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眼科 五连增能否延续?

  • 来源:英才
  • 关键字:爱尔眼科,创业板,上市公司
  • 发布时间:2015-11-03 17:26

  5个完整会计年度的连增没有让已经近300亿市值的爱尔眼科放慢脚步。

  爱尔眼科(300015.SZ)作为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目前在创业板中已经度过了5个完整的会计年度。期间业绩连续增长,市场份额、市值不断增长,目前公司已经跻身沪深300样本股。

  这些年,爱尔眼科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期间也经历过不少波折。两年前,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向《英才》记者的读者阐释过其中的艰辛。时间走到2015年,爱尔眼科的半年报业绩依旧亮眼,营业总收入增长30.27%,基本每股收益增长39.27%,归属于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增长45.20%,而且三季度主要业绩指标依然是四成的增长。是什么因素保证了爱尔眼科5年间连续、高速的增长?

  连增背后

  把健康变成产业,在行业高成长的背景下,企业自然有业绩,陈邦认为这就是所谓的“风口现象”。另外,医药行业本身受经济周期影响就小,所以企业在这样的行业中可以有非常好的外部环境。

  陈邦是从海南房地产泡沫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前几年地产行业非常火爆,但是老地产人陈邦并没有动心,依然专注眼科医疗行业,正是这份心无旁骛造就了今天的高成长。陈邦说,他找到了一个比房地产更好的行业。

  今天能有这样的结果,跟爱尔眼科几年前的战略布局有关。“战略执行是一个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

  虽然爱尔眼科有高速的增长,但是增长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其中主营业务之间的占比就是一个关键。记得在两年前的采访中陈邦曾经对《英才》记者讲:希望视光业务成为公司的第一大业务,营收占比最好能从15%左右提高到20%—30%之间。

  时间过去两年,这一愿望是否实现了呢?通过查询2014年度爱尔眼科的报告,记者计算得到了爱尔三个主营业务在营收中的占比,其中,视光业务占公司医疗行业营收的比重约为20%,白内障手术业务占比基本也是20%,准分子手术业务占主营收入比重最大,约为25%左右。

  当初希望将视光业务占比提高到20%-30%的目标虽然实现,但似乎只是达到了下限,这是不是意味着目标有变呢?

  “这个是没有变化的,视光业务不可能一下子就那么大,因为我们总量其他的都在增加。”陈邦解释说。

  下沉布局

  虽然过去几年爱尔眼科有着不错的成绩,但如何能够使这份成绩得以持续才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

  “我们一直有个计划,要把我们的爱尔眼科医院网络覆盖整个中国。”陈邦对《英才》记者说。

  爱尔眼科准备把旗下医院所在城市分为几个层级,即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县级地区。

  首先,爱尔会打造几个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沈阳、西安、成都、长沙、武汉等,通过一些创新机制,引进国内外一流的设备、人才,来打造一个眼科医疗技术的战略高地。这个中心城市是爱尔品牌的“名片”,其会覆盖周边的几个省。

  下一层级是省会城市,爱尔现在已进入25个省会城市,郑州将会成为第26个进入的城市。第三层是地级市,到2017年,爱尔会在大部分地级市建立医院终端,大概200家。中国现在总共有300多个地级市,那么200家的覆盖率将达到60%,也就是对较大的地级市实现全覆盖。

  对于县级地区,爱尔到2020年将建1000个县级医院,以完善医院从中心到远端的布局。

  布局中心及省会城市不难理解,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建地级市甚至县一级眼科专项医院是否合理呢?陈邦认为,很多人认为现在中国的人口红利变小,但是对于医疗行业,人口红利才刚刚开始体现,而大多数人口还是在地级市、县级区域,随着医保的覆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地级市、县级区域开设医药已经具备条件。

  合伙人计划+产业基金

  这么多医院,管理是个问题,如果采用传统方式很难实现高效、高速发展,毕竟高速扩张与管理不力的矛盾是很多企业都曾遇到过的。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爱尔眼科推出了合伙人计划。

  “未来新建的医院,我们让这些核心人才作为我们的股东跟我们来共建,成为股东后,他就没有必要自己去创业开诊所,他可以分红,之后其股份还可以按适当市盈率换成爱尔的股票。”陈邦这样介绍道。

  如此一来,爱尔把远端医院的技术核心从纯正的雇佣型员工变成企业的主人,相当于这些人在内部提前入股,把自己的一些资本投入到当地的爱尔医院,换言之,这就相当于每个医院自己在做股权激励。这既解决了管理问题,还能实现一定的内部融资。

  除了间接利用资本方式解决问题,爱尔眼科还成立了产业基金,直接参与到资本运作之中。目前已经有三只产业并购基金,其中有两只已经基本投资完毕。产业基金对于收购中小医院很有帮助,有些医院一时难以达到并入上市公司的标准,可以先在产业基金的帮助下成长,在合适时机由上市公司收购,实现多赢。

  对于收购的目标,陈邦并没有太多苛刻的要求,甚至可以容忍被收购的医院亏损,但有一点是陈邦绝不会妥协的,那就是项目“贵”。这是陈邦在进行并购时最大的忌讳。

  现在有很多资金想进入健康产业,对于合作的资金爱尔有哪些要求?

  “这就像在哪个银行贷款,只要信用度高、关系容易相处、基数多一点就有合作可能。”看来陈邦并没有像很多其他企业那样为资金设立诸如行业背景、投资时限等多种附加条款。

  文|本刊记者 昝立永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