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斗者”如·恩

  • 来源:设计之都
  • 关键字:设计
  • 发布时间:2016-02-29 14:15

  训练场上,两名“格斗者”控拳而斗,他们十分清楚对方的一招一式,同样追求着直线,追求着以最短的距离可以最快速度的出手收手,去如箭、来如线,直拳直往。他们“打”的声色自起,在每一个以为一方更胜一筹时,另一方总能出其不意,各有擅长,各有刚柔。这场“比赛”不予输赢,只有精彩,看得观众神驰意远,感奋不已。他们不是对手,是最熟悉对方的知遇人,而他们就是如恩设计的创始人——郭锡恩和胡如珊,那对不论在如何平凡的生活中,都依然充满斗志的“格斗者”。

  郭锡恩、胡如珊

  二人共同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巴克利建筑分校就读,在这里他们分别获得了自己的建筑学士学位。郭锡恩继续在哈佛大学完成了他的建筑硕士学位,而胡如珊则选择了普林斯顿大学获得了她的硕士学位。

  二人于2004年在伦敦和上海共同成立了一家名为“如恩设计研究室”(neri&hu design and research office)的多元化建筑设计公司,一家立足于中国上海,在英国伦敦设有分办公室的多元化建筑设计研究室。他们共同创立了设计共和(Design Republic),一家总部位于中国上海,汇集诸多国际顶级设计师的系列产品的家居零售店。此外,郭锡恩先生和胡如珊女士共同为欧洲多家品牌进行产品设计,并拥有自己的产品系列“如恩制作(neri&hu)”。

  上海这座城市,熙熙攘攘,华光流彩,藏匿着繁华,沉淀着风情,无论是拐角巷子走出的那抹旗袍的淡雅,还是雨后香檀树上叶子的颤颤悠悠,都是设计者灵感的归源,对于锡恩和如珊来说,也不无例外。他们骨子中被地道中国文化所浸泡过的血液与骨髓深深扎植,在育学路上,西方传统建筑学的基础教育,与原本的设计灵魂融和提升,再灌注对现代日常生活精妙细节的采撷,滋生了他们独有的设计理念。

  项目名称 Project Name

  重叠房(新加坡)01-04

  项目简介 Project Brief

  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的如恩设计研究室在新加坡的第一个建筑项目日前竣工。为了向这一私人住宅项目业主的中国根致敬,如恩设计研究室的建筑方案从中国北方地区极具地方特色的四合院汲取灵感。从本质上可以认为四合院空间化了中国的家庭生活理念。它体现了外围与核心的关系,强调了中心区域是家庭聚集的空间。它表达了“私有”与“共有”的复杂关系,通过对空间多层次的划分将公共与私密区隔开来。这是将中国同而又和的家庭结构,拥有等级秩序的几代人共生共处等方面展现其中。鉴于以上种种,为了满足这个三代同堂共四个家庭共同居住的要求并使居所适应于热带气候,如恩设计研究室重新诠释了这一传统象征。

  如恩并没有简单采用四合院的传统形态,而将其从固有“回”字型演化为两个优雅的L形体块,将内部的庭院延伸至外围的自然环境中去。室外与室内的连贯性,典型的热带居住特征,都在这里得以体现。将私密居住空间从地面提升至二层,底层地表面从室内延伸至室外形成了建筑的基座。一楼整层的透明玻璃外墙在使整个景观穿透入室内的同时居住的空间也开始向花园和泳池延伸,从感受上“占据”了室外。沿着环绕整栋建筑的蜿蜒的小径可以一览整个地块,同时水景将整座建筑与周围的景观也密不可分地融合在一起。其效果是,伸展开的每一寸土地都被带入进来,整个区域都是“家”。

  外立面上多层次材料的重叠运用是增强概念连续性的关键,从被玻璃围合的铺满平坦VALS石英岩的公共区域到上层包围着木百叶的私密空间。染黑柚木的百叶窗遮住了位于二层的十三间卧室,然而每间卧室的主人都可以根据天气或心情自行调节百叶窗的开启角度从而调节他们与外界的联系。在卧室另一面的走廊上是白色橡木制成的穿孔屏风,可以折叠也可以收起,让整个建筑有完全通透的可能性。双层挑空的空间呈现出不同材料所产生的层次感,同时也促进了个人与公共空间的相互交流。室内与室外,庭院和房子,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被模糊了,如恩设计的这栋2,888平方米的房子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空间体验解读了住所、家庭和家庭生活之间的综合形态。

