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让灾备换了个“姿势”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 关键字:公有云灾备,专属云灾备
  • 发布时间:2016-03-31 10:58

  今天,企业已经陆陆续续将数据、应用迁到了云上,那么数据和应用的保护是不是也可以在云上完成?答案是肯定的。云灾备可以解除企业用户在数据保护方面的后顾之忧。

  云灾备是必然趋势

  今年3月,“深蓝云海”应用级云灾备平台正式上线。消息一经公布,便引起了许多人的好奇:第一,应用级容灾可不像说说那么简单,“深蓝云海”真能做到吗?第二,“深蓝云海”的拥有者——北京蓝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沧科技)此前在容灾领域默默无闻,为何一出手就选择了高技术含量的灾备服务?

  蓝沧科技的前身是光环新网的云计算研发中心。云计算业务虽然与光环新网传统的IDC业务之间是上下游的关系,但是具有独立性,所以蓝沧科技现在以一个独立实体的身份专门从事与云相关的业务。

  云计算有许多细分市场,蓝沧科技为什么偏偏选择了云灾备这块难啃的骨头呢?“我们这个团队的许多人原来都有做企业级IT服务的经验。云灾备是我们切入云计算市场的第一个抓手。”蓝沧科技总经理陈越告诉记者。

  说到“深蓝云海”这个名字,你有没有感觉“深蓝”这个词似曾相识。在IBM工作过多年的人都被昵称为“深蓝”。蓝沧科技的高层领导、技术骨干很多都来自IBM。比如,蓝沧科技系统部总监姜亚杰曾经在IBM工作多年,长期从事业务连续性的咨询、实施、服务工作。再比如,蓝沧科技研发部总监吴江此前一直在IBM中国开发中心(CDL)从事研发工作。拥有灾备领域的专业人才和多年经验是蓝沧科技选择将云灾备作为突破口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灾备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利用云计算这种方式可以给这个成熟的传统市场带来一些新的变化,正好可以展现蓝沧科技的独特价值。

  灾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是简简单单地对数据进行复制,或者搭建两套一模一样的系统就万事大吉了,而是牵扯到整个企业的战略,以及IT基础架构、数据、应用、组织、流程、业务等方方面面。灾备有自己的一套包括咨询、设计、实施、运维、演练和切换等在内的完整流程和规则。但正因为如此,传统的灾备方式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前期的投入比较大,资源利用率不高,运维比较复杂等。“云灾备的方式正好可以消除传统灾备的那些痛点,比如租用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深蓝云海应用级云灾备平台的‘一键式切换’功能可以实现灾备的自动化,资源的弹性供给提高了资源本身的利用率等。”姜亚杰认为,云灾备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云灾备让云计算与灾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云灾备必须遵循国际和国家的相关灾备标准,也分成数据级、应用级和业务级等不同的容灾级别。“应用级容灾需要关注的内容更多,比如要考虑应用、网络、安全,以及数据的一致性、可用性和完整性等。”姜亚杰介绍说,“不管是什么级别的容灾,只是采用的容灾技术和手段不同、达到的目标不同而已。云灾备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达到用户所需的RTO和RPO目标。”

  云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一谈到灾备,很多人首先会考虑是主备模式还是互备模式,是双活模式还是多活模式。其实,传统灾备的这些概念与云灾备并不冲突,只是灾备的载体由物理设备换成了云端而已。以主备模式为例,所谓“主”就是生产中心,“备”则可以选择云端,当系统出现问题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云端,用户是无感知的。这个备份的云可以是公有云、私有云或混合云。

  “云灾备是标准化、自动化的,具有云的一切优点。我们提供的是一个端到端的应用级的灾备方案,可以帮助客户有效地消除传统灾备中的痛点。”姜亚杰介绍说,“云只是灾备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云灾备的最终目的还是为客户带来长期的价值,比如节省成本,当发生灾难时可以及时切换,达到客户要求的RTO、RPO指标。”

  深蓝云海云灾备平台目前提供五大类云灾备服务产品,包括公有云灾备、专属云灾备(混合云+私有云)、灾备自动化、云备份和云迁移。公有云灾备、专属云灾备、灾备自动化这三类主打产品各具特色。

