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酿造农牧民的幸福生活

  • 来源:中国扶贫
  • 关键字:牧民,内蒙古,汉族
  • 发布时间:2015-09-24 13:03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主席任亚平联系太仆寺旗扶贫工作侧记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辖下的太仆寺旗,地处阴山北麓、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是自治区距北京最近的旗县之一。历史上,这里水草丰美,曾是匈奴、乌桓、鲜卑、女真、蒙古等多个北方民族的游牧之所,元代诗人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的“紫菊花开香满衣,地椒生处乳羊肥”,抒写的正是这一带的浓郁风情。

  自上世纪初放垦以来,原本人烟稀少的太仆寺旗开始涌入大量农耕人口,使这里逐渐成为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大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而随着过度拓荒与畜牧,传统的农牧业让这里的生态不堪重负,生态恶化反过来也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大风黄沙起,无风也起尘”曾是前些年太仆寺旗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1994年,太仆寺旗被列为国家重点贫困旗(县),2011年再次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

  近年来,随着扶贫开发的逐渐深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注入,太仆寺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开展省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旗县工作,进行“一对一”扶贫脱困,自治区政协主席任亚平对口联系太仆寺旗。

  按照“出主意、解民忧、促发展、夯基础”的工作方针,任亚平深入苏木(乡镇),走访嘎查(村),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脱贫致富的思路和举措,积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短短两年时间,太仆寺旗基础设施改善明显,致富产业发展迅速,农牧民科技素质显著提高,嘎查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六次深入调研,精准谋划扶贫攻坚

  近日,记者来到太仆寺旗千斤沟镇大圪洞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火热的劳动场面。整修房屋、平整道路,数十名村民或手持镐锹,或搬运沙石,尽管一场阵雨不期而至,但村民们依然有序忙碌着。

  看到有人来访,一个正在干活的黑脸大汉直起腰,擦擦额头上的汗珠,拍拍身上的土,满脸热情地迎过来打招呼,并自我介绍说他是大圪洞村村支书李军。

  “我们现在正抓紧时间建设,争取早点完工,等任主席下次再来太旗,希望他能再到我们村看一看这里的变化。”李军兴奋地说,大圪洞村是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示范村之一,目前各项建设正按部就班地推进。

  记者了解到,从2014年起,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承诺用3年时间,在全区实现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嘎查村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嘎查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十个全覆盖”。

  “任主席两个多月之前,到这里走访调研,走遍了整个村子,现场指导农畜产业发展,我们都深受鼓舞。”李军告诉记者,大圪洞村以前小户分散经营,村民收入很低,现在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马铃薯,合作养殖肉牛等,这两年有了很大起色。以前村民大多住的是土房子,夏天漏雨,冬天进风,现在通过“十个全覆盖”,家家户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卫星电视配置了,卫生室、活动室建成了,门前道路硬化马上也就完工了,这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64岁的村民苗士军是大圪洞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他家的破旧危房已拆除,正在重建新房,这需要花费近3万元,其中政府补助19000元。“国家给的钱真不少,我们老俩口很感谢呀!”苗士军老人非常满意。他告诉记者,上次任亚平主席考察时来到他家里,跟他和老伴拉家常、问情况、解释党的好政策,“本来我对这个(拆旧建新)还很犹豫,是任主席让我吃了‘定心丸’”。

  而对千斤沟镇镇长焦建俞来说,任亚平的来访则像是一针“强心剂”。他坦言,当初对于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工作任务,自己没多少经验,压力大,有些一筹莫展的感觉。任主席联系帮扶太仆寺旗后,每次来考察,都带领乡镇干部一边走村入户,一边面对面指导,同时组织他们座谈交流、参观学习,借鉴经验,扩大视野,这些让他受益匪浅。

  太仆寺旗旗委常委、宣传部长杨建忠介绍,自省级领导联系贫困旗县工作启动以来,任亚平已经先后六次深入太仆寺旗走访、调研和指导工作。每次调研,任亚平都要选几个贫困嘎查村,详细了解扶贫项目落实投入、农牧业生产经营及集体经济发展等情况,仔细察看移民新居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使用情况,走访医院、学校等民生设施建设,了解群众就医、就学条件,并考察了多个农畜种养、加工产业公司,掌握县域工业及经济发展状况。

  位于太仆寺旗宝昌镇的锡林郭勒盟红井源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就是任亚平考察过的一家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是一家以亚麻籽油(胡麻油)生产为主,集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民营企业。该公司依托当地盛产的优质亚麻籽、菜籽等油料资源,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联动模式,带动周边5个乡镇的25万亩农田种植油料作物,直接受益人口达1.8万户、3万多人。

