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认识农村电商市场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理性认识,农村,电商
  • 发布时间:2015-11-09 16:58

  令人担忧的是,创业者此时所需的理性往往被激情所蒙蔽,而对于农村电商这块蓝海的规模、性质、特点、容量所需进行的分析,却常被忽视。

  拥有庞大人口的农村地区被认为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令人瞩目的“十三五”规划中,中国政府希望在农业现代化领域取得一定突破。农村电商、农村物流、农村金融可能是今后五年农业政策密集扶持的对象。在政策驱动之下,不仅阿里巴巴和京东这样的电商巨头开始瞄准农村这块蓝海,一些屌丝电商也跃跃欲试,希望搭上政策快车,在广袤的农村地区开疆辟土。但令人担忧的是,创业者此时所需的理性往往被激情所蒙蔽,而对于农村电商这块蓝海的规模、性质、特点、容量所需进行的分析,却常被忽视。

  怎样认识农村电商市场

  的确,从国内外研究机构的数据看,中国农村电商市场是一块尚未开采的金矿。原因在于:其一,中国消费者已经日益适应网络购物,电子商务仍是中国零售销售额增长的主要动力。由于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和庞大的人口,中国已经成为全球B2C电子商务的领袖。在中国已经有超过3亿人网购,超过网民的一半以上。而且这个数字还将继续增长,因为2014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只有50%。其二,在互联网及移动端迅速普及的条件下,中国农村电商市场也在迅猛增长。根据阿里巴巴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销售额超亿元的淘宝县超过300个,遍及25个省市区,而来自中西部的亿元淘宝县则超过100个,另外国家级贫困县成为亿元淘宝县的有21个。在阿里巴巴零售平台上,2014年县域移动购物金额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速超过250%,远超过同期网络购物金额增速。

  从以上数据看,农村的确是有待电商开拓的一块好地。但是,2000亿元的交易额只能反映市场规模,却不能反映交易额背后的成本及收益。外界目前所看到的,也许只是农村电商鲜丽的外表,对开拓这块市场的艰辛却疏于考虑;或者说,我们很多时候过于乐观地看待未来的回报,却对存在的风险及承担的成本缺乏清晰的认识。

  1.中国农村人口的消费能力到底有多大?

  从人口基数上看,中国农村应该有着巨大的消费能力。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在中国13亿人口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达到6.18亿,占总人口的45.23%。但实际上,这仅是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并不包含属于农村地区的城镇、集镇的人口。而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居住在农村地区的人口超过8亿,占总人口的63.91%。

  但是,农村庞大的人口基数并不意味着就有巨大的消费能力。考察中国农村的消费能力,除了人口规模之外,还需考虑农村人均可支配的收入水平、农村人口的消费结构及农村人口的消费意愿。

  首先,从中国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看,虽然近几年农村居民的收入呈现增长的趋势,但是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依旧远低于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国家统计局2014年的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两者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虽然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但在农村居民所需要承担的教育、住房、养老等方面的成本也在大幅增加,这导致农村居民的其它消费支出被压缩。有关研究人员对四川省农村地区进行的调查显示,2013年,四川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7895元,但同时,当年农村人均生活费支出也高达6127元。

  其次,从农村人口的消费结构看,食品和住房仍是农村居民支出的最大部分,而农村居民用于衣服、生活用品、娱乐等方面的支出比例仍处在较低水平。有关研究人员对四川农村地区进行的调查显示,2012年农民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达到46.84%、用于住房方面的支出比例达到14.67%,而用于衣着方面的支出仅为6.3%、用品支出比例为6.2%、娱乐支出比例为6.13%。从中可见,城镇居民所热衷的在线上购买的服饰类商品,农村居民的支出比例却偏低。而线上购买较为活跃的另一种商品——食品,农村居民则更喜欢选择当日在就近的集市购买。

  此外,就短期来看,影响农村消费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是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空心化问题。据统计,中国农村目前的留守人口约计1.5亿人,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消费能力偏低的老人和孩子。而大量的农民工流入城市,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流动人口已接近2.3亿,约占全国人口的17%,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约为28岁。从短期看,农村空心化是影响农村消费能力的不利因素。但令人期待的是,从长期看,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推进,中国农村空心化的问题有望解决。此外,如果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工熟知网上购物的方式,在农村物流等配套设施改善的条件下,空心化对农村消费能力的不利影响将被减弱。

  2.中国农村接受网购的人口到底有多少?

