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春天来临?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城市
  • 发布时间:2015-11-11 13:54

  江门正以“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强劲引擎,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勇于先行先试的拼搏精神,率先推出了培育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雏鹰计划”,多项措施在广东乃至全国均属首创,力促江门小微企业“升级蝶变”。

  5月31日,广东江门市在国家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联合开展的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评审中拔得头筹,成为全国15个示范城市之一,竞得6亿元国家支持资金,广东省当地也给予3亿元省支持资金。

  获得“示范城市”的称号,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小微企业,都获得了极大鼓舞。江门市市长邓伟根表示,成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城市是江门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并且已经把“小微双创”作为江门制造强市2020战略的重要引擎之一。而多位接受《小康》记者采访的小微企业主则认为,在此次评比中,江门获得第一名并得到国家6亿元支持资金,地方政府也给企业释放了一些优惠,希望以此点燃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服务的热情之火。

  对于小微企业主的诸多期待,地方官员表示认可,并表示进一步改善服务企业环境,而且正在摸索相关的新政策和新措施。江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春天真的已经来临?

  小微企业期待“升级蝶变”

  江门面积占珠三角1/4,东接广佛和深港澳“两大龙头”,是珠三角西进辐射大西南的重要枢纽,也是近年广东力推的珠西战略的策源地和主战场。2014年,江门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13.8%。而作为广东传统工业基地,江门拥有摩托车、纺织产业、水暖卫浴、绿色光源等2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小微企业是江门市的重要市场主体。数据显示,2014年,江门市共有小微企业法人单位31895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96%,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4年,小微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644.08亿元,占全市企业营业收入的47%,几乎占据全市的半壁江山。小微企业对地方经济最大的贡献还体现在就业上,它们是江门创造就业岗位的主要来源。2014年,小微企业从业人员51.1万人,占二、三产业全部从业人员的55%。

  另一项数据表明,江门拥有8个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11个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在广东省地级市中均位列第二。

  虽然整体上江门小微企业产品还无太多技术优势,但品牌塑造、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目前,已涌现一批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小微企业。2014年,全市小微企业注册商标2250件,占全市实有注册商标总数的7%;缴纳税金181568万元,占全市的4.7%;拥有授权专利数750个,占全市的13.5%;技术合同成交额6052万元,占全市的39.3%。除了传统的营销模式,小微企业还逐渐通过电商市场和直营连锁等方式不断开拓营销渠道,2014年共有直营连锁企业26家,共计396家门店。

  “江门超大企业很少,早些年‘大长江摩托’还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摩托车制造企业,最近几年发展也不是很好,但小微企业却特别多,江门政府将经济发展重心偏向小微企业也是对的。”江门蓬江区的一位企业主说。

  江门的华侨比本地户籍人口还多,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亲戚在国外。因此,江门又被称为“侨乡”,大量的华侨带着资金回到家乡创办实业,上述企业主认为,这也正是江门小微企业数量众多的主要原因之一。邓伟根表示,江门必须擦亮全国“小微双创”示范品牌,打造成以“江门特色、广东标杆、全国示范、国际平台”为全新内涵的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之都。

  作为“珠西战略”策源地和主战场,江门成为广东省唯一的全国“小微双创”基地示范城市,其发展态势更是被广东省委、省政府寄予厚望。7月1日,广东省长朱小丹在江门调研时强调,要把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作为江门优化发展的新抓手,进一步深化改革,释放小微企业发展动力和活力。

  江门市委书记毛荣楷也表态,江门要抓紧建立“小微双创”产业群、集聚区和示范点,力争3年内实现小微企业就业目标、创业目标、创新目标“三大突破”。

  无论是从市还是省的层面上,对于江门小微企业未来的发展,都寄予了很大的期望,而如何走好这一步,江门市委市政府可谓不遗余力。江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梁植朋向《小康》记者表示,江门在准确划定帮扶群体上下了功夫,在全国率先开展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系统性确定工作,并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地方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小微企业名录,推出扶助科技型小微企业措施。于企业而言,进入名录后有了权威公开的“身份”,可以“理直气壮”申请政策扶持,减少了准备各类认定材料的负担;于政府部门而言,落实扶持政策时有了具体扶持对象,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贴身”开展扶持工作。“目前第一批小微企业入库户数达36437户。”梁植朋说。

  江门正以“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强劲引擎,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勇于先行先试的拼搏精神,率先推出了培育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雏鹰计划”,多项措施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属首创,力促江门小微企业“升级蝶变”。

  优化小微企业“双创”环境

  “这两个月来,有好多企业的老板都问我,江门获得示范城市的称号后,准备给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发放5000元的补贴券,以后我们参加培训是不是就可以直接用券抵扣培训费而不用交现金了?”从事企业咨询培训的江门市标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广君对《小康》记者说,尽管政府的补贴券还没有真正开始发放,但众多的小微企业还是对此翘首以待。

