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作文素材,楷模,智者
  • 发布时间:2015-12-26 15:01

  [编者按]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素材的积累是基础。本刊推出一系列经典作文素材,为即将走向考场的莘莘学子加油加分。

  “问文哪得妙如许,惟有素材活水来。”愿广大考生厚积薄发,活学活用,以期文思如泉涌,挥笔若行云。用生花妙笔,绘锦绣前程。

  爱心不是偶然的

  □佚名

  在波斯尼亚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个名叫弗西姆的妇人,她有两个可爱的儿子和一个善良的丈夫。她的丈夫在奥地利工作,有一天,她丈夫从奥地利带回两条金鱼,养在鱼缸里。

  不久,波斯尼亚战争爆发了,弗西姆的丈夫为国家献出了生命,而战火也毁灭了他们的家园,弗西姆只好带着孩子到他乡逃难。临行前,弗西姆并没有忘记那两条金鱼,因为那也是两条生命啊,而且还是丈夫给自己和孩子的礼物。她把金鱼轻轻地放入一个小水坑里,然后出发了。

  几年以后,战争结束了,弗西姆和孩子们重返家园。而家乡仍是一片废墟。弗西姆不知道怎么才能使自己的家重现生机。

  忽然,她发现在她曾放入金鱼的小水坑里,浮动着点点金光,原来是一群可爱的小金鱼。它们一定是那两条金鱼的后代。弗西姆突然间看到了希望,她像看到了丈夫的鼓励。她和孩子们精心饲养起那些金鱼来。她相信,生活会像金鱼一样,越来越好。

  弗西姆和她的金鱼的故事逐渐流传开来。人们从各地赶来,观赏这些金鱼,当然,走的时候也不会忘记买上两条带回家。也许,那金鱼象征着希望。没用多长时间,弗西姆和孩子们凭着卖金鱼的收入,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们无法预言金鱼的繁衍,那是偶然的。但是,爱心不是偶然的。爱心不管在哪里开花,终究有一天会在那里结出果实。

  不要放弃任何表达爱心的机会,哪怕只是拯救两条金鱼。

  适用话题:生命、爱心、平等

  (乐可林荐自《新家庭》)

  美国青少年心中的楷模

  □奥·希尔高斯

  什么是美国人心目中的青少年楷模?这个问题的答案千奇百异。然而在当今美国,却有一种传统性的形象,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18岁的约翰·汤姆森是一位美国高中学生。他住在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场。1992年1月11日,他独自在父亲的农场里干活。当他在操作机器时,不慎在冰上滑倒了,他的衣袖绊在机器里,两只手臂被机器切断。

  汤姆森忍着剧痛跑了400米来到一座房子里。他用牙齿打开门栓,爬到了电话机旁边,但是无法拨电话号码。于是,他用嘴咬住一支铅笔,一下一下地拨动,终于打通了他表兄的电话,他表兄马上通知了附近有关部门。

  明尼阿波利斯州的一所医院为汤姆森进行了断肢再植手术。他住了一个半月的医院,便回到北达科他州自己的家里。如今,他已能微微抬起手臂,并已经回到学校上课了。他的全家和朋友都为他感到自豪。

  美国人为什么喜欢汤姆森呢?有的说,他聪明,用铅笔打电话,还会用嘴打开门。有的说,他喜欢干活,我们喜欢勤劳的人。还有的说,他身体真棒,一定曾努力锻炼身体,不然早就没命了。

  一位学者概括了这些人的回答,人们除了佩服他的勇气和忍耐力外,还有一种独立精神。他一个人在农场操作机器,出了事又顽强自救,所以他是好样的。

  独立、勇敢、坚毅、不懈地与自然界抗争,这大概是美国从殖民时代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这一传统在吸毒、抢劫、性混乱泛滥成灾的美国社会,仍然存活在美国人的精神里。

  汤姆森的故事里还有这样一个细节,他把断臂伸在浴盆里,为了不让血白白流走。当救护人员赶到时,他被抬上担架。临行前,他冷静地告诉医生:

  “不要忘了把我的手带上。”

  适用话题:独立、勇敢、坚毅、与厄运抗争

  (易沛华荐自《文苑》)

  永远也不会老

  □李正华

  当一个91岁的老太太被问到,为什么她能活得那么长寿时,她笑着回答:“我想,上帝在考验我亲属的耐性。”

  何时才算老呢?在什么样的年龄,我们会放弃呢?

  在93岁的时候,英国著名的作家乔治·萧伯纳创作了《牵强附会的寓言》。

  在90岁的时候,西班牙的天才画家帕布罗·毕加索仍然在绘画和雕刻。

  在89岁的时候,美国著名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在纽约的卡耐基大厅演奏他最杰出的一场音乐会。

  在82岁的时候,邱吉尔完成了四卷作品《讲英语人们的历史》,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完成《我不能沉默》。何时你才算老呢?只有到那天,你真的没有什么可以付出的时候。让人觉得欣慰的是:这天永远不会到来!

  适用话题:梦想、生与死、持之以恒、生命的意义

  (巫妙如荐自《阅读与鉴赏(高中)》)

  黑夜是何时结束的

  □朱芳

  有一个智者,他的身边有一大群慕名向他拜师学艺的学生。一天早上,天还未亮,四周一片漆黑,智者问了他的学生一个问题:“你们谁可以告诉我,什么时候才可谓黑夜的结束、白天的开始?”

  学生们面面相觑,这时有一个比较机智的学生说:“是不是可以说,当你能看见前面走过来一个动物,并能分辨出它是一只绵羊还是一只山羊时就是黑夜的结束,白天的开始?”

  智者摇摇头。

  另一个学生说:“那是不是当你能看见远处的一棵树,又能说出那棵树是无花果还是桃树时,就是黑夜的结束,白天的开始?”

  智者继续摇摇头。

  学生们在一阵猜测过后,终于忍不住,便问智者:“老师,那您说黑夜是什么时候结束的?”

  智者平静地回答:“当你无论看到一个男人或者女人的脸,都能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时,黑夜就结束了。如果你做不到,那么无论何时,你的心都在黑暗之中。”

  适用话题:光明、心灵、爱心、自我与他人

  (段采灵荐自《青年文摘(绿版)》)

  蜗牛与它的大海

  □庄晓明

  有一只蜗牛,很想去见识一番大海。

  然而,它计算了一下,悲观地发现,如果按照每日的爬行速度,它的寿命只可能爬完四分之一的路程。

  “但是,”它又换了一个角度,自言自语道,“能否到达大海,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对于许多到达大海的人来说,大海反而离他们更远了。”

  “因此,大海或许只存在于向着大海的行进之中。”这只蜗牛继续自言自语道,“如果我现在向着大海迈开了第一步,那么,我就攫取了大海的一部分,尽管微不足道。但是,我如果坚持着向大海行进了四分之一的路程,那么,我就拥有了四分之一的大海——对于一只蜗牛来说,这已经够了。”

  于是,这只蜗牛踏上了大海之程。

  适用话题:奋斗、享受过程、生命的价值

  (麦芷兰荐自《非常可乐》)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