  互联网特别是手机移动终端在农村地区的普及,被认为是激发农村电商市场的重要因素。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15年3月,我国93.5%的行政村已经开通宽带。此外,企鹅智库的调查显示,64.2%的农村网民通过手机购物,而使用电脑购物的只有32.9%。可以说,手机不仅是农村网民最主要的网购终端,也是他们最主要的上网终端。调查还显示,43.5%的农村用户会在一周之内多次访问电商网站,这一比例与城市用户相差仅10%。从调查数据看,“逛电商”已经成为农村用户一个比较高频的互联网行为。

  农村居民网络购物的热度真有这么高吗?也许,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农村居民网购的意愿会比较高。这从阿里巴巴2014年度的“电商百佳县”榜单可看出。在这份榜单中,“电商百佳县”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和江苏三省,合计占71%。由此可见,农村电商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较为火热。但是,中国农村的地域差异性极大。在不少经济状况一般或者贫困的地区,适龄网购人群远走城市仍然是无法忽视的问题,只有接受程度较慢的中老年人留守村庄,他们对网络购物的接受能力及接受意愿,可能并不如外界预期的那样乐观。

  3.中国农村电商所需承担的成本到底有多高?

  当业界为中国农村电商潜藏的巨大价值振奋之时,往往忽视了在挖掘金矿的征程中,可能需要付出的代价。进军农村电商,除了需要正确评估中国农村各个地区的消费能力之外,仓储、物流及售后服务,是抢占农村市场不得不衡量的前提条件。目前农村地区的物流很大程度上还是以传统的邮政系统为主,虽然说顺丰、圆通等物流公司已逐步开始往县域城市渗透,但是县域以下乡镇的物流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另外,农村地区的人口分散,这对物流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在城市,物流公司可通过运筹学方法根据人口密度合理规划路线,以降低物流成本。但在偏远且人口分散的农村地区,物流成本将大幅提升。

  显然,农村仓储及物流设施的改善,需要大笔资金的注入。这方面,希望抢占农村市场的阿里与京东,已经有所准备。去年10月13日,阿里巴巴宣布启动“千县万村”计划,计划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而京东也表示,其自营的县级服务中心已经超过百家,服务范围覆盖了100余县市的一万多个村庄。这些巨额投入,必然将在未来农村电商的市场竞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布局农村电商市场

  以上观之,中国农村电商目前正处在战略布局阶段。要从中挖到金矿,至少是三到五年之后的事。在战略布局阶段,“烧钱”是必然的。为更好地为农村战略铺路,阿里巴巴准备了100亿元人民币。阿里巴巴的农村战略主要分为四大要点:(1)投资基础设施。兴建乡村服务站、县级运营中心等,打造快捷的乡村物流;(2)激活农村电子商务生态。大力发展农村买家/卖家,培养县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商群体;(3)创新农村综合服务。培养村民代购服务,兴建农产品线上销售支撑体系,发展农资电商O2O及农村金融;(4)创造农村社会和经济双重价值。解决农民“买”和“卖”环节上存在的困难,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从阿里巴巴的战略布局及农村市场的特征来看,电商若要布局农村市场,以下三个方面的关键因素需要企业缜密研究:其一,结合地方政府的政策取向,有针对性地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村的物流条件。其二,培育农村居民的网络购物习惯,重点发掘农村年轻一代网络购物的潜力。其三,挖掘农村电商的社会经济价值,扩大企业在农村中的品牌影响力。谁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谁就能拿到打开农村电商金库大门的钥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