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乱”终弃 跳舞的大象不带PC

  “咣、咣、咣”,1980年的一天,脚蹬蜥蜴皮牛仔马靴的一名男子掠过办公室,满脸兴奋。这天,公司已决定把开发PC的项目交给了他。他是哪个公司的员工?惠普、IBM,还是苹果?

  2010 年8 月底,记者把这个问题放到自己的微博上,无人能够正确回答。

  实际上,此人是IBM 的Don Estridge,IBM PC部门的首任负责人。

  高射炮不打蚊子

  “才开始做这个项目,我就觉得自己好像已经延误了3个月。”面对IBM员工的质询,比尔·盖茨舒展了一下被领带勒得有点紧的脖子。

  为了表示对IBM的尊重,盖茨在第一次和IBM 打交道时特意穿上了西服。他深夜飞赴Don Estridge所在的城市,次日清晨等一家商店开门后买了条领带,戴上后匆匆奔赴IBM PC开发小组驻地———一个漏水的仓库。

  这是1980 年9月的一天,IBM 想让盖茨和他的32人组成的微软公司为自己的PC研发操作系统。

  当时,高度集中的大型机运算业务正慢慢向小型机和PC 分流,这无疑动了IBM 的奶酪。IBM 高层对此很恼怒,称他们为“寄生虫”,但当时IBM 正被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法上着紧箍咒,不敢踩扁那些“寄生虫”,当然也不屑与“虫”共舞。为了证明自己的技术实力,IBM于1975年研发了IBM—5100微电脑。这台电脑重30磅,配有5 英寸显示器,售价高达5000美元。这完全一个“票友”的做派,其市场反应可想而知。

  IBM公司几乎从上到下都认为PC 是个低档玩意儿,不值得投入精力参与。只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就是Don Estridge。他效力IBM 多年,但并不得志,还差一点被炒了鱿鱼。Don Estridge的行事做派与IBM 传统员工很不一样———别人都是西装革履,他却喜欢穿着蜥蜴皮牛仔马靴游荡。

  早在苹果I 型电

  脑问世之初,Estridge就被这台简陋的机器迷住了。在IBM 的一次会议中,他拿出报纸,指着上面的广告,提议为IBM 技术人员购置一批苹果I 型产品,以方便编写微机程序。高管认为他疯了,他们认为IBM就是生产计算机的,不可能去买别人的同类产品。于是Estridge 私下买了一台苹果I型电脑独自进行研究。

  随着苹果II 型电脑出现在市场上,并且销售量每月超过千台,IBM 再也坐不住了。

  IBM的实验室主任提议打破常规,秘密组织一个精干小组,在一年内搞出PC 来。甚至为了应对苹果创业时的仓库文化,他们刻意选择了一个曾经是仓库的办公场所。Estridge因为风格另类,被选作项目负责人。他们的目标是超越苹果。

  IBM技术实力雄厚,配套工厂齐全,但那是为IBM 大型机准备的。Estridge 一改常规做法,决定不再采用“高射炮打蚊子”的做法来开发PC,而是直接向供应商购买最便宜的元件,IBM 只做成品的组装工作,并与盖茨合作,预先在电脑里安装DOS 操作系统。当时的微软尚处于草创阶段,IBM 的青睐让他们受宠若惊。

  1981年8 月,第一台IBM PC 诞生了,IBM准备为此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8月11 日晚上,Estridge看着忙碌的小组成员,有些心神不定,他把一个助手拉到一边,不无忧虑地问:“你说,明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人来吗?”

  野小红帽欢迎大灰狼冶

  1981 年8 月12 日,IBM PC 如期推出。

  Estridge 担心的新闻发布会无人出席的场面没有发生,但也没有人表现出过多惊奇和兴奋,倒是乔布斯在《华尔街日报》做了一整版的广告,内容是一行通栏大标题:“欢迎IBM,严肃点”(Welcome IBM,Seriously)。

  “那广告词就像是小红帽欢迎大灰狼,公鸡欢迎黄鼠狼一样愚蠢。”后来苹果的继任董事长沉痛地对这个广告做了这样的评论。

  IBMPC诞生数月后,势头迅速压过风头正劲的苹果。乔布斯为了反击IBMPC,匆匆推出尚不成熟的苹果III,但因质量问题惨遭失败。

  1983年1 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破天荒地将PC 列为“年度风云人物”,配图用的就是IBMPC。《时代周刊》写道:“有时候,在一年中最有影响力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过程;而且整个社会都普遍认定,这一过程将改变所有其他的进程……因此,《时代周刊》将PC选定为1982年的年度人物。”

