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未必知道的白求恩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白求恩,疟疾,医学
  • 发布时间:2015-12-26 14:57

  在众所周知的标签外,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人已经开始重新认识白求恩……

  冒险的家族传统

  白求恩的高祖父约翰·白求恩是苏格兰人,家族的族长。18世纪后半叶,他以牧师身份漂洋过海,来到北美,在蒙特利尔建立了当地首家苏格兰长老会。当时的蒙特利尔是法国殖民重镇,约翰·白求恩的选择充满了勇气和风险。

  约翰·白求恩的儿子安格斯·白求恩,冒险精神比乃父更强,他年纪轻轻加入了当时垄断北美皮毛交易的西北公司,在美国和加拿大广袤的不毛之地探险、游历。由此可见,富于冒险精神和不安现状,是白求恩家族的传统,诺尔曼·白求恩日后的经历,似乎也印证了这一血脉的传承。

  白求恩家族的第一个医生也叫诺尔曼·白求恩——白求恩的爷爷。老诺尔曼是科班出身的医生,还在英国伦敦皇家医学院学习过,归国后参与创办了著名的“上加拿大医学院”,这所后来被并入多伦多圣三一学院的医学学府,是今天多伦多大学医学专业的前身之一。

  然而,冒险和医学的血脉差点在白求恩父亲一代断绝:他的父亲马尔科姆·白求恩是安大略省小镇格雷文赫斯特一名普普通通但虔诚无比的牧师,忠实于工作和家庭,渴望平静的生活,对子女的管束也很严厉。小诺尔曼·白求恩是家中长子,自然受到最严格的教育。

  白求恩自幼多才多艺,具有音乐和美术的才能,他喜欢科学,中学时成绩最好的专业是生物,初中毕业后,他报考了当时并不出名的安大略欧文桑德专上学院学医。有传闻称,白求恩从小就对解剖和骨骼结构兴趣盎然,并在8岁时宣布放弃原本的名字“亨利·诺尔曼”,而选择和祖父一样的“诺尔曼”,并将祖父的医生铭牌挂在自己卧室门口,表示继承祖父衣钵的决心。

  在学习期间,白求恩是个勤奋的打工者,他当过伐木工、小学老师、轮船锅炉工、消防员、侍应生和记者。但在1909年,即他从专上学院毕业后的第三年,他作出的一个抉择表明,他的确遗传了祖父的血脉:他在攒够学费后,报考了多伦多大学胸外科专业,这正是老诺尔曼·白求恩参与创建的学府。

  推行全民福利医疗体系

  白求恩具有音乐、美术、文学等多方面的才能。他1935年秋曾在蒙特利尔举办过个人画展,并获得当地艺术家的好评;1937年7月,他把在西班牙前线写的诗《今晚的月色同样皎洁》发表在《加拿大论坛》杂志。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一时,成为他最具知名度的作品。在中国抗日前线,他还在工作之余创作长篇小说,可惜未及完成便殉职了。

  在艺术领域,他同样信守“全民福利”理念,并尝试在蒙特利尔主办了专门为贫民孩子免费提供美术教育的“蒙特利尔儿童美术学校”。这所学校在他赴西班牙、中国后仍然委托志同道合者照顾,并在他去世后坚持了相当长时间。

  1932年,他发表《肺结核治疗宜趁早》的论文,鲜明地提出“肺结核的根源不是病灶,而是贫穷”。此时整个北美正陷入空前大萧条,贫穷这个“肺结核的根源”不但无法根除,而且越来越严重,对此他苦闷不已。

  1934年,他呼吁改变整个医疗制度,建立覆盖全民的福利医疗体系。他跑到蒙特利尔失业者协会的办公室,宣布免费为穷人治病。正是通过这一渠道,他接触了共产主义者团体,并在1935年夏获得去苏联列宁格勒参加国际生理学大会的机会。

