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张由圆珠笔绘制的不甚完全的图纸、某道映着阳光的水池,或是某处猫头鹰样式的雕塑、一整个庭院,都只是一种表述、一种视觉样式。它们在不同的程度上对巴瓦想表达的生活方式存在的本质做着设计说明。建筑设计的形式同时也是一种使用方式,是一种具有丰富含义的表述,是种生活方式的倡导。
琚宾
创基金理事
水平线室内设计有限公司(北京|深圳)创始人、设计总监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实践导师
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
中国陈设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设计理念
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化在建筑空间里的运用和创新,以个性化、独特的视觉语言来表达设计理念,以全新的视觉传达来解读中国文化元素。
在作品中,将“当代性”、“文化性”、“艺术性”共溶共生,以此作为设计语言用于空间表达。从传统与当下的共通、碰撞处,找寻设计的灵感;在艺术与生活的交错、和谐处,追求设计的本质。在历史的记忆碎片与当下思想的结合中,寻找设计文化的精神诉求。
有着丰富意义的作品本身是有性格的,能让身在其中的人感受到其意境。巴瓦的建筑意境不仅仅局限于建筑所处的“域”本身,更在于整个生活世界的详实描绘中——劳斯莱斯老汽车及各式地毯、摆件,日月星辰图案的玻璃门及门外半圆地铺,还有湖边的水泥美洲豹及其所包含的想象里。
“人之所以为人,在东方被强调的,与其说是有内在的时间与否及时间与永恒的关系如何的问题,不如说是能在什么场所发挥什么功能的空间与功能的关系”,这是《东西方哲学美学比较》里的原话,指出东方美学偏向于从人与空间的关系,而非人与时间的关系角度来思考。由“居住”到“诗意地居住”再上升到与环境相契人天合一般的居住,这是更高层次上的精神享受。
外界环境一直热。在斯里兰卡的这些天,Y的衬衣永远黏在背上,好像从未见其干爽,大概我的也同样。温度从来都参与在影响历史进程中,从习俗到意识觉醒都与之有关,催化着事物孵化与发展。技术、经济、社会、信仰、观念、表述,不断地在与整个外界的自然环境背景相互影响。青苔易长,花落即开,路边椰青正值采摘,开盖便已闻到了周围几似腐败的味道,年轻姑娘鲜灵不了几年就迅速融入大众辨不出年龄。万物变化是常态,生命尚且如此,建筑更不必说。修剪枝桠和拆盖建筑本是同理,于是便无须在意,甚至连记录也无须。于是巴瓦可以在四十年中不断改随心盖,任他水自流花自开,把整个卢努甘卡变成关于空间、环境与理念交融、变形、突破的建筑试验场。
在巴瓦看来,建筑学是开启某种生活实践的路径、抒发自己艺术品位与对生活的喜爱之情的手段,为什么一定要解释自己的建筑?为什么一定要有自己的标签?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个人知识体系的返照,是情感及生活经验的呼应,好的设计所提供的情感模式并不固定,而将不同的每个人在同一个体验场所中,得到不同程度但相同方向的愉悦及趣味感,这才是好的设计应该做的。场所的感知本身即具有多种的理解,由时间、地域文化性等等因素所影响。再因着外部环境的不同,感受更是千变万化。
巴瓦庄园的魅力在我看来更在于其在阐发一种人与境的共处艺术——可居可赏可游。万物群生,连属其乡,东西相融,草木遂长。这是一种对理想栖存之境的探寻方式,向外则建构着一种室内与室外、传统与当代、有序和无序间的自然、动态的和谐,向内联系着心境、处境之间平衡后的审美。
场所可以成为物与物的最佳背景或是特定用途的环境,其可以具有支配力,使事物及人物融入其空间特性中去,也可以为事物所主宰,由物体释放其自身的特质。“设计最大的目的是让人感受到愉悦和趣味”,不谈什么理论和原则,巴瓦就是做到了,不是么?
文/琚宾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