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打造软硬一体生态圈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微软,互联网+,云计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24 11:50
——深圳市人民政府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12月14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领域开展研发与应用,并在软硬件一体生态系统建设,支持创新企业孵化、人才培养、智慧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你不是败给了这个市场,而是败给了这个时代。”
近日,一篇网络热文《别了,华强北;别了,电子元器件!》一夜泪爆朋友圈。这位在深圳电子一条街——华强北,打拼超过十年的“大叔”,最终选择退了柜台,回了老家。正如他文中所承认的那样,他输给了这个时代。
别了,华强北!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终究会褪色。
那么这个时代究竟属于谁,究竟需要什么?
12月14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领域开展研发与应用,并在软硬件一体生态系统建设,支持创新企业孵化、人才培养、智慧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助力深圳打造有利条件和环境,支持微软中国在深圳的战略布局和微软软硬件一体化生态系统创新发展。
深圳和微软的战略合作至少预示着三大时代特征。
首先,微软与深圳将深化在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推动深圳信息产业生态和本地合作伙伴的升级转型,加速深圳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产业格局。
其次,以深圳完整的硬件制造产业链为基础,推动物联网、智能穿戴、移动平板硬件设备和相关软件应用的设计、研发、制造,以深圳智能终端产业链为核心打造软硬件一体化生态系统,助力深圳制造业的智慧升级,提升深圳广大本土中小企业面向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最后,结合微软品牌、技术、平台的影响力,在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等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全面加速深圳教育生态升级。
记者认为,这项合作无疑向外界展示了三个重要信号:软硬一体的终端体验或是突围路径、新的移动格局成为中小企业创新机会、深圳创客经济在全球的价值凸显。
软硬融合的终端时代
这可能不是新闻,软件定义早就被认定是IT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在智能终端领域,软硬一体则让更多人获得了良好的体验。在PC时代,微软和英特尔的Wintel联盟就称霸多年,两者协同升级,是不折不扣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故事主角。虽然安卓成功的商业模式率先在移动端撕开了缺口,但采用软硬一体的苹果无疑被认为是移动设备中体验最好的产品。
微软为此也做了Surface。
这一开始广受业界质疑:一个只有鼠标、键盘的“玩票型”软件企业,真的会比PC笔记本企业更专业吗?几年下来,Surface成了苹果Macbook之外的又一种很酷的选择。尤其当微软智能眼镜HoloLens向世人展示时,高呼“黑科技”也大有人在。几年下来,没人怀疑微软的硬件能力,软硬一体甚至再次体现了微软的创新形象。
这条路可不可以复制?深圳的创客,创新中的中小企业,是否可以在移动大潮、可穿戴大潮、物联网大潮来临的产业变革时期,也通过软硬一体的方式,冲破现有PC时代的企业格局呢?深圳市和微软中国打造的这种软硬一体的生态圈,让中小企业也能够通过全新的技术合作方式进入市场,无疑是冲破格局的一大重要选择。
新格局下的新机遇时代
在全球科技企业中,不少企业在创新中爆发,又在下一轮创新中沉沦。这对于小到十来个人的创业企业如此,对于大到如微软这样的企业亦然。
微软这个曾经在“Wintel”PC时代滋润多年的企业,在移动大潮来临之际,也经过了漫长的战略转型。自从近期微软发布Windows 10之后,PC和移动设备如何融合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那么,现在的智能终端格局如何?
深圳的创新企业,在智能终端领域终究需要站队。相比较为成熟的安卓生态,Windows生态企业可以随微软一同迅速成长;相较于苹果iOS较为封闭的生态,Windows生态企业在产业链上的主导空间更多。
因此,根据今天深圳和微软的战略合作协议,持续加大在深圳基于Windows 10为核心的智能终端产业链的创新投入是重要的一项内容。无疑,微软在深圳中国技术生态圈(CTE)和微软亚洲硬件中心(MACH)也将作为支持实体,在中国扮演新阶段的新角色。
创客经济的创新时代
扎克伯格在学校里就创建了脸谱Facebook,乔布斯甚至辍学创立了苹果公司……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下,中国的创客也开始跃跃欲试,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励志的故事,不仅仅是资本市场“砸下”的资金,他们更需要合适的乐土。
而深圳,依旧是有理想的青年追寻梦想创业的乐土。只是他们无需与老一辈一样,在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商业环境中创造自己的买卖传奇,而是以一个时髦的代号“创客”在这里享受前人铺垫好的产业配套、良好的人才输入、成熟的商业环境,他们仅仅需要做的就是创新。
通过多年OEM、ODM的硬件设计和制造,深圳吸引到了一大批拥有创新思维,具备创新能力,并极具战略眼光的人才。这里聚集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显示技术、可穿戴技术等方面的优秀人才,从产业体系到供应链配套全球任何地方都难以匹敌。
这样的土壤,这样的人才,需要的是真正的技术合作,这是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城市向全球抛出的橄榄枝。相信在未来,不仅有微软,会有更多国际性企业以全新的方式聚集在这样一个创新之都。
你可以饱含深情道一声“别了,华强北”,然后去热情拥抱深圳华丽的转身。
从微观视角看,深圳在那里,企业和个人在这里来来回回;从宏观视角看,时间在那里,城市和国家也在历史长河中起起落落。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终究会被淘汰。
但是,人生能有几个十年?
本报记者 陈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