  合适的齿轮扣

  “我们有不同的优势,弥补对方各自的不足。”就像齿眼相扣的齿轮,精密运作,得以让指针机械精准系统运转。郭锡恩更擅长于概念设计,也更能应对不同客户的个性需求,而胡如珊则精于深化设计,在思维和表达方面能力超群。如此互补的长处与相似的审美感,影响着整个工作团队,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其他优秀力量的配合下,雷厉风行中,又充满着生动有趣。这样一步步地走着,坚持着最初的目标,在坚持中应对着外界的瞬息万变,“跟着变化走!”的确,不变的是本质,在趋势下敢于迎接并承担接踵而来的新问题,是对设计发展的信任与洒脱。“作为设计师,要响应趋势走向和使用模式的改变,所以我们相信我们不只是跟着这些事情的变化在走,我们要预测它们的到来,更要走在它们到来之前。”锡恩和如珊如是说。

  项目名称 Project Name

  创明鸟上海办公室(阁楼)01-03

  项目简介 Project Brief

  在我们的想象与记忆中,阁楼是常被遗忘的空间,矛盾而充满可能性。设计师将上海这一具有工业质感的顶楼空间改造为品牌研究及咨询公司Flamingo创明鸟的上海办公室,灵感来源于阁楼矛盾而如谜般的概念。

  一个平面的屋顶通过附加的A框钢架结构转换成为可用的空间,项目位置是设计意图的主要驱动力,增加并提升现有的体验,来占据屋檐内的空间,如同一个阁楼。房屋状的体块嵌入混凝土平台,打破了均匀的空间,如此一来,屋顶不只是单一的元素,而可以从不同位置体验空间的多个层面。

  穿过开放的工作区域,人们首先体验到原结构的宽阔,上方黑色金属网板构成明亮的天窗。展示区域设有浮顶,将空间封装其中,同时凸显空间的开放与灵活。另一方面,会议室完全封闭,但同时拥有双面倾斜式屋顶,照明装置模仿形成自然的天窗。通过一条狭窄的楼梯,人们进入一个小夹层,获得阁楼最高处的体验。这间安置在其他较大房间中的隐藏房间出现了,从它的窗户能瞥见其他房间。

  鉴于项目客户的工作特质,该项目的给定元素是由单向镜划分的一间间房间。通过窥视与科学的观察,不同类型的玻璃——净片玻璃,毛玻璃的散布使用,单向镜和镜子的概念延展开来,推动所有人进入一种轻微不适状态,因为观察者与被观察者能在任何给定的方向逆转。通过精心设计的开口和分层材料,每一个封闭空间成为一个视觉机制,通过这个滤镜,我们审视别人,就像审视自己。

  Research is key

  “每一个项目我们都从一个设计理念开始,然后做许多的探究。”对项目所在地倚靠的地域文化的探究,对尝试并开拓不同的设计思维的探究,对层次感、透明度、构造、框架、物质材料各种问题的探究,把设计与业主日常生活与公共环境联系起来的探究,如此细致认真的设计态度,却还是听到他们说:“我们还是很年轻的,很多时候未能清晰地表达自己。”或许正是这份“不知满足”,才让郭锡恩和胡如珊不断钩深索隐,探取精微之处。

  “Research is key”,开启设计未来的正是这把不断摸索前进的钥匙,探究的目光总能让我们看到远比想象还要更多的东西。于是他们给世人带来了从历史悠久的建筑物蜕变成优雅地标的上海外滩三号,灵感来自飞机上记录数据的黑匣子的“黑盒子”办公楼,保留了原有破砖损墙、生锈钢柱的南外滩水舍等等这些“惊鸿之影”。

