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氟多:“造梦”新能源汽车

  • 来源:新能源汽车报
  •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车企
  • 发布时间:2015-09-18 11:58

  2015年8月15日,在邢台市举办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论坛上,刚刚收购红星汽车的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多氟多)宣告进入汽车制造业,并且正式对外公布其造车计划。

  多氟多的发展路线正是以纯电动为主。今年年底,多氟多将发布三款新能源车型,包括面向私人市场的卡萨电动车、用于物流运输领域的面包车、针对城乡结合部使用的微型卡车。

  在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看来,进军新能源汽车是多氟多的企业升级转型之路。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2010年上市后开始投资动力锂电池产业。

  2014年,多氟多确立了以新能源汽车领域为核心,以储能、电动自行车等领域为辅助,建造全新商业模式的新能源产业链。7月份,多氟多以股权收购及增资的方式控股红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下称红星汽车)。

  这次联姻无论对于多氟多还是红星汽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多氟多而言,收购红星汽车使其终于具备了整车生产资质,可以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生产;对于红星汽车而言,则是让这家车企终于重新回到了产业轨道。

  似曾相识的路径

  从产业上游原材料、电池入手,进而通过收购布局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这样的发展路数与当下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比亚迪颇有共通之处,以至于业内不少人产生了“多氟多是否将成为下一个比亚迪”的疑问。

  然而,从多氟多的发展历程来看,这样的全产业链拓展又似乎有着某种必然性。作为国内知名氟化工企业,当公司成长到一定规模,多氟多便开始涉足动力锂电池产业,2010年成立多氟多(焦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开始锂电池研发生产。

  得益于之前打下的氟化工基础,多氟多迅速攻克了电池所需的正极材料、电解液(六氟磷酸锂)、隔膜等原材料的一系列研发生产技术。原材料问题一解决,多氟多动力锂电池无论是在供应、研发还是成本控制方面都更加得心应手。短短三年时间内迅速取得突破,2014年,多氟多开始给整车配套电池,卖出4000多套;2015年,累计超过1.2万辆配套多氟多电池的电动汽车上市销售。

  现在,多氟多已经拥有包括正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原材料在内的动力锂电池完整产业链。多氟多动力锂电池现有年产能1亿安时,到今年底将达到3亿安时的产能,到2020年,将形成10GWH年产能。

  此外,多氟多还开发了电池、电机、电控一体化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为后续发展新能源汽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时的多氟多唯一差的就是一纸汽车整车生产资质。

  一次双赢的联姻

  所幸这份等待并没有经历太久。今年7月份,多氟多对外公告称,以股权收购及增资方式控股红星汽车。

  位于河北省邢台市的红星汽车始建于1960年,具备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汽车制造工艺,拥有20多种的生产资质,车型方面主要以红星小贵族为主。此次,多氟多面向私人市场推出的卡萨电动车也正是基于这款小贵族车型打造而来。

  拥有先进的动力电池系统的设计和生产、整车电控系统匹配和车联网等核心技术的多氟多的加入,对于红星汽车整车研发以及整车生产的全部能力,无疑将是一次巨大的提升。

  事实上,在收购红星汽车之前,多氟多就已经在为旗下新能源汽车做准备。早在3年前,多氟多就成立了汽车研究所,引进了一批高级人才和行业专家,对新能源汽车的集成设计、研发试验、信息开发和车型试制等方面进行了研发和探索。

  多氟多还先后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进行过产学研合作。收购红星汽车之前,多氟多就在焦作生产了40多辆电动车进行性能和安全测试。此外,据介绍,多氟多已经有能力建立起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能提供新车入户、安全监测、电池回收等规范的市场服务。

  红星汽车整车及主要结构成型件研发和试制试装能力,对于多氟多的整车制造能力将是至关重要的提升和补充。正像李世江所介绍的,多氟多可以充分发挥多氟多和红星的技术优势,整合好行业资源;建立完备的产品供应链体系;用好红星现有的产能和车型;在红星现有车型资质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车型;利用车联网和大数据探索全新的商业模式。

  充满变数的市场

  如愿以偿进军整车生产的李世江信心满满,他一再强调:“多氟多不是以零部件企业的身份在造车,而是和整车厂红星汽车一块造车。当一个核心零部件厂家和整车生产厂家能够在技术上、在管理上有机地融合起来的时候,一定会创造出一些令人想不到的辉煌。”

  “多氟多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模式将解决目前现有的新能源汽车推广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说里程短等问题,我们有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叫‘不租不售’。”鉴于保密协议,李世江并没有透露此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但他坚信这套商业模式既能实现新车推广,同时还能实现盈利。

  按照规划,2015年多氟多将生产各类电动汽车1000辆;2016年产能达到14000辆;到2018年,这一数字将直接上升到10万辆。诚然,在当下汽车产业不景气的背景下,政策持续加码带来的红利,使得新能源汽车局部火热,近几个月来一直保持销量高速增长。2015年上半年,我国国产新能源乘用车比去年同期增长185.8%。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单就绝对数量而言,新能源汽车月销量和市场保有量仍然不高。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不足8万辆。比亚迪、北汽、众泰以超过25000辆的销售数据位居行业前三。乐观估计,2015年全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最多不会超过20万辆。

  通过这几个数字的简单对比,不难发现多氟多的新能源汽车规划似乎略有过于乐观之嫌。尤其是近两年来,众多参与跨界造车的企业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正在与日俱增,包括长城华冠在内的十多家企业都在排队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此外,如此众多的企业纷纷上马新能源汽车项目,与国家政策的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从长期来看,这样的政策并不能长久持续,相关部委已经公布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政策,一旦补贴取消,新能源汽车是否还能保持现在的增量,依然是个未知数。

  (作者为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

  王伟|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