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云应用撑帆助力医院信息化新启航

  云计算具有灵活、低成本等优势,是可应用于医学研究工作的创新协作平台。但云计算在医疗领域的实践案例并不多,因为云平台建设是个缓慢的过程,而人们对医疗的需求却十分紧迫。

  如何在短期内最大限度提升现有医疗系统效率,让医疗机构尽可能多地为患者服务成了摆在医院和政府面前的难题。而借助IT技术提升医疗系统效率,以云的形式来满足社会对医疗的总体需求成为目前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云医疗模式成型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黄虹告诉记者,华山医院已初步实现了云端应用,华山医院药剂科已使用云技术部署了实际业务中的多个应用。

  正如华山医院药剂科副主任焦正所言:“我从事个体化给药的研究和应用。个体化给药首先要了解患者自身的特点,比如遗传背景、病理生理、生活饮食等。人体、药物、疾病这三者之间有数学关系,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必须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大量数据进行数学模型的演算、构建,这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以往在单机上做计算,非常耗时,而医生自己购买机群,往往实力、资源不够。五年前,我曾设想与上海超算中心合作做云计算,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

  目前,华山医院基于微软Azure搭建了智能云平台,而焦正也可以继续使用更加灵活的计算资源了。“云平台一是提高了计算性能。原来这方面让我们很头疼,因为普通医药背景的操作人员缺乏IT技能,最早在超算中心时,我们的运算都跑在Linux上,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但现在我们可基于Windows操作界面,更贴近我们平时的使用习惯。”

  华山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黄虹认为,医院是信息资源提供方,将来的信息化管理是轻资产管理。从医院信息中心角度看,更关注的是业务本身,而不应是资源管理。花费太多精力和人力,应用层却很难看到效果的。“轻资产管理在云端是一个最好的服务模式。”黄虹如是说。

  从点到面扩展云应用

  调查显示,目前已建设部署并使用电子病历系统的医院占全国医院总数的48.05%,电子病历系统正处建设期的医院占32.47%。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际使用,很多医疗系统的使用者看到的却是重复测试结果、不可见的数码图像、手写笔记、支离破碎的IT系统和不完整的信息;信息共享缺乏效率,数据可移植性差;消费者和患者在医疗成本和相关的服务、药品上透明度非常低。

  当看病的“三短一长”成为民生问题的核心之一,医改话题也成为普通大众关注的焦点。进一步改善就医流程、提高医院效率、解决普通百姓看病难的问题、让每个人都享受所需的医疗服务,成为当前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首要目标。当从目前情况来看,尽管政府已加大对医疗系统的资金投入并出台了多部法规对医疗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特殊的人口生育政策,“老龄化社会”和“人口红利消失”等论调也被很多人所认同。社会老年人口的增多对医疗系统带来的压力也空前增大,而且由于巨大的人口惯性,这一情况在几十年内都无法改变。另外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以及公众健康观念的增强,人们对医疗健康的需求也空前高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黄虹才希望通过云平台部署,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效率。“目前,我们把数据放在智能云平台上。”黄虹表示,“最初,微软以混合云存储和华山医院合作,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渐渐发觉,越来越多的场景可以在云平台上面做,然后从私有云、公有云完全分离,到混合云的方式完成部署,再逐步迁更多业务上去。”

  云医疗改变了什么?

  对比云上云下两种情形,在医院工作20余年的黄虹最有发言权。她介绍说:“之前15年,华山医院一直在搭建系统、采集数据,但近几年,医院已从系统建设转型到数据管理。其实之前15年的数据现在很少用到,就像一些淘汰下来的设备一样,医院希望这些数据能够被安全地存储起来,像超声和内镜这些非结构化数据,存储量会大一些;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并不是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很多系统是部门自己花钱建的,数据只有单份,导致的结果是,系统到了一定规模之后,本部门没有精力管,交给医院信息中心管,信息中心需要备份数据,这也意味着数据量很庞大。除了存储数据之外,医院有很多计算需求,比如个性化给药、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很多优质的医院都会做临床药理实验,做病种分析、回顾,而购买服务器成本太高,医院需要一个大平台,既可以统一管理,又能降低成本。”

  上海药师管理质控中心设在华山医院,这些信息化需求如果用传统的IT手段来构建,就是采购服务器。但是,采购一台服务器的周期非常长,从发起申请,到医院讨论,再到最后落实采购,大约要两个月时间,接下来部署服务器,安装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应用,都需要时间;而且医院空间有限,没有多余的场地,买了服务器也难以安放,黄虹考量一圈,认为比较合适的选择是把数据放在云上,节省空间,缩短周期。

  显然,云计算将数据的价值最大化,而华山医院期望在信息中心建成医院数据图书馆,对数据进行归类、管理、上架、统计分析,然后给各个部门提供相关的数据服务。提供数据是基础,更重要的是对数据进行管理,做一些增值服务,提高临床科研效率。

  从数据安全性考虑,华山医院信息中心是混合云模式。黄虹评估认为,有些业务是属于生产系统类的,频率很高的话,会放在私有云上;而在公有云上,医院更多的就是做数据的备份,提供一些科研方面的高性能的运算,包括分布式的;而药师管理,不仅仅局限于在华山医院内部,还面向全上海所有医院,所以会把这样的场景部署到公有云上,各个数据有所区分的。此外黄虹还把一些互联网服务,包括华山医院现在正在做的第三方支付、患者APP等,放到公有云上,从链路层面来讲,效率更高一点。

  打造一套高效医疗系统是我国医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也成为医院和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要工作。华山医院也将依托云应用创新,不断推动医疗行业改革。

  本报记者 洪蕾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