  任亚平在红井源公司详细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后,鼓励他们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做强做优企业的同时,带动更多的农户脱贫致富,实现共赢。“这与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该公司总经理贺功礼介绍,公司今明两年计划投入2亿元进行技改搬迁,将建成年产食用油6万吨、莜面4万吨的现代化农业加工企业,届时将带动扩大油料种植面积70万亩。

  2014年11月,任亚平第4次到太仆寺旗调研扶贫,先后走访了宝昌镇、红旗镇、千斤沟镇等乡镇的4个贫困村。在与当地干部座谈交流时,任亚平指出,当前扶贫攻坚要努力做到“四个结合”,即“一村一策”与“一户一法”相结合、“精准化”与“规模化”相结合、提高家庭收入与搞好基本公共服务相结合、推进扶贫工作与机关干部转变作风接受锻炼相结合,努力实现扶贫开发工作的多重效益。

  六次实地走访调研,任亚平在详察旗情、摸清底数的基础上,与太仆寺旗党政班子一起梳理发展思路,提出了许多事关太旗扶贫发展的战略性意见、建议,如优先发展重点产业、积极培育特色农业、壮大农牧区集体经济和旅游产业等。

  “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完善全旗脱贫规划、展开“三到村三到户”工作至各项扶贫富民工程,任主席都不遗余力地带动、谋划和指导,我们对自治区领导是真心感激。”杨建忠动情地说。

  十大民生项目,力促经济社会发展

  一场阵雨刚刚停歇,天还未放晴。在S309出省公路建设项目的施工地,记者遇到工程负责人尹广军,他正踩着泥泞四处察看,脸上不时露出焦急的神色。

  此项工程为通往河北沽源县的出省公路满沽线(宝沽段),是太仆寺旗群众进京距离最近的路线,全程31公里,于2013年11月获内蒙古交通厅批复,总投资1.67亿元,预计年内投入使用。

  “这个项目就是任主席亲自协调争取的。”尹广军是锡林郭勒盟交通局派驻工程现场的负责人,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他介绍,工程于2014年5月开工以来,各项建设进展顺利,现已完成桥涵主体和路基工程,但今年春寒持续时间长,低气温不利于路面的沥青摊铺,工程进度受到影响。这些天温度逐渐升高,因此要抓紧时间施工,抢夺工期,“这条公路事关太旗的民生与发展,我们一定按时保质完成建设!”

  “进盘子、上项目”,这是任亚平在联系太仆寺旗扶贫工作中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据记者了解,进“盘子”就是要帮助旗县协调争取更多贫困嘎查(村)列入国家、自治区及盟市扶贫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范围,争取得到更多的资金扶助和政策倾斜,而上项目则是要帮助旗(县)策划和储备涵盖经济社会民生各个领域、隶属各个管理渠道的建设项目,建立和充实项目库,依托项目争取资金技术等各类要素投入,壮大贫困地区经济实力,带动民生问题的解决。

  2013年4月,任亚平首次到太仆寺旗调研扶贫开发时就提出,要集国家、自治区、盟市、旗县合力,为贫困旗县的发展添砖加瓦。因此,围绕助民富民,任亚平根据旗县实际需求,亲自与自治区相关厅局沟通联系,先后促成了一批与太仆寺旗社会民生密切相关的重大项目。

  记者了解到,除了S309出省公路,另有10个项目已得到落实,分别为省道S304建设、旗中蒙医院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宝昌一中风雨操场建设、宝昌镇给水工程建设、百万亩樟子松混交林基地建设、集中连片开发、“菜篮子”工程、整村推进和“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目前这些项目或完成建设,或正在加快推进,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整村推进建设项目,自治区扶贫办在原批复基础上,将太仆寺旗项目由4个行政村增加为5个,目前已全部完工;省道S304(原康闪线)建设项目,被自治区交通厅列入“同意开展前期工作”项目计划中,目前锡林郭勒盟交通局已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集中连片开发项目,目前已投资1000万元,开发水浇地7567亩,购置农机具597台套,覆盖行政村5个,惠及农户1241户3831人,其中贫困户641户1910人;宝昌镇给水工程,总投资2710万元,建设日供水能力4000吨水厂1座,铺设给水管网27公里,目前已新打水源井2眼,预计年内投入使用。

  太仆寺旗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田雨向记者特意介绍了旗中蒙医院建设情况。原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太仆寺旗中蒙医院面积狭小,设施陈旧,远不能满足群众正常的就诊需要。2013年,任亚平在实地调研考察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对旗中蒙医院的翻新扩建计划高度重视,随后积极联系自治区发改委、卫生厅等部门,仅仅3个多月时间,就促成了该项目的批复落地。

