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如何不纠结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电视剧,清华大学,人到中年
  • 发布时间:2015-11-11 11:54

  35至55岁这个年龄段,就像是连接生命初体验与人生尽头的关节,人到中年,站在这个既能向前看又能向后望的十字路口,学会安住当下,学会沟通,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便能收获幸福。

  人到中年的田文洁与丈夫贺立群倾尽半生积蓄,终于凑齐了一套商品房的首付款,寄居岳母家多年的贺立群以为幸福的新生活即将开始,他怎么也没想到,这竟是一连串烦恼的开端。这个核心家庭周围,充斥着大家庭中三代人有关亲情、爱情的纠葛与纷争。2009年播出的电视剧《人到中年》道出了“夹心层”在巨大经济压力、亲子关系与中年情感危机交织的漩涡中的矛盾。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35岁,就是迈向中年的年龄分水岭。其实,这个年龄也不那么糟糕,即便是《人到中年》里有诸多不顺遂,但不可否认,这群中年人对于生活另有所悟之后也收获了幸福。幸福与压力,组成了中年最独特的一个特质--纠结。

  由《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而进行的“2015中国幸福小康指数”之“中年人幸福感调查”的结果中,中年人对于幸福感的体会恰恰印证了这一点。在对不同年龄段受访者的幸福水平进行了单独分析后,《小康》发现,35-55岁的中年人群体幸福感平均分为7.67,这一分数比参与此次调查的全部受访者们的“幸福平均分”低了0.13分。将自身的纠结“暴露无遗”的是,受访的中年人既认为中年时期最容易享受到幸福,同时也承认不幸福感更会在此时出现。

  35岁,走向波峰还是跌入波谷?

  中年,是幸福的波峰,亦是最不幸福的波谷?

  “2015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之“中年人幸福感调查”得出了上述看似“悖论”的结果。人在哪个阶段最容易有幸福感?近1/3的中年人选择了35-55岁的中年期。人在哪个阶段最容易不幸福?39.1%的中年人认为,中年是最不幸福的阶段。

  在慧明内观心理工作室专家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郑予禅看来,这样的“悖论”恰恰非常客观地反映了中年人的现状。

  “幸福感有多个维度。”郑予禅解释称,人到中年,从生理基础看,人的大脑发育和创造力达到一个峰值,有研究发现,在科研人员群体,中年是创造力极爆发的年纪,也更容易出成果,而在其他脑力劳动的行业中也有类似的结论。创造力本身以及它所带来的各种荣耀和个人价值的实现都会使人感受到幸福。另外,与25-35岁的青年人相比,在职场上,大部分中年人已经有了比较好的物质基础、社会地位和人脉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中年人缺少了年轻人朝气蓬勃的血性与斗志,但从心理发展阶段看,中年完成了成熟的过程,青年期的淬炼使得他们解决了自我同一性,找到并确定了人生的方向。更具确定性的生活与目标也会给中年人带来不一样的幸福体验。

  郑予禅强调,亲密关系是另一个支撑中年人幸福感的核心维度。大多数人在中年期之前完成了结婚生子这一人生大事,人生伴侣的确认、孩子的到来,使得中年人克服了青年期的孤独感,获得了人生的繁衍感。

  这仅仅是中年期的一个维度,在与之相对的另一端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情况。中年是连接生命初体验与人生尽头的关节,就像一个向前看向后看的十字路口,风景独特而丰富。

  最近,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政策研究中心完成的最新调查和数据分析显示,中年人最没有幸福感。这与《小康》调查的其中一个结论是一致的。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分析认为,夫妻通常在第一个孩子出生的前一年生活满意度最高,而在孩子出生之后开始下降,一直下降到孩子满六岁,直到孩子上学的年龄。自此以后,夫妻的生活满意度开始有微弱的上升,但总体仍然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直到人步入老年,幸福感才开始明显上升,并且可能在80岁左右再次达到顶峰。造成中年人幸福“低谷”的因素很多,但最关键因素是就业情况和经济状况。

  对于澳大利亚的这项研究,郑予禅认为与《小康》调查的一部分相吻合并不奇怪。她解释称,一是作为发达国家的澳大利亚和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因此对于幸福感的体验会出现一些差异;二是证明了中年的确是一个危机时期,无论哪国人都会小小地经历一把,若如澳大利亚的研究结果,幸福感在老年升至峰值,则说明在大多数人那里,中年危机最终被解决了。

  人到中年,没有“传说”中那样悲催

  “2015中国幸福小康指数”之“中年人幸福感调查”显示,中年人对自身的评价虽呈现出一定的负面性,但仍有平和与积极的一面。“身体状况不如以往”是他们认为形容中年人最为贴切的表达,排在第二至十位的依次是:平平淡淡才是真、拼不过年轻人了、上有老下有小、养儿育女、但求平安、忙忙忙、不惑、奉献、事业鼎盛。