  公有云灾备,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在公有云环境中面向企业客户实现“一键式”应用级灾备,并且从建设、运维、切换到回切,都可实现端到端自动化的灾备服务。深蓝云海的公有云灾备服务较之传统灾备可节省总体成本60%,4~8个月的传统建设周期也可缩短为1~4周。注重高性价比的互联网、物流、制造、零售、金融保险、教育等行业用户比较适合采用此类灾备方式。

  深蓝云海的专属云灾备服务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提供定制化服务,构成企业混合云架构,实现灾备建设和管理服务的标准化与模块化,以满足企业复杂的灾备需求。

  深蓝云海的“一键式”灾备自动化管理平台,集自动化配置、演练、切换、监控、分发为一体,通过灾备监控和软件自动分发、升级等服务,最大程度地实现灾备自动化。“一键式”灾备管理服务可以提升灾备管理的效能,减轻运维压力,提升灾备切换的速度,从而极大地提升客户对灾备的管理能力。

  除了有光环新网的数据中心作后台,蓝沧科技也在积极地与阿里云、AWS等洽谈合作。另外,蓝沧科技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就是其自建的IaaS可以支持IBM AIX。很多金融领域的客户还在使用IBM AIX。目前,能够同时支持x86和IBM AIX的IaaS屈指可数。蓝沧科技的这种独特能力可以解那些拥有x86和IBM AIX混合环境的客户的燃眉之急。

  陈越表示:“我们与一些大的MSP和系统集成商合作,目的是针对不同的市场、客户提供适合其需求的解决方案和服务。从销售的角度讲,我们也会坚持渠道和直销两条腿走路。”

  云灾备还需引导

  公有云灾备和专属云灾备是目前蓝沧科技主打的业务。“目前,我们的客户主要是一些中小企业,应用方式主要是公有云灾备。”陈越介绍说,“我们正在与几个规模较大的客户洽谈,即将签约。最近,一个做电视购物的公司准备采用我们的专属云灾备。”

  当初,在决定进入云灾备市场时,蓝沧科技也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中国的中小企业客户通常比较关心成本,所以对云灾备这种模式的认同度较高。“我们的一些中小客户,一开始只想做一个传统的备份系统,经过我们的引导,了解到多加一些费用就可以实现应用级的灾备,很容易便接受了我们的云灾备。”陈越告诉记者,“那些早就将生产环境托管给第三方IDC或服务商的客户,更容易接受云灾备的理念。”

  其实,很多中小型的客户都希望拥有一个应用级的灾备系统,但是由于对灾备这个行业缺乏了解,很多客户仅仅部署了备份系统,浅尝辄止。如果像蓝沧科技这样的专业厂商能够指点一下,就可以将这些客户顺利引导到云灾备这条道路上。对于蓝沧科技来说,挑战不仅仅是提供先进、成熟的云灾备方案和服务,更重要的是尽快树立一个专业的品牌形象,并借助广泛、多样的渠道,开拓更多的样板客户,让客户更多地了解什么是云灾备。

  有了云灾备,是不是传统的备份和数据保护方式就可以抛到九霄云外了?“中小型客户可以直接上云,不必再采用那些传统的备份和数据保护方式。但是大型企业由于应用系统多且复杂,针对不同的应用和数据有不同的安全性、可用性要求,所以通常还会适当地保留一部分本地的数据备份。不过,这并不妨碍大型企业采用云灾备方案和服务。”姜亚杰介绍说。

  在国外,DRaaS(灾难恢复即服务)已经十分盛行。Forrester的数据显示,2014年,国外23%的中小企业已经在使用DRaaS,提供DRaaS服务的玩家也比较多。IDC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DRaaS市场将达到百亿元的规模。“中国DRaaS市场的爆发点很难预测,因为它与公有云的成熟度密切相关。只有公有云的生态体系逐渐成熟和完善,DRaaS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陈越希望有更多的厂商参与进来,共同将DRaaS市场做大。

  本报记者 郭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