  比尔·盖茨曾称,Estridge 是他在IBM 公司中可以推心置腹的人。虽然两人时有激烈分歧,但Estridge 是少有的可让他折服的对手。这话是盖茨多年以后变得势大力沉时说的,当时盖茨和他的团队唯Estridge马首是瞻,根本没有资格称之为对手。

  IBMPC销售一路攀升,到1985年售出了超过100万台。PC事业部成为了年收入达45亿美元,拥有上万员工的IBM的大部门。

  但是暗流在涌动。在这一段时间里,所有的报纸报道的都是PC,到处都是Estridge的照片,似乎这位中层经理已成为IBM 最重要的人物。而且,Estridge始终不让自己的部门与IBM 其他部门结合,不和IBM 的销售队伍合作,不愿意向IBM 内部购买零配件。这引燃了公司上下的嫉妒之火。

  1985 年初,Estridge 升职调任,这可以解读为明升暗降。3 月,满头飞霜的Estridge 在一个聚会上向手下道别,含着满眶泪水的全体人员两次站起来,鼓掌良久。对于这次调任,IBM PC部门的员工宁愿相信这是IBM 总部对Estridge 委以重任,日后他会带领IBM PC部门再攀巅峰。而且Estridge 对IBM 的忠诚早已得到证明,他曾回绝了乔布斯为他提供的苹果总裁职位的邀请,这个职位能让他获得每年100 万美元薪水加100 万美元分红。

  IBM PC 员工泪水横流,但梦还在。

  可是,噩耗很快传来。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1985 年8 月2 日,Estridge 和其太太乘坐的191 班机试图在暴风雨中降落时失控,两人不幸丧生。

  1985 年10 月17 日,英特尔386 处理器发布,但IBM 却还在286上打转,没有进军386的迹象。英特尔几番恳求,也无进展。其中的缘由在几年后水落石出,原来IBM 内部当时正在开发自己的286,同时也在发展专属的16位操作系统OS/2。这就不难理解IBM 为何不愿意接受386了。

  IBM 的传统之一是尽量自行研制所有的部件和系统,从处理器、内存芯片、主机电路板到系统软件。Estridge 离去后,IBM再次走上了眼睛向内的窠臼。IBM 的拒绝对英特尔是个重大的打击,但这种挫折感很快传递回IBM,因为IBM 很快从康柏公司的成功中发现了自身的严重失策。早在英特尔开发386 的同时,康柏就在着手设计386计算机。1987年元旦刚过,386计算机突然成了市场的抢手货,386 处理器的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

  经此一役,英特尔不需要再仰IBM 的鼻息了,真是“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雨变化龙”。

  那么,此时IBM 是否领悟到了Estridge 对包括英特尔在内的零部件供应商的驾驭之道的高明呢?似乎没有,Estridge 也没向人传授这些。当年他做出“开放”和“兼容”策略时,想必也想好了驾驭之道:Estridge 在研发IBM PC 时,最合适的处理器有2个:一个是英特尔的8086芯片,另一个是摩托罗拉公司的68000芯片。

  摩托罗拉的芯片技术更先进,程序编写也更方便,但Estridge选择英特尔。

  一条蛟龙归海去,一匹野马欲离槽。1985 年,Estridge 的继任者洛伊代表IBM PC部门和微软达成一项协议,两家联合开发OS/2操作系统,在未来许可使用费的分配上,IBM 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随意安装,几乎分文不费,但允许微软公司向其他电脑厂商收取OS/2的使用费,即微软公司可以向IBM 以外的公司出售两家联合可发的操作系统。洛伊几乎不假思索地同意了。微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了原始积累,然后纵身一跃,脱钩而去。

  IBM 此后在操作系统上曾投入巨资研发,但在1990 年产品推出后不久即败北。1991 年前后,苹果联合IBM、摩托罗拉,开发了一个叫Power PC 的新芯片,也没有取得成功。

  “当我加盟IBM 的时候,这两家公司(微软和英特尔)已从IBM 手中夺走了(PC)行业的最高控制权。”1993年4 月1 日,郭士纳就任IBM 董事长兼CEO,面对IBM PC面临的尴尬局面,郭士纳这样感慨道。