  中年人对自身的评价其实与公众眼中的中年人并不完全相同,在“2015中国幸福小康指数”的调查中,《小康》请所有参与调查的受访者们都为他们眼中的中年人贴上了“标签”,结果被排在首位的是“上有老下有小”,位列第二至十位的“标签”则依次是:压力大、身体状况不如以往、为家庭拼命、平平淡淡才是真、感觉老了、养儿育女、青春逝去、心累、家庭美满。

  若把这些评价及“标签”按照积极、中性、负性进行分类,“养儿育女、奉献、事业鼎盛、家庭美满”可归为积极的一类;“平平淡淡才是真、上有老下有小、但求平安、忙忙忙、不惑、为家庭拼命”可归为中性的一类;“身体状况不如以往、拼不过年轻人了、压力大、感觉老了、青春逝去、心累”可归为负性的一类。

  按照这样的分类,中年人对自身的评价里,有3个积极的评价,2个较负性的评价;公众为中年人贴上的“标签”里,则有2个积极的标签,5个较负性的标签。

  中年人的幸福感受究竟如何?还要看中年人自己的感觉。“中年人幸福感调查”结果显示,七成(72.2%)中年人觉得,幸福是他们对于当下生活的真实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众为中年人贴的“标签”上,“压力大”排位第二,但这个词并没有出现在中年人的自我评价中;此外,排在第四位的“为家庭拼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压力大的表现,但这个词也没有出现在中年人的自我评价中。那么,中年人对于压力的感知程度是怎样的呢?“中年人幸福感调查”发现,67.5%的中年人认为中年人的确承受着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更重的压力,但这种“习以为常”的压力若不经提醒,则会被他们遗忘。

  “不一般”的女性中年危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的病区主任崔永华认为,中年危机是一种心理危机,指人们在中年时期,面对各种困惑或难以处理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无所适从、矛盾或不适应的心理状态。不论人们的财富多少、社会地位如何,到了中年,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感到幸福的缺失,这是一种必然现象。

  哪些因素对中年人的幸福感影响最大呢?“中年人幸福感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收入、健康、婚姻、家庭关系、社会保障。

  另外一道题则更为直接地给出了中年人的幸福感被“秒杀”的原因:父母身体不好、工作太累、婚姻不幸福、钱不够花、干不喜欢的工作,都使得中年人感到身心俱疲无所适从。

  郑予禅表示,从调查中不难发现,对于中年人而言,不论有多少不幸福的理由,归纳起来,还是集中在钱、家庭和健康这三方面,尤其是收入的多寡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幸福感。她认为,中年期对于钱的需求大量增加,这是因为中年人此时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无论在赡养老人、抚育子女还是维系自己的人际关系上,都有大量的矛盾需要解决,再加上促进个人成长和个人健康,其背后都难以离开钱这个作为经济基础的主角。

  而健康则是维系一切的基础,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同等重要。不敢生病、不能生病甚至生不起病,恐怕是一众中年的无奈。甚至,现今社会流传一种说法,“一次大病消灭一个中产家庭”。基于此,中年人对于强有力的保障渴求更为迫切。调查发现,提高工资水平、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和提高医保水平成为中年人减轻中年危机的重要保证。

  郑予禅提醒道,其实,中年危机在男女身上表现也不尽相同。英国政府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男性比同年龄的女性更容易陷入中年危机。其中,横亘在中年男人心中最难以逾越的坎儿就是事业的天花板效应。刚过完38岁生日的骆超供职于上海一家4A广告公司,每当同学们羡慕他能够学有所用时,骆超却一点被羡慕嫉妒恨的优越感都没有,反而会更失落。他说自己这些年来总是有种恐惧,被采纳的好的广告创意越来越多地出自“90后”之手,让他这个Team Leader“压力山大”,骆超越来越担心自己随着年龄衰老而丧失好的创意,说不定哪天就被“90后”一脚踩下去了。至于晋升,他更不敢奢望,高管位置区区几个,真是“僧多粥少”。

  当社会快速飞奔向前发展,一代又一代的人被贴上时代的标签,尤其是被称为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90后”进入职场,广阔的眼界与灵活的头脑确实让职场中坚“70后”和“80后”望而生畏。在郑予禅看来,当最早出生的一批“80后”步入35岁的中年门槛后,他们已经开始出现当下人们关注的中年危机。不过,郑予禅认为,中年是成熟的年龄,这时的年龄反而是一种优势,“90后”不够成熟,何必与他们相比?

