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存储强攻市场前三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互联网+,存储产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5 09:27
IDC的数据显示,2011年,国产存储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17%,到2015年第一季度,这一比例提高到49%,尽管有了很大提升,但与国产服务器所占近七成的市场份额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不过,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出,国产存储市场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浪潮集团副总裁彭震在谈到浪潮存储业务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以前一直没有在存储市场上主动发力。”不过,即使在没有主动发力的情况下,浪潮存储已经在2014年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高中低端存储产品线的全覆盖,存储业务年收入增长超过70%,其中,中高端存储产品增长超过150%,面向中小企业的存储产品增长超过200%。
在8月26日举行的“2015浪潮存储合作伙伴大会”上,彭震给存储业务部门下了死命令:冲击中国存储市场前三强。
冲进市场前三
中国存储市场同全球市场一样,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在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由少数几家国外厂商把持的存储市场正在发生裂变,技术的变革、用户需求的改变助推一批存储新势力冒头,其中当然包括拥有十多年积累的中国存储厂商。彭震表示:“进入中国存储市场前三,对我们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先看看浪潮存储有哪些资本:第一,浪潮在存储方面有十多年的产品开发和销售积累;第二,快速发展的浪潮x86服务器、小型机业务对存储业务来说是一个推动力;第三,既然浪潮已经下定决心要把存储业务做大做强,相信浪潮对于存储业务的投入会比以前更大;第四,浪潮存储有了十分明确的战略“活性+”,它对“硬件重构+软件定义”做了全新解读;第五,浪潮存储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板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对症下药,比如浪潮会加大对软件研发的投入,会继续加强销售、渠道和服务团队的专业化建设等。
浪潮存储“活性+”战略的提出是对整个公司“计算+”战略的一个延伸和补充。彭震认为,“活性+”是“互联网+”下存储基础设施的演进方向,其核心在于实现存储领域的“硬件重构+软件定义”。其中,“硬件重构”是指基于融合设计理念,实现存储的底层介质重构、接口重构、互联重构和架构重构;“软件定义”是指基于灵活配置和按需供给,实现软件定义存储服务、软件定义存储功能、软件定义存储效率和软件定义存储方案。浪潮“活性+”存储将助力企业实现多元化业务的融合、资源按应用驱动动态分配、数据持续在线和业务永续。
为了实现“活性+”存储理念的落地,浪潮存储提出了“替代、扩展和创新”三大业务策略。
从浪潮存储的战略层面看,“替代”包含两层意义:一是践行自主、安全、可控的理念,在存储产品上实现对国外产品的替代;二是适应云计算的新需求,利用新的存储架构和解决方案取代传统的存储架构。
所谓“扩展”,是指面向云计算、大数据、富媒体等创新海量数据应用,构建端到端解决方案,依托渠道,拓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海量中低端市场。所谓“创新”,指与合作伙伴和用户面向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业务,进行联合创新,同时积极拥抱开源,参与、贡献、引领OpenStack、Ceph、Hadoop的发展。
“替代、扩展和创新”为浪潮冲击中国存储市场前三奠定了基础。“我们现在主动发力存储业务,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彭震解释说,“天时是指目前存储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新的技术变革,这给浪潮存储脱颖而出提供了机会;地利是指存储的替代正在发生;人和是指浪潮拥有大量合作伙伴的支持。”
