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外来工而设的“大学”——记扎根城中村的广州市三元里社区大学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城中村,城镇化,外来工
  • 发布时间:2015-12-17 17:54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加快,农村的青壮年几乎都来到了城市。三元里作为广州典型的城中村,正是他们落脚的“第一站”。如何融入社区,如何获得教育是外来工最关心的问题。由此,三元里社区大学应运而生,让外来工圆大学梦,重获自信,成为城市人。

  在三元里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景象:狭窄的马路两旁开满了个体经营店,化妆品、皮具、印刷为三大主要行业。大量外来人口聚居,不少是一家大小都迁移于此,并以租房居住为主。数据显示,三元里村户籍人口为13341人,而常年流动人口则超过10万人。其中,工商小业主就达1.5万人。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几乎都离开了农村,来到城市。这么大一个群体如何融合城市成为了重要议题。“由此,我们开始关注城镇化过程中的进城农民,并在三元里这个众多外来人口的聚居地成立了专门针对外来工的三元里社区大学。”三元里社区大学执行校长、广州市法泽城市与公益研究中心理事长吴治平说。

  为什么要建社区大学?

  2015年6月15日,在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街道松柏中街83号附近围满了人,只见一张印有“社区大学”字样的红纸贴在一块可移动的黑板上。上午9点,全国首家社区大学--三元里社区大学举行了简朴的揭牌典礼,尽管设备简陋,但很多外来工与本地居民都兴奋地拍照留念。从此以后在三元里这条城中村里,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大学”。

  在建立社区大学的想法之前,吴治平受到了广州市社会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社工委”)的邀请,让广州市法泽城市与公益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法泽中心”)完成《广州市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组织体系调查》。她了解到,外来人口众多,但为他们服务的组织却比较少,且大部分是强调维权的机构。

  “现在很多地方都有搞外来工大讲堂之类的活动,但都很难找到外来工参加。因此,我们强调‘以社区为本’,希望为外来工服务时,机构和人员一起扎根社区,与外来工建立关系,让他们愿意参与其中。”吴治平说。

  过后,法泽中心又做了一系列调查,发现外来工最重视的是孩子教育问题,于是便策划了亲子早教班、文艺活动等融入社区。但吴治平发现,只有孩子们得到学习,并不能改变这个社区。唯有外来工也得到再教育,愿意参与社区建设才行。“因此,结合‘社区’与‘教育’两方面,我们建设社区大学,帮助外来工融入社区,融入城市。”

  实现外来工的大学梦

  在美国、澳大利亚、台湾等地,它们都有建立社区大学的先进经验。而三元里社区大学在建立之时也有参考。以澳大利亚的社区大学为例,不同地区的社区大学着重点会不同。例如在城市中心的社区大学课程就比较贴近中产阶级,例如说如何打高尔夫球。但城市边缘的社区大学,它们就比较着重于技能培训。

  广州市法泽城市与公益研究中心秘书长魏微介绍,三元里社区大学主要参考澳大利亚与台湾的模式。“这两个地区的社区大学的课程基本都是根据本社区的需要来设置的,非常贴合社区居民的生活。只要社区大学人气足,居民都喜欢并从中获益,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从三元里社区大学夏季课程可见,针对外来工最为关心的教育问题,大学开设了流动儿童早教课程和留守儿童亲子教育课程;针对城中村卫生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大学则开设了垃圾不落地环境教育与行动课程;针对外来工技能提升需要,大学开设了《讲出你的故事:外来工生活写作技能培训》课程等。除了普通老百姓,三元里社区大学还为专职人员开设了居委会主任班和经济联系社长班。

  有人质疑,三元里社区大学为外来工和本村居民提供社区教育,但不计学分,不发文凭,也不授学位,这是否会影响到社区居民的参与?

  对此,吴治平说:“尽管我们不计学分,不发文凭,但我们会发结业证书。对于外来工来讲,心理上已十分欢迎,也算圆了他们的大学梦。另外,我们所邀请的老师也是真正有资质的专家学者,例如在《讲出你的故事:外来工生活写作技能培训》课程中,我们邀请了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李昀、华南理工大学讲师荣榕讲课。社区大学的课程比起一般的活动所邀请的人更专业,更有影响力,因此能吸引更多人愿意参加。”

  融入城市重获自信

  11月16日,来自湖北洪湖的游兴财带着双胞胎孙子来到三元里社区大学上亲子早教班的课程。周一到周五的早上8点半,他们都会准时来到这里。“大家好,我叫丹丹,很高兴和你们一起上课。”一个小孩奶声奶气地介绍道。

  “我们都是外来打工的,孩子在这边没什么朋友,因此都比较封闭,但上了亲子早教班就好多了。一方面,小孩可以一起玩,所以变活泼了,懂礼貌了;另一方面,要和孩子一起上课,家长之间交流多了,也更懂得如何教孩子。”游兴财说。

  这只是三元里社区大学帮助外来工及其孩子转变的一个缩影,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留守初中生暑期成长班结束之后,一直比较内向的蔡彩在她的QQ状态上写了一段感想:我刚来广州不久就认识你们,一开始的时候比较害羞,不敢说话。慢慢了解你们,我开朗了许多。第一次和你们讲自己的故事,第一次一起去麦当劳吃东西,第一次去广州科技馆参观,太多的第一次都无法忘记。谢谢老师们帮我们这些留守儿童建立了第二个避风港,希望下次还能和你们度过愉快的假期。

  而参加《讲出你的故事:外来工生活写作技能培训》的李美珍本来是一个不懂表达,并因为文笔不好而羞于写作的人。但到了课程最后,她却代表整个写作班发表了《写作班心得》。

  “如果你问我哪一件事印象最深刻,我真答不出来,因为让人感动的事太多。这不只是一两个人的改变,而是整个团体在改变。在社区大学的学习中,他们不单自信心变强,而且愿意因着自己的改变去帮助更多的人,例如去参与志愿活动,参与社区议题讨论,从而融入社区、融入城市。”广州市法泽城市与公益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婷婷说。

  据悉,三元里社区大学项目已被纳入由广州市社工委牵头的广州市基层协同治理平台创建试点项目。另外,“三元里社区大学:外来工社区融入实验项目”还纳入了由广州市民间组织管理局主办的广州市第二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

  广州市社工委社会组织工作处处长郭炳发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说:“过去我们接触到的大多是传统文化教育学堂,但是作为完全针对外来人口的社区大学,我们也是第一次接触,这是很创新的项目。另外,我很佩服三元里社区大学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就初见成效,而且获得广泛认同。”

  《小康》记者 麦婉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