  而且,对于事业的惧怕感与不确定性,在郑予禅看来,这种不上不下的悬空感并非是人到中年才有的恐慌。“事实上,这种害怕一直存在,他们被这种恐惧捆绑着生活,在中年时危机与害怕碰撞在一起,爆发了。”郑予禅说。

  尤其是中国女性,其中年危机也带有特殊性。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国家里,在近几十年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就包括女性的角色与自我定位。郑予禅认为,现在不少女性身上带有王熙凤的影子,她们从小习惯被父母当成男孩养,尤其是在独生女家庭,父母有意无意地会告知诸如“你今后就是家里的顶梁柱”等说法。但是另一个现实则是,在“女汉子”的成长过程中,许多传统家庭给予女孩的心理、经济等支持远不如给男孩的多。步入中年后,这类女性一方面希望做好事业,多赚钱,另一方面还要把家庭照顾好。要强,是这类中年女性的突出特点,但内心却缺乏安全感,她们内心更容易不平衡,容易对别人期待过高而抱怨,而发泄的对象常常是丈夫,例如将自己的不满转移到丈夫身上,将成功男人与丈夫作对比,并为此发生争吵。其根源,是这类女性成长期所受到的养育并不够充分而宽容,导致她们期待长大后获得更多的物质以及心理补偿,因此期待过高。

  “被赶着长大的女孩就容易将不满发泄给丈夫,从而造成现在一种特殊的离婚现象,其原因就是女人越抱怨,男人就会越躲。正所谓阴盛阳衰。”郑予禅补充道,从生理方面看,女性进入中年之后,尤其是在40岁到55岁,会陆续进入更年期,这一生理性的巨大变化也会带来或加重女性的中年危机。

  中年人的幸福需要“为所当为”

  危机,这个词拆开来看,一边是“危”,一边则是“机”,中年是危险但有转机的年龄。自身的优势能够帮助中年人客观评价自我,在参与“中年人幸福感调查”的这些中年人看来,他们这个年龄段最大的优势便是收入优势,他们相信自己正值事业的高峰。

  其实,中年还有另一项优势,对过往人生道路的总结,能够帮助他们得出新的感悟。此时,中年人对于幸福的理解恐怕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们对于一个完整和睦家庭的需求更胜以往。此外,拥有一个平和健康的心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以及享有自由,都排在了房子和钞票之前。

  正如郑予禅所言,中年期总是希望收入能够达到一定的峰值,但钱到了一定程度后,中年人的幸福感便与此关系不那么紧密了。家庭,尤其是婚姻成为中年人特别看重的东西。在此次调查中,提升中年人幸福感的因素排名中,婚姻排在了家庭关系之前。对此,郑予禅认为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也呈现出越来越重视核心家庭的趋势了。“在我们这个传统国家里,曾经人们更重视大家庭关系,而西方社会则是更重视由夫妻与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郑予禅说道。

  作为两性关系研究者,郑予禅认为,夫妻关系在核心家庭里应该居首位。尤其对于中年人,在郑予禅多年的心理咨询师经历中,这是一个婚姻非常容易出问题的时期。人们看重婚姻,重视家庭,这仅仅是非常美好的主观愿望,但客观来说,很多中年夫妻并不会经营婚姻。也因此出现了此次调查结果反映出的现实,在受访的中年人中,60%的人认为婚姻不一定能够带来幸福,28.6%的人认为一定可以带来幸福,10.7%的人认为不会带来幸福,还有0.7%的人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中年人的幸福婚姻应该包括哪些必要因素呢?参与调查的中年人给出了他们心中的答案,包容心、责任感、孝敬双方父母、物质基础、相互理解、换位思考、志同道合等,是他们最看重的婚姻相处法则。

  对此,郑予禅说,对比心最好不要有,这会招致夫妻间的不满与抱怨。她举了个真实的例子,前些天一位女士在微信推送的新闻上看到王健林再次以庞大的财富成为首富,她回到家里,便对在国企的丈夫发泄心中的抱怨。事实上,她的丈夫也非常优秀。最终,这位女士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对比产生不满,不满导致不幸福。

  “女性,不要做女汉子,还是应该要有些‘猫性’,柔软、满足、无为。”郑予禅如是说。另外,她也提醒道,对于中年人而言,一定要学会安住当下,学会沟通;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无论在工作还是家庭中,还需要学会“内观”,观自己心中的不满,观自己真实的想法,观自己的恐惧等等。

  如果说中年是调和青年与老年的中间地带,那么,在这个为事业与家庭奔走的年纪,中年人是如何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呢?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中年人都不再极端,超过90%的受访者努力让两者做到相对平衡。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中年人也非常乐于享受人生乐趣,和家人在一起、旅游、和朋友聚会、吃美食、运动健身、逛街购物、听音乐、带孩子、看电影等等,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都愿意尝试。正因此,当下的中年人中,36%的人从工作与生活中都能获得幸福感,33.5%的人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收获更多幸福,26.2%的人从工作中获得的幸福感更多,仅有4.3%的人无法从两者中感知到幸福。

  文|《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尤蕾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