以灵活伸缩,又方便管理;第二,扩展,轻松实现私有云与公有云的连接,不停机地进行迁移;第三,覆盖,让混合云在更广的范围内得到应用。
容器技术,给你多一种选择
对于开源技术,VMware表现出越来越积极的态度。在去年的VMworld上,VMware宣布支持OpenStack,今年又宣布支持容器技术。在支持容器技术方面,VMware依然坚持一项基本原则: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因为VMware vSphere与容器技术进行了很好的集成,所以客户既可以在现有VMware vSphere架构的基础上使用容器技术,也可以通过VMware最新发布的Photon平台加速云在企业中的应用。
VMware vSphere集成的容器技术可以很容易地与其他容器解决方案集成,比如CoreOS Tectonic、Docker、Kubernetes、Mesosphere的Data Center Operating System、Cloud Foundry等。
现在,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支持容器技术。举例来说,红帽公司在容器技术方面,以提供最优秀的整体解决方案为先,其中涉及的组件和技术,只要是业内最优秀的都可以吸收进来,比如红帽会采用思科的SDN技术,而不一定全部采用红帽自己的产品。从VMware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VMware vSphere集成的容器技术,在存储、网络、安全等方面全部采用VMware自己的技术。另外,VMware vSphere集成的容器技术还能满足企业级用户对服务水平协议和管理的需求,借助VMware vSphere High Availability和VMware vSphere vMotion,可以尽量减少计划内和计划外的宕机时间。在管理方面,管理者可以使用VMware vCenter Server观察和管理自己的容器,而不需要其他新的管理工具或额外的培训。
对于那些采用DevOps和SaaS服务的企业用户来说,它们更需要一个优化的容器平台用于开发。VMware新推出的Photon就是一个专门针对DevOps开发者设计的容器平台,它可以帮助用户建立一个大型的资源池,以便更好地支持云开发和应用。DevOps开发者可以自己决定是否打开一个包含了Kubernetes、Mesos、Docker Swarm和Cloud Foundry的容器编排框架,以便更好地使用 Photon平台。
VMware Photon融合了VMware NSX、VMware Virtual SAN和VMware vRealize Suite的特性。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VMware Photon Controller和VMware Photon Machine。VMware Photon Controller是一个可以优化多租户、API驱动环境的控制台。借助VMware Photon Controller,DevOps开发者每分钟可以创建数以千计的新容器,并可支持成千上万个并发的工作负载。VMware Photon Controller是开源的。VMware鼓励用户、合作伙伴和社区对它进行测试和使用。VMware Photon Machine包含一个新的ESX Microvisor和Photon OS,是专门为VMware环境优化的。
对于VMware来说,混合云才是最终目标,因此无论什么样的新技术都要既能支持现有应用,又能支持云应用,容器技术也不例外。VMware十分明确地表示,未来将与Pivotal公司进行深入合作,提供融合Photon Platform和Pivotal Cloud Foundry的整体解决方案,加速生产级的云应用开发、迁移,同时实施更好的管理。
从VMware的角度来说,构建一个统一的混合云已经万事俱备,那么用户呢,你们准备好了吗?
本报记者/郭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