  当然,若没有前辈们在设计之路上每一足坚定的脚步,探寻也是无从谈起,不论是意大利著名建筑大师Carlo Scarpa的细节打造,还是美国伟大的建筑师Louis Kahn建筑构造的情怀,或是奥地利建筑师Adolf Loos的空间融合能力,亦是米兰设计师Achille Castiglioni的产品设计天赋,对于“如·恩”二人来说,都是启蒙解惑的源泉。

  敬仰前人的经验之谈,加之以谆谆之心寻觅真理,这或许就是他们一直进步,直至开启登顶国际舞台大门的钥匙吧。

  跨界之秀

  如恩设计横跨建筑、室内、整体规划、平面、产品设计多个领域,2006年,如恩制作创建于上海,在新中国美学道路上打开了一扇窗,将“中国设计”的强大生命力焕发生机。他们遵循的纯手工的打制手法让触摸者恍然回到老上海的古早弄堂里,木削泥巴工具散落各处,端坐的熟练老匠聚精会神摆弄手中的玩意,那玩意细看下或许没有出自精密机器的来得精细,但正是这种若有若无的粗糙感,才是真实生活的写照,这也是如恩制作想要诠释的美的定义。从单椅系列到茶几边桌,从紫砂茶具到“人系列”花瓶,让家具成了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项目名称 Project Name

  设计共和设计公社(上海)01-04

  项目简介 Project Brief

  设计共和设计公社位于上海市中心,是一个设计师和设计迷们可以聚会、欣赏设计、交流学习的空间。它包括设计共和旗舰店——一家现代家具零售店;以及与设计相关的零售概念——书籍、时装、灯饰、配饰和花;设计共和设计公社内还有一个宣言展厅(设计交流和承办活动)。

  设计共和设计公社前身是英国人建造的警察局(当时的巡捕房),是20世纪初的历史建筑,如恩设计研究室对的建筑改造方式如同外科手术。首先,小心移除建筑表面已经腐烂的木结构与石膏板,然后仔细对外墙醒目的红砖进行修复,同时完善需重建的部分包括外墙、缝隙与功能细节。最后,全新加盖的附属建筑犹如假肢,赋予现有建筑新的功能,让几乎荒废的老建筑重新焕发光彩。

  破败的沿街商铺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外嵌在墙面上的现代玻璃结构。为了强调主体建筑的历史感,沿街的立面建筑都采用了透明的玻璃让原始的红砖和混凝土结构一目了然。为了让这一传统的殖民地时期的建筑重现生机,如恩设计研究室有针对性的移除个别楼板、内墙和天花板,让现有建筑展现契合崭新功能需求的空间结构。

  为了体现建筑的历史感并突出设计风格的统一性,营造连贯的空间体验,如恩设计研究室在建筑内部适当的采取了多处细节处理,小而精确。同鉴于历史保护原因几乎保持原封不动的外部建筑相比,室内空间则被彻底改造。具有强烈现代风格的白色空间与原有的未经处理的红砖墙并存形成强烈视觉冲击,有些本来要拆掉的石膏板墙体更刻意被保留并暴露出最后一层支撑的木板条。如恩设计研究室匠心独运,通过巧妙关联建筑细节体现新与旧的融合,让整栋建筑拥有和谐统一的视觉感和空间感。

  而谈到他们创建的“设计共和”,郭锡恩和胡如珊话语间显露出几分自豪。“设计共和的初衷是源于一种新生活体系的诞生。我们寻找着人与人之间那些妙不可言的关系。哦!还有那些他们生活中最显而易见、最简单直白的适用对象,如盘子、茶杯、椅子……这就是我们想要发现的最平常、最彰明显著的美。”汇聚世界顶级设计师家具系列作品的“设计共和”,横跨了传统审美,贯穿了新与旧、传统与摩登、奢华与朴素,这是一个广纳百川的平台,更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舞台。

  在纵横一个又一个新的领域之后,如恩设计在跨界这门课题上,有着自己的独到之见。他们认为,在本质上,各个学科一脉相承,同起一家,汇聚到设计这门学科上,所该呈现的是整体有序。他们提到了美国建筑师Michael Graves,这位备受追捧的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建筑教育家,他建筑设计中所涌现的浪漫诗意、幻想与符号隐喻,深刻的影响着郭锡恩和胡如珊,也教给了他们建筑的文艺复兴观念。

