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灯,101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交通灯,交警
  • 发布时间:2015-12-26 14:56

  为了遵守秩序,上海居民可能一生要在红灯前等待127天

  101年前,世界上第一个电力交通灯在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105号街上诞生。这盏彩灯,从此缔造了世界的一种规则。

  早在19世纪末,英国曾尝试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交通煤气灯,但因为工作时发生意外爆炸,被放弃使用。

  从技术上说,克利夫兰市的电力交通灯并没有什么创新,在同时代的其他地方,铁路上已经出现了类似装置,但它之于20世纪的道路演变史却意义重大。

  在这之前,道路状况是混乱的,到处是马车、商贩和行人,交警需要站在混乱街道的中央,扯着嗓门、挥舞手臂来指挥交通。正是这种信号灯的出现,催生了可控的、高度自动化的道路,并使之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路”。

  最初的交通灯只有红绿两种颜色,黄灯是在多年后才出现的。

  有一种说法,认为黄灯的发明者是中国人胡汝鼎。1927年,他在过马路时萌生了这个想法,但很快这种说法就被证实不准确。早在胡汝鼎“发明”黄灯7年前,美国警察威廉·波茨发明的红黄绿三色交通灯,就已投入使用。

  秩序的建立,就一定伴随着挑战。闻名世界的“中国式过马路”讲究快狠准,“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红灯绿灯都一样。在央视2012年的一项统计中,某十字路口1小时内有600人闯红灯。

  也有专家指出,一句“素质差”并不能对闯红灯现象盖棺定论。同济大学交通研究课题组在2008至2010年对上海和杭州进行了一项有关闯红灯的研究,结论是:如果红灯时间超过了行人可忍耐的程度,就会导致闯红灯等行为。

  德国人的忍耐限度是60秒,英国人的忍耐限度是45秒……杭州和上海人的忍耐限度竟高达70-90秒,而上海主要路口的等候时间往往在180秒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40秒到300秒。

  这漫长的等待意味着什么?

  据一位知乎网友计算,一位上海市民,可能一生要在红灯前等待127天

  (赵晓槐荐自《博客天下》)

  徐欧霞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