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精尖绿色产业集群 “三化”发展数字信息园区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推动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中小企业集群,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有关文件也明确提出要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目前,我国产业集群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技术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间的主体无序竞争、重复生产,区域中介组织机构缺乏、技术开发服务机构较少,政策不完善、措施不到位、融资渠道不畅、流动资金不足等问题。因此,国家必须大力扶持产业集群的发展,政府发挥服务作用帮助企业破解难题,企业转型升级构建高精尖结构,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数字化、信息化、园区化“三化”产业集群发展之路。

  采取数字化生产工艺 打造智慧产业集群

  自2008年11月“智慧地球”概念产生到“智慧城市”“智慧医院”“智慧国家”的提出,大数据发展战略得到全球各国的普遍响应,企业借助大数据推进“智慧产业”的发展进程。毋庸置疑,大数据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润滑剂”和“发动机”,已经成为衡量全球智能制造竞争优势的一把标尺,由此引发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竞争。欧美发达国家积极研发绿色智能新技术,关注绿色智能发展模式,推进产业结构与生产制造向智能制造模式转变。2011年,韩国提出建立集智能行政服务、智能制造企业、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的“智慧首尔2015”计划。2012年9月,IBM公司开启加拿大领导数据中心,旨在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连续性经营的数据服务。可以预见,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并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对核心技术进行产品化和产业化。

  日前,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将全面推进我国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快建设数据强国,2017年底前形成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2018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

  要借助大数据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壮大,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要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用大数据创新网络或组织开展区域产学研合作,建立产业集群智能研发中心、设计中心、技术会诊中心,发挥区域资源和地缘优势,开展产业论坛和设计产品展示、推介、交易活动,打造设计产业智慧集群发展生态圈。

  采取信息化生产工艺 打造新兴产业集群

  新兴产业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对经济社会全局和产业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信息技术密集、能源消耗少、发展潜力大、质量效益高的信息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走势、实现稳增长的新引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际竞争优势、引领产业集群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特别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快速发展,其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基础。但是现有体制机制、生产方式、管理模式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新兴技术产品准入市场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规模小。基于此,“十三五”时期,我国必须紧紧抓住产业变革的机遇期,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突出重点领域、聚焦科技力量,重点培育和发展以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信息产业为主的骨干产业,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为主的先导产业,力争实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左右的目标。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统筹规划、总体布局,坚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领域跨越发展相结合、提升国民经济长远竞争力与支撑当前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培育具有新兴产业引领作用的产业集群,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较强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要制定发展路线图,明确主要任务,统筹力量部署,力争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取得集群式突破,打造一批全球新型产业响当当名片。要发挥研究型大学的牵引作用,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增加急需的专业学位类别,夯实新兴产业技术人才根基。要加强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建设,以加速产业集群发展为目标,选择重点方向实施突破,依托企业各自比较优势,推动要素融合和技术集成,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并依托具有优势的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突出、集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采取园区化生产工艺 打造区域产业集群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为拓展区域协同发展、推进产业升级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进区域发展,产业转移升级是重点。

  产业转移升级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区域产业集群的必然要求。当前,面对国际国内产业分工越来越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正向中西部地区逐步转移。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主动搭建平台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有利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建立。特别是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形成产业园区大趋所势。产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发展平台,是打造区域品牌的支撑。京津冀产业发展基本思路是,坚持在北京研发设计、在天津测试熟化、在河北生产,做到错位发展,北京将现有高端制造业的制造环节、其他制造业的整个产业链转移到天津、河北,天津、河北搭建承接产业园区平台对接北京企业,升级当地产业,让创新成果在天津、河北实现孵化、转化。

  国家政策支持,政府激励引导,企业园区对接,是打造区域产业集群的三驾马车。“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绿色发展理念,为我国绿色制造指明了方向,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产业园正当其时。国家要积极引导和支持产业有序转移和科学承接,在投资、土地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链式发展。要完善政府管理与服务,创新产业承接模式和园区管理模式。要坚持市场导向,加强分类指导,合理确定产业承接发展重点,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引导产业集聚、扩区升级,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中国电建集团 魏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