  IBM 决心要摆脱这一局面,郭士纳在《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一书中提到:“我们的赌注就是:在未来的10年中,顾客将逐渐看重那些能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即能够将各种供应商所提供的电脑零部件进行整合的技术方案,以及(也是更重要的)能将技术整合到一个企业流程中的公司。我们还打赌:

  芯片速度、软件版本、专有系统以及其他类似的东西都会衰亡,而且过一段时间以后,信息技术产业也将变成以服务为主导产业,而不是以技术为主导的产业。”

  打短工的成了东家

  “(IBM)好比一个要过豪华生活的老头,靠三个儿子来供养,大儿子是做银行的,二儿子是搞房地产的,三儿子是炸油条的。

  尽管三儿子油条炸得不错,但是要承担这个责任很困难,所以IBM愿意把它分出来,好专注做其他的业务。IBM像是穿着西装在卖油条,尽管IBM的PC业务是可以赢利的,只是它不应该在IBM,因为这样摊销太重导致亏损。”柳传志2004年12月这样说。

  联想与IBM发生初次交集的时间可以上推至上世纪90年代前后,当时联想尚处于创业初期,迈着其“贸工技”策略的第一步:贸。联想曾是IBM某些产品线的代理。

  1990年联想在《中国计算机报》上的一则广告中称:“在世界上,IBM 代表着计算机发展的方向。在中国,联想集团和IBM 一道为您提供PS/2(IBM的一种286 电脑)的超质享受。”此时,联想已推出了自己的青涩的自有品牌———联想286电脑,但还未担纲演出。

  1996 年5 月,苹果、IBM、网景、Oracle和SUN 五家厂商在旧金山成立网络计算机联盟,联合公布了NC 的工业标准,全球有70多家厂商表示愿意加盟,但其中没有微软和英特尔。IBM 以此想改变Wintel联盟控制下的PC 产业格局,虽以失败告终,但其转型决心没变。

  1995 年6 月,IBM 以35 亿美元购并Lotus公司。当时这是软件产业最大的并购案。进入21 世纪,IBM加快了并购步伐,将数十家软件公司纳入自己的软件部门,形成了最大商业软件产品组合。

  而PC 部门则是IBM 打算甩掉的部分。“在这个行业当中,我们不是特别有竞争力。”IBM 高级副总裁兼软件事业部总经理Steve Mills 曾这样对《中国计算机报》记者说。

  IBM开始聘请美林证券公司帮助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买家。2003 年10 月前后,美林证券公司将联想列到目标收购者的第一位。

  “开始的时候,双方都有些怀疑。”美林证券负责此案的亚太区兼并与收购部主管戴凯宁说。有人认为联想是在冒险,“不冒险怎么办,不冒险窝在中国也是不行的,不突破慢慢就只有萎缩。”柳传志曾这样说。

  谈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IBM 接触的不止联想一家。据称,在确定联想为最终谈判对象之前,美国一个财务投资人对IBM PC表示出了浓厚兴趣,其开价也与联想相近。日本一家公司也与IBM 接触过。

  IBM 最终还是选择了联想。有分析人士称,IBM 选择联想,是因为联想比较“单纯”,在收购IBM PC 后,联想仍处于其“贸工技”战略中“工”的阶段,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冲击IBM 利润丰厚的高端产业。

  2004 年12 月8 日,IBM 与联想正式公布资产购买协议,拥有30年历史的IBM PC(从1975年IBM 推出微电脑开始计)自此画上休止符。

  IBM CEO Sam Palmisano 在给IBM 员工写的一封信中称:“今天,计算机和它的使用再次发生了大规模变化———我们将其描述为按需要(而产生)的业务。摆在IBM面前的是巨大无比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投资了数十亿美元,加强我们在硬件、软件、服务以及核心技术方面的能力,重点关注公司转型。”

  智慧地球序曲钥

  IBM打算成为智慧地球的大脑,IBM 全球高级副总裁兼软件集团总经理SteveMills 在2010年3 月23 日于西安接受《中国计算机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

  60 多年前,IBM 曾立志成为全球的计算中心。1943年,美国IBM 公司总裁托马斯·沃森预言:“我认为也许5 台计算机就能满足全世界的需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