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已有包括东方航空、中国国航在内的多家航空公司,宣布暂停与去哪儿网的商务合作。虽然航空公司与在线旅游企业的矛盾由来已久,但如此公开化的表态尚属首次。
航空公司集体封杀,给出的理由是去哪儿网存在侵吞退签费用、加价销售等行为。这确确实实是存在的,由于对价格敏感的旅客往往认为航空公司直销的价格昂贵,愿意通过货比三家的形式寻找折扣机票,去哪儿网为他们提供了这种选择。
去哪儿网这类网站就是在线旅行社的“淘宝网”,提供B2C服务,航空公司在去哪儿网开设的旗舰店,类似于商家在淘宝的天猫,去哪儿网在撮合用户选择供应商提供的产品的同时收取供应商的费用。这样的模式应该说是相当好的,一个人出行旅游、买票住宿能在一个网站上获得一站式服务,这就是“互联网+”的好处。去哪儿网为了吸引用户,会要求供应商压低票价(折扣),但供应商可以“薄利多销”,这对三方来说都是好事。
问题在于,按照业内规定,每卖出一张机票,航空公司就至少要向代理商支付3%左右的代理费,用户往往对价格十分敏感,加上市场竞争激烈,以及机票代理费用过低,使得这些平台出现扭曲的竞争,想着歪点子赚钱,凭借自己提供可能更低的票价为由,改变退改签条件,对自己出的折扣票一律规定“不退,不改,不签转”;或是采取“搭售保险”、“搭售接送机服务”等绑定销售方式。
又据网上爆料,去哪儿网为其合作商开发出了一个新的工具,能够监控机票子舱位的变动,并提供“降舱工具”。一方面降低舱位,另一方面又“不退,不改,不签转”,那么降低舱位的差价就中饱了去哪儿网。
这些无疑损害了用户的利益,以不退票为例,虽然用户购买了折扣机票,但这机票是根据“舱位”来制定折扣的,机票对应的舱位,退改签的费用最多只有50%,换句话说,旅客不乘坐飞机,哪怕是折扣很低的机票,仍然可以拿到一定数额的退款。一旦“不退,不改,不签转”,这些钱就被去哪儿网截流了。
冤有头债有主,不明就里的用户会找航空公司出气扯皮,这就使得航空公司代为受过,即钱让去哪儿赚了不少,屁股却让航空公司来擦,航空公司当然不乐意。这次,航空公司集体封杀去哪儿网,祭出“保护旅客正当权益,规范市场销售秩序”的旗号,可以说是针对性十分明显。
问题是,航空公司撤掉在去哪儿网的旗舰店,在自己的网上或是别的平台上卖票,不是不可以,但去哪儿网已经是一个大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且确确实实给用户提供了一站式的便捷服务。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在2015年第三季度,去哪儿网占据了中国在线预订机票市场的第一份额。
要放弃这样的平台,用户会觉得麻烦,也不利于资源的整合利用,是走“回头路”的搞法,“互联网+”的好处如此之多,市场的认可如此之深,是不可更改的趋势,双方不可能因为这点利益纠结而伤了大局。所以,航空公司也只是说“暂停合作”,而不是彻底分手。这就需要双方做一个利益博弈,在恪守诚信守法、互利互惠原则的前提下,进一步加以规范、巩固和加强合作,更好地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达到一个双方满意的条件,相信那个时候,航空公司、去哪儿和用户的权益都会得到比较合理的保障分担。
但令人意外的是,据新闻报道,航空公司封杀去哪儿网很可能是源自相关部门的干预。据北京航空法学会副会长张起准说,国资委对于航空公司的机票销售提出了一个近期标准,对于未来的航空机票,需要有50%达到直销,第二个就是要代理费下降50%。而目前航空公司的直销比例都没有超过20%,航空公司要完成任务自然是十分困难。
如果是这样,那就是单纯用行政的手段来干预市场,违背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方向。但愿这只是一个传言而不是事实,否则到头来只能是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
文|廖保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