  去年7月,由江门市中小企业局指导,江门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办,李广君的公司承办了“江门市中小企业精益管理丰田考察”活动。“当时组织了江门20家企业53名董事长、总经理、相关经理亲临广汽丰田现场,感受精益改善文化。”李广君说,这些有切身体会的活动,对企业老总们在提升管理水平方面带来了很大帮助。公司拥有全国知名的培训讲师数十名,而小微企业老板只需交纳不到1000元的费用便可参加,深得企业欢迎。

  但李广君也不否认,如果政府发放了5000元的补贴券后,相信参与培训的企业会更多,“因为补贴券只能用在企业服务抵扣,不可兑现。”

  江门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雷钧告诉记者,在江门市(含四市三区)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运营规范,符合国家和市产业发展方向的并录入江门市小微企业名录数据库的小微企业都可以得到补贴,服务券票面额度统一为1000元。单个企业在一年内一次性申请领取,领取总额不得超过5000元,在规定有效期内使用,过期作废。

  记者了解到,凡符合小微企业需求的,能够按照时间段或次数提供服务的方式核算价格的,均属于补贴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财税服务、信用评级、法律服务、电子商务、管理咨询、融资服务、培训服务、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市场开拓等等。有服务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可直接登录江门小微企业公共服务网(江门市政企通信息服务平台)在线填写江门市小微企业服务券申请。

  江门市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吴国民介绍说,领取到服务券的企业,可自主选择政府认定的签约服务机构购买服务项目,涉及政府行政收费服务项目的也可以用服务券进行抵扣。服务券以实际服务费用额为结算标准,不设找零,不予退回差额。

  但并非每一家提供服务的机构都可以参与使用服务券结算,必须是符合办法规定的服务机构向各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初审后推荐给市经信局和市财政局,经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评定后认定。“政府将在每个项目认定10家服务机构。”吴国民向记者介绍道。

  签约服务机构凭收取的服务券、服务合同及企业支付合同款的收费凭证(如发票,含扣除服务补贴券部分)到服务中心申请结算。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收到各签约服务机构的资料进行审核清算,服务总费用高于服务券总额的按收取签约服务机构的服务券总额计算,服务总费用低于服务券总额的按签约服务机构实际收费凭证总额计算。经审核无误后,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审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依据服务中心清算和核实的全年小微企业服务券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资金结算和拨付。

  新会一位不愿具名的家具企业主对记者却表示,服务机构要由政府指定,比如说会计事务所,全市有几百家,而政府认定的却只有十家,这难免存在“权力寻租”的空间,而且服务券每张限额1000元,也不能找零,“还不如直接付现金好!”

  记者在江门采访的多家会计事务所、咨询公司负责人都表示,为了能成为政府认定的服务机构,竞争压力很大,但操作细则还没出来,各家都在各显神通,在政府部门里找熟人。他们都认识到,服务券的诞生对于他们这些企业来说是一个大诱惑。

  事实上,江门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综合改革方面,正一步步探索,力争先行先试,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出多项措施。

  例如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江门在全省地级市率先实行工商登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在全省率先实施四大工商业务“同城通办”,在全省率先实行商事登记“双告知”模式,简化了程序、缩短了办事时限,大大方便了企业。

  “融资难是所有全国各地小微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江门市智慧助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彬说,“银行从来都是锦上添花,而不会雪中送炭”。为此,江门在全省率先推行小微企业“政银保”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银行对工业、科技型、农业类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在全省率先成立首个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服务中心,为初创期和轻资产的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纯信用的融资贷款服务,目前已发出承保同意书的业务接近2000万份,已为十余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超过1000万元;在全省率先开展小微企业外部信用评级,依托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创新引入权威信用评级机构对中小微企业进行外部评级,有效实现了信用评级数据共享和评级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已有624家中小企业与评级机构签订协议,其中381家企业完成评级,获得贷款166亿元,比评级前增加40亿元,减轻企业利息负担6468万元。

  特别是在审批改革方面,江门在全省乃至全国首创“1+3+N”的开放型清单体系,规范了涉企收费,厘清了市、县两级政府以及各级政府内部的权责关系,明确了政府与企业、市场的活动边界。此外,江门在全国率先开通“微市长”公众服务平台和全省首个政企信息互通平台,促进服务便利化,并在全国率先建立“邑门式”行政服务中心,融合社区网格化管理和网上办事,涉及公安、社保、民政等15个部门的385个行政服务事项,形成“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公共服务模式。

  通过全面深化体制改革,江门已渐渐成为“小微双创”的乐土。邓伟根表示,成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城市是江门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

  “这些探索和创新,最终目的是要为小微企业提供‘一门式’便捷服务,创造‘收费就低不就高、办事就简不就繁、服务就近不就远’的良好营商环境,以顺应小微企业对政府简政放权的期望和诉求,推动小微企业发展壮大。”邓伟根说。

  文|《小康》记者 刘建华 广东江门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