  在这场跨界秀表演中,不可否认,郭锡恩和胡如珊获得了满堂喝彩,作品叫好又叫座。

  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包袱

  “的确,一方面,我们希望自己是意义广泛的设计师,而不仅仅是标签式的中国设计师。我们希望我们的设计价值被公平对待与评价,而忽略我们的文化背景与身份。另一方面,我们的肤色已经局限了我们,我们天生地被赋予了自己的语言,文化灌输给我们的意识中夹带着属于大放异彩这种文化的责任感,是我们这一代设计师的包袱。”在聊到中国设计如今在国际上究竟如何能使之一直活跃的问题上,郭锡恩和胡如珊讲出了他们的遗憾。的确,在这个特殊的时代,中国伫立于国际,享受着更为开阔的视野的同时,也承受着这个文化本身自带的束缚。“因为无论我们做什么或喜欢什么,我们的设计都难免被定义为新中国风,我们的设计就变成这个时代的代表性。然而,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来讲述我们的设计语言,找出一条连接中国新时代风格的途径来诠释像我们生存在其中的人是什么样的状态。”

  不可否认,本土设计师背负着“中国制造”、“中国设计”的包袱,在国际强势夹击中寻求着机会,中国设计师在崛起,即便这个命题拥有着模棱两可的态度,但说他们不乏文思泉涌的创意也绝非牵强附会,而真正欠缺的只是日渐成熟的脊梁。

  但愿这只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所自带的特殊的包袱,在更为明朗的未来,中国设计师能够拥有一片驰骋的天空,是的,像鸟儿一样自在翱翔。

  项目名称 Project Name

  水舍精品酒店(上海)01-04

  项目简介 Project Brief

  坐落在上海南外滩老码头新规划区内的水舍,是一座仅有19个客房的四层精品酒店。建筑本身由建造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三层楼高的日本武装总部改建而成。酒店濒临黄浦江,与闪烁着璀璨灯光的浦东天际线隔江相对。如恩设计研究室对这一建筑的改造设计理念基于“新”与“旧”的融合,原有的混凝土结构被保留还原,大量新加入的耐候钢,仿佛在叙述着这座位于黄浦江边的运输码头的工业背景。而对原建筑进行的第四层加建,不仅与来往于黄浦江上的船舶产生了工业本质上的共鸣,更为此建筑赋予了历史和本土文化的背景。

  如恩设计研究室同时还负责该酒店的室内设计。设计师对室内和室外空间,公共与私密空间运用了模糊倒置手法,制造了一种空间迷失感,让那些厌倦了普通五星级酒店、渴望拥有与众不同体验的客人们耳目一新。通过隐避的圆孔和玻璃隔断,公共空间内的客人可以窥视到私密空间(当客房主人敞开私密空间时),同时私密空间客人的视线也被引向公共区域,比如酒店前台上方巨大的垂直窗户以及俯瞰着用餐区的走廊窗户。意想不到的视觉组合在带来惊喜元素的同时,使酒店客人置于一种地方上海的城市状态,一种由视觉走廊和相邻弄堂群所带来的关于上海的独特空间风味。

  设计总是在变,昨天提倡风格,今天弘扬个性,明天主张环保,尽管创作者们声嘶力竭想要宣扬自我,但依旧抵不过革故鼎新,但并非所有都在变化,不变的对至善至美的追求之心。本心也,是饱受打击后依旧怀揣的愿望,如恩这对设计师伉俪,不管是在哪个领域上,都像极了两名专业格斗者,一拳一式并非只在擂台上,心智的养成与成熟,是他们面对一切困难都能迎难直上的筹码。很多人说如恩设计恋旧,但这正是摒弃流行的自信之举,不管是老旧工厂还是残破孤楼,无论是明代家具还是年代深远的茶文化,在他们手中,都可以以新的生命形态得以延续,这是超越潮流、超越时代的真正的设计。

  文/许启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