高端存储再接再厉
记者翻看会上发的浪潮存储产品手册,一个突出的感觉是——太全了,除了磁盘阵列以外,还有数据保护软件、磁带库甚至SAS交换机等,可谓应有尽有。浪潮存储产品部总经理周俊杰告诉记者:“虽然存储的主要收入会来自高端存储、中端统一存储、中低端的流量型产品,但是产品线齐全的一个好处是可达到关联销售的最佳效果。友商一直在通过开发或并购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线。我们也希望用丰富的产品满足用户多元化的存储需求。”
从存储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角度,周俊杰这样解读浪潮存储的“替代、扩展和创新”。“替代”是指面向关键业务,全面替代国外厂商的统一存储、海量存储,同时适应云计算的需求,以Scale out分布式架构替代传统Scale up SAN架构,用SSD、NVDIMM等创新介质替代传统磁盘介质。
为了实现替代,浪潮祭出的“杀手锏”是新一代高端存储AS18000系列,它具有高性能、高可用、易管理的特点。今年5月,浪潮发布了AS18000。时隔3个月,AS18000-E又横空出世,它是一款面向云环境的高端存储。AS18000-E的独到之处在于:它采用多控制器设计架构,由多个系统单元组成,每个系统单元标配3个全对称负载均衡Active-Active-Active控制器,系统最大可扩展至36个控制器,大幅提升了关键数据平台的可靠性、数据一致性和性能,可靠性同样可达“7个9”,IOPS最高可扩展至千万级。
在扩展方面,浪潮AS8000-M4系列也可以独当一面。采用全对称架构的对等双活引擎AS8000-M4可以实现数据中心内部和跨数据中心的存储系统双活,确保关键业务不中断。在浪潮公司总部的解决方案展示中心,浪潮现场展示了基于AS8000-M4的20公里异地容灾解决方案,吸引了大量与会者驻足观看。周俊杰介绍说:“与国外厂商复杂的存储双活解决方案相比,AS8000-M4的特点就是简单、高效。”
在创新方面,浪潮主要展示了闪存解决方案和超融合解决方案。在闪存方面,浪潮并没有刻意追全闪存阵列的时髦,而是力推“闪存+SAS盘”的混合型存储阵列,既能保证高性能,又实现了成本的优化。在超融合产品方面,浪潮是首批支持VMware EVO:RAIL超融合解决方案的服务器厂商。不过,鉴于VMware EVO:RAIL的一些局限性,浪潮存储又推出了新的融合计算和存储设备的一体化的超融合解决方案,可以支持多种虚拟化软件和OpenStack,存储功能更加丰富,超越了VMware VSAN,产品定价方式也更灵活。
前文已经提到,存储软件是未来浪潮持续投入的重点。目前,浪潮在全球拥有五大软件研发中心,软件研发人员总数超过400人。其中,浪潮位于美国的研发中心专注于存储软件架构和核心算法,台北的研发中心主要进行存储软件平台的开发,北京的研发中心主要进行存储系统软件与功能的开发,济南的研发中心则聚焦在存储解决方案,郑州的研发中心主要负责存储软件的测试验证。周俊杰定下的目标是,在2015年实现存储市场整体销售额增长120%的目标。
渠道销量增长300%
浪潮集团渠道管理部总经理王峰强调:“‘合作是两翼’是浪潮渠道的基本策略。浪潮会专注于云数据中心产品和解决方案,与合作伙伴一起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
2015年,浪潮首次建立了涵盖ISV、SV和分销商的综合存储渠道体系。从销售方面看,浪潮存储今年最大的变化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以前,浪潮习惯的做法是服务器与存储销售联动,主要面向一些行业大客户,现在则改为大客户销售与中低端渠道销售相结合;第二,销售从非核心业务领域逐渐向关键业务领域渗透;第三,从封闭的销售模式改为依靠开放的生态系统,重点发挥合作伙伴的力量。
浪潮将通过“K1小型机+存储”的产品组合,以及“浪潮发现之旅”、行业研讨活动和面向用户应用的测试迁移等一系列举措,与1200家合作伙伴一起促进存储的销售。浪潮还将协同4000多家存储价值渠道,加大中低端市场覆盖。2015年,浪潮将加大在中低端市场的投入,在备货、安装、技术支持、资金物流平台等方面提供一系列的渠道支持。在本次存储合作伙伴大会上,浪潮发布了新的渠道专属产品,包括AS510N、AS520E-M1。这些专属产品的推出弥补了浪潮流量型存储产品的空白。浪潮将与SI、ISV一起开拓大行业、大企业,加速新型业务创新。
2015年,浪潮将发展2000家以上的专业存储渠道、500家以上的存储解决方案商,并培训1500名存储解决方案工程师。王峰对渠道销售有自己的更细致的目标:在市场投入增长3倍的情况下,2015年实现渠道销量增长300%。
本报记者/郭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