  新建的旗中蒙医院总投资4200万元,按照二级甲等专科医院标准建设,使用面积1400万平方米,设置病床150张,目前已完成项目可研、征地等前期工作,1600万元的中央投资也已下达,开工在即。“这个项目批复后,我们上上下下都卯足了劲干,希望尽快完成建设,不辜负任主席的关心、支持。”田雨说。

  六千余人稳定脱贫,立体帮扶突出实效

  位于太仆寺旗南端的宝昌镇边墙村,曾是旗里出了名的贫困村,虽有18000多亩农田,但基本都是旱地,广种薄收、靠天吃饭,村民一直处于拮据的生活状态,全村508户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286户。

  当记者走进边墙村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村中道路宽阔平整,造型简洁的太阳能路灯高高竖起在道路一侧,样式统一的砖瓦新房整齐排列,便民超市、文化室、医务室及活动广场一应俱全,绿油油的草地和农田环围四周,一幅新农村的美丽画卷呈现在眼前,哪里还有半点贫困村的模样?

  在边墙村的村委会,几位村干部和一些村民正讨论扩大养殖事宜,个个显得意气风发。“这两年我们村子可真是变了大样!”村支书王文成兴奋地说,危旧房屋都改造了,公共设施配齐了,开发了水浇地,安装了自来水,还办起了林业合作社和风干牛肉加工厂,村民们饮水安全,就医方便,并且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有钱挣,以前外出打工的不少,如今都回来在家致富了,“我们现在已经是自治区‘美丽行政村’的示范村了!”

  而这一切变化,都与任亚平主席的推动密切相关。宝昌镇镇长李树宏介绍,任亚平先后来宝昌调研过两次,每次都是直接到村进户,与村民、村干部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问题和需求,然后提出很多有关水利、道路、房屋等基础设施改造和产业发展的建议、指示。如水浇地建设,根据任亚平的指示,旗水利局筹集资金,为边墙村开发节水灌溉农田,目前已达6000亩。“现在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一天比一天好了!”谈到变化,50多岁的村民王振喜乐呵呵地说。

  在任亚平的关心和指导下,太仆寺旗编制了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和分年度计划,制定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开展了贫困嘎查(村)、贫困农牧户识别工作;启动实施了“三到村三到户”工作(即规划、项目、干部到村到户),嘎查下派工作队38个、156人,编制了贫困嘎查(村)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制定和落实帮扶措施;整合资金1亿多元,实施了畜禽养殖、水浇地开发、农机具购置等一批项目;发放贷款1亿多元,惠及农牧户1374户、4119人,扶持涉农涉牧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投资1.33亿元,在66个嘎查(村)实施了“十个全覆盖”工程,其中重点嘎查(村)13个;组织开展了社会扶贫工作,盟直机关和旗直部门投入3038万元,办了一批涉及产业发展、创业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实事,农村牧区面貌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任亚平还充分发挥政协组织经济界委员多、商贸团体实力强的优势,积极与区内外有关方面进行联系,帮助太仆寺旗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政协办公厅根据太仆寺旗提供的精选招商引资项目目录,制成招商引资项目书,发放给自治区政协经济界委员,动员政协委员中的企业家积极到这里投资兴业。前不久,政协办公厅会同自治区工商联与山西内蒙古商会进行多次沟通、联系,已就马铃薯深加工及养殖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太仆寺旗扶贫办提供的数据表明,自任亚平联系扶贫工作两年以来,全旗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651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与2012年相比,太仆寺旗森林覆被率达到23%,提高0.7个百分点。节水灌溉面积42.6万亩,增加8.3万亩,人均2.5亩。累计完成166处饮水工程,解决了12.2万农牧民的饮水安全问题,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2.6%。农村牧区公路总里程1079公里,123个建制嘎查(村)通沥青(水泥)路,占总数的70%,提高35个百分点。农村牧区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80%。累计改造农村牧区危旧房5779户,砖瓦房比例达到62.2%,提高1.7个百分点。

  在社会公共服务方面,太仆寺旗农村牧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7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建成苏木(乡镇)卫生院11个、嘎查(村)卫生室129个,卫生院配齐了流动服务车,完善了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新农合参合率97.2%。新农保参保率97%,去年为2.06万名农牧民提供免费体检服务,城乡常住居民健康档案实现全覆盖。建成文化站7个、文化室108个、草原书屋176个,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实现苏木(乡镇)全覆盖。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为99%和98%,盟旗两级电视节目信号覆盖率75%。建设通讯基站168座,实现了移动网络信号全覆盖。

  “今年,我们要力争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实现2786户、660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确保与全盟同步在2016年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太仆寺旗扶贫办主任马少春信心十足。

  □本刊记者 韩世雄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