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进入“十三五”时间

  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各地预期的时间表并不一致。总体来看,东快西慢。

  2月16日,随着安徽省两会的召开,2016年省级地方两会就此进入尾声。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对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划定“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贫困县全部摘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等发展目标,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各地两会如何因地制宜勾画自身发展蓝图,值得观察。

  全面小康时间表:东快西慢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执政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但对于这一目标,各地预期的时间表并不一致。总体来看,东快西慢。

  譬如,广东和江苏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都明确提出要提前、率先实现目标。

  江苏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就《建议(讨论稿)》作了这样的说明:“我们要实现的‘率先’,不仅仅是时间概念上的提前,主要是质量和水平提升的率先。”

  根据江苏省调查局、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的数据,江苏省2015年GDP总值为7.06万亿元,仅次于广东。其中,江苏人均GDP达8.8万元。

  目前,中国已经有10个省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分别为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内蒙古、广东、福建、辽宁和山东,基本都位于中东部发达地区。

  相比而言,中西部省份仍有明显的差距。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上,这些省份多是强调确保完成。譬如陕西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提出“十三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青海和四川在“十三五”总体目标中都提出,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但也有西部省份提出提前完成目标。譬如,重庆就要求,到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重庆经济一直保持较高增长,2015年前三季度GDP增速为11%,位居全国第一。

  研发投入强度屡进地方目标

  “创新驱动”亦是各地两会的高频关键词。

  以广东为例,2016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创新”86次,在当地“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事实上,早在2014年6月,广东省委、省政府便下发《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这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国第一个颁布实施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省级文件。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十三五”规划建议则进一步提出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少省份明确提出科技创新领域的两个重要指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的比重和科技进步贡献率。

  譬如,上海的目标是研发经费占比保持在3.5%以上。福建则表示“十三五”时期省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

  发达地区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分外重视研发经费占比指标。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广东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预计达到2.5%,成为继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后,首批跨过2.5%关键拐点的省市区。特别是被誉为“硬件硅谷”的深圳,2014年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4.05%,是G8国家平均水平的近2倍。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2015年底联合发布的《201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为13015.6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为2.05%。回溯二十年前,1994年中国的研发经费投入则仅为306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为0.64%。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是衡量区域科技竞争实力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性指标。

  江苏就此提出,“十三五”时期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5%以上;广东提出,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甘肃、宁夏亦提出,到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

  探索“四权”分配交易

  梳理地方两会发现,31省区市均明确定调绿色“十三五”。

  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在与北京市政协委员座谈时指出,北京去年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6.2%,2016年北京大气中PM2.5平均浓度“还要继续下降5%左右”。

  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未来天津将进一步削减煤炭消费总量,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实现无燃煤化。

  在浙江省人代会开幕会上,浙江省长李强公布了2016年的十件民生实事,第三次将“加大雾霾治理力度”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绿色发展不仅是发达地区的理念。对于后发地区,更是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江西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专门审议“生态报告”,在全国开了先例。据报告,江西2015年首期筹集生态流域补偿资金20.91亿元,成为全国生态补偿资金筹集力度最大的省份。

  江西“十三五”规划提出将开展省际横向合作,探索资金补助、产业协作、项目支持等补偿办法,以及建立全省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创新和完善公众参与环境监督保护的机制。

  贵州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孙志刚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则表示,贵州将实施循环发展引领和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落实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浙江、四川、山西、陕西、山东、江西、广东均提出要建立健全“四权”的初始分配和交易办法。

  “四权”指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和用能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曾提出建立碳排放权、污染排放权、水权、节能量的交易市场,五中全会则进一步推出“四权”的初始分配制度,与市场配套。

  中国将争取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市场。目前,碳排放权交易的国家试点地区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深圳、湖北7省市。

  水权交易国家试点有宁夏、江西、湖北、内蒙古、河南、甘肃、广东7省区。

  排污权交易的试点省份已达10个,分别为江苏、浙江、天津、湖北、湖南、内蒙古、山西、重庆、陕西和河北。

  浙江则率先开展用能权交易试点。

  首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

  综观各地规划,未来五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等将成为地方谋篇布局的重头戏。

  其中,“京津冀”地处政治文化中心,国土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覆盖人口约1亿;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三大区域板块,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的40%;“一带一路”则牵动了几乎所有省份,甚至沿线周边国家。

  各地均对三大机遇极为重视,希望搭上发展的快车。

  譬如,重庆就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依托渝新欧大通道、长江黄金水道和渝昆泛亚铁路大通道,充分发挥战略连接点的枢纽作用,增强在西部开发开放中的聚集辐射能力。

  作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中部省份,湖南往北可对接长江经济带,向南可融入珠三角,朝西则可参与西部大开发。根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省会长沙又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据此,湖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构建“一核三极四带多点”新格局。其中,“一核”指把长株潭打造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引领区。“三极”指岳阳、郴州、怀化三个新增长极。“四带”分别为京广高铁经济带、沪昆高铁经济带、环洞庭湖经济带和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

  这些战略,无疑都需要跨区域的协作。因此,如何协同发展显得颇为关键。

  近日,《“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印发实施,则成为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陈融雪/北京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