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因人施教“分身”有术

  过去,由于师资有限,一位教师必须同时为几十位学生授课,很难做到因人施教。

  不过,当信息技术深度渗入教育行业,教学过程正在逐步迎来真正的“一对一”模式———每一位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将拥有教师提供的个性化指导。教师“分身”有术正在变成现实,教学革命时刻已经到来。

  特制的学习本

  彭老师站在讲台上,控制着自己的电脑。不一会儿,当彭老师宣布开始做题的时候,教室里的同学们便开始伏案而写。不过,与以往教学不同的是,同学们不是在传统的纸上答题,而是在被称为“学习本”的便携式电脑上。

  这是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示范学

  校———广州市第86 中学初一的一堂数学课。在这里,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正在被老师和学生们热诚地实践着。而这个由同方制造的学习本正是帮助教师实现“分身”的不可或缺的硬件基础。

  在课堂上,同学们使用学习本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像搁置笔记本电脑一样摆放学习本,但更多的学生则喜欢将学习本的屏幕扭转,最终让学习本变为类似平板电脑的样子,然后抱在手中或是平放在桌面上。

  屏幕的扭转设计,正是针对学生的特殊需求而制作的。这种设计能够让学习本有多种摆放和抓扶的方式,不仅能方便学生在各种场合、根据自己的习惯来使用学

  习本学习,更能方便学生在课堂上交流。

  “同组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流下,看看有没有不同的解题方式。”彭老师一边在教室里踱着步,一边说道。班里的同学被分为每四人一个讨论小组,在经彭老师提醒后,前排的同学随即向后转,与后排同小组的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此时此刻,屏幕的扭转设计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位同学先是将屏幕朝向自己,用手写笔在屏幕上画上图形,并在旁边写上公式。随后,他开始旋转屏幕,让身边处于不同位置的同学看到自己的答案。而旁边的同学则直接在这位同学的电脑屏幕上做改动。无缝交流就是那么简单。

  当然,交流如此无缝,也离不开另一样设计———手写笔。没错,除了键盘控制,学习本还支持手写输入。这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生要写很多物理、数学、化学公式,同时还要画图。”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计算机系统本部教育事业部总经理汤征宇表示,“要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学习,手写设计是必需的。”

  在这堂数学课上,同学们用手写笔在学习本的屏幕上,轻松地写着公式画着图。

  如果写错了,只需用手写笔点击屏幕上的“橡皮擦”,然后在错误的地方划几下,屏幕就被“擦”干净了。这也是一种低碳路线,能节省更多纸张。当然,学习本是要耗电的,奉行低碳策略就是要让学习本实现低能耗。而且,为了方便学生使用学习本,一般情况,学习本在使用时是不插电源的,这对学习本的省电要求很高。同方的学习本就采用了英特尔的低能耗处理器———英特尔凌动处理器,来到达省电的目的。

  其实,应用于教育的学习本,需要拥有许多不同于传统笔记本电脑的设计。除了上面的这些特殊设计,屏幕大小、防水、防摔等特性也须被重点考虑。同方现在推出的是8.9英寸的学习本,而10.1 英寸的学习本也即将面市,以适应不同的需求。

  云端应用让教师课中野分身冶

  在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中,真正的幕后英雄是位处云端的软件平台。

  在这堂数学课接近尾声的时候,彭老师给同学们做了个小测试。其实,这些测试题在彭老师备课的时候就已经被放在了后端的平台上。学生通过无线网络,很快地获取到了测试题,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在同学们一阵伏案疾书后,彭老师通过控制自己的电脑,结束测试。此时,同学们的学习本上立刻出现分数,以及对错题的详细讲解。

  “我们遇到不懂的题或做错的题的时候,电脑会帮我们分析错误。”班里一位姓罗的女同学十分喜爱这种学习方式。而在做错题后有针对性地给出解释的方式,无疑是“一对一”理念的一种体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此刻,学习本和后端软件平台则成为了老师的“替身”。

  老师也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替身”,在同一段时间内与每位学生交流。众所周知,过去的教学是一种教授式的教学:老师灌输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即便是课堂问答,机会也十分有限。但如今不同了,英特尔该项目的合作伙伴之一———同方就正在推广自己的“新课程创新教学平台”。

  这一平台提供了类似BBS 的应用。“在课堂讨论时,老师可以在这个BBS中发表观点或提问,每个学生则可通过自己的学习本登录BBS,参与讨论。”汤征宇表示。这样,老师就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想法,同时很快地做出回复,一种互动性的教学形式随即形成。

  而且这种讨论的价值远不止于此。“整个讨论过程都会被留在云端的平台上,家长只要登录特别的账号,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孩子学习、思考的过程。”汤征宇补充道。

  此外,好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会被保存下来,包括他的解题方式、思考过程等。这些信息对于提高其他同学学习成绩将大有帮助。

  牵手课外学习

  曾有家长抱怨,孩子总将作业记在本子上,自己看不到,不了解孩子需要完成哪些作业,也不敢保证孩子在课后是否认真地学习了。相信很多家长都有同样的感慨,这也是传统教育方式长久以来存在的现象。不过,当信息技术融入教育行业后,这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今,广州市第86 中学的学生正在放暑假。一位即将升入初二的姓郭的学生告诉《中国计算机报》记者,现在,他们数学和英语的暑假作业都是在网上完成的。“老师事先将作业上传到‘家校新干线’平台,我们只要上网就可以完成作业了。”

  老师每隔一段时间给同学们发一次暑假作业,收到作业后,同学们及时在网上完成。之后,老师会为学生的作业打分,了解他们在暑假的学习情况。而家长也可以随时登录该平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

  同样地,同方的“新课程创新教学平台”也能为教师与学生建立一个课外的交流平台。汤征宇告诉记者,教师可以将当天上课的多媒体教案放到平台上,学生在家上网观看完教案并完成测试。测试完成后,学生可将测试结果马上上传,教师就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学生的测试结果,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来调整第二天的课程安排。

  “而且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分发不同的测试题。”汤征宇补充道。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这种云端平台上的更多新应用还有待挖掘。但至少,我们已经迎来了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曙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