  在苏联,他看到了“社会主义医疗制度”——全部免费和覆盖全员、由国家财政负担的福利医疗体制,并真心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医疗制度”。回国后他将自己所理解的“苏联式医疗保障体系”整理成文,在加拿大到处宣扬。

  白求恩组织了上百名志同道合的医务和社会工作者,组成“蒙特利尔人民保健会”,并在1936年7月发布致魁北克省政府的宣言,提议在全省范围内推行“适用于全体工资劳动者的强制健保体系”,失业者则由政府提供义务医疗,并全免费用。这是全加拿大首份系统性提倡全民医保的纲领性文件。

  奔赴中国

  在这一时期,他加入了加拿大共产党。次年,一个证明他是“国际主义者”的机会到来了:西班牙内战爆发,“援助民主西班牙委员会”的总部正设在加拿大多伦多,他们派员邀请白求恩去西班牙参战。

  46岁的白求恩在三周后放弃在加拿大的一切,立下遗嘱,踏上赴西班牙的征程,理由是“如果不趁还能制止时制止(法西斯主义),世界将被变成一个屠宰场”。

  在西班牙他努力救死扶伤,并曾巡回欧洲、北美,为西班牙共和派募集支持,谴责英、法、美的漠视。西班牙共和派在战场上的失利,和西班牙内战的残酷让他饱受创伤。1937年6月6日他动身回国,试图“唤醒那些沉睡的人们”,但就在巡回演讲过程中,他得悉中国抗战全面爆发,便受加拿大劳工进步党和美国共产党委派,奔赴延安,后转赴晋察冀边区,开始了一段中国人非常熟悉而加拿大人非常陌生的新生活。

  从那时起,直到1939年11月12日去世,白求恩都充分表现出一个国际主义者的姿态:他和毛泽东交谈,给他写信,向聂荣臻提出各种专业性建议,临终前的遗言,除了要求聂荣臻给加拿大劳工进步党总书记蒂姆·布克和美国共产党负责人白劳德写信,告诉自己“一切都很快乐”和“唯一希望是多做贡献”外,特别提到的是每年购买250磅奎宁和300磅铁剂,以便治疗疟疾病患者和贫血病者。

  顶级胸外科专家有诸多发明

  在专业领域,白求恩的成就是公认的。

  他的专业是胸外科,在这方面有14篇专著,发表在国际知名的专业学术刊物上;他知识面开阔,有异乎寻常的触类旁通能力,因此曾在上世纪20至30年代发明过一系列专业手术器械,其中最著名的“白求恩肋骨剪”,据说是他受到皮鞋匠修鞋钉工具的启发而发明的。1931年夏,他和美国费城皮林父子公司签署了特许专利协议,后者负责全权制造和销售由白求恩发明、并以“白求恩器械”命名的外科手术器械。

  1926年白求恩患上肺结核,他离婚后去了美国纽约州萨兰纳克湖畔的特鲁多疗养院。就在这近乎绝望的日子里,他无意中读到一本当年出版的《肺结核外科疗法》,作者是著名胸外科医生约翰·亚历山大,其中详细介绍了这位大夫首创的“人工气胸疗法”。他欣喜若狂地找到特鲁多疗养院的医生们,要求进行这种治疗,但医生们告知“疗法不成熟,很危险”,他当即大声说“我欢迎危险”。最终他在两个月时间里通过这种危险的、未成熟的疗法奇迹般痊愈。

  白求恩在这次死里逃生后意识到自己的专业能力尚有极大欠缺,从而在1929年起师从爱德华·阿奇博尔德大夫,并在几年间由一名普通胸外科大夫,成长为顶级胸外科专家。

  如今回望历史,除了“反法西斯战士”、“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这些众所周知的标签外,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人已经开始重新认识白求恩,把他当成一个社会活动家、艺术家以及杰出的医学工作者,而非仅仅是抱有某种信仰的政治人物。

  (冬小海荐自《看历史》)

  陶短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