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教“奥数”

  适应北美高校的录取标准,依然是华裔学生考虑的主要问题

  十几年前,在加拿大华人社区刷电线杆小广告的江亚东怎么也没想到,最初只有6个学生的奥数班能发展成为注册学生超过1000人的课外培训学校。

  这所课外培训学校坐落在多伦多城区,学生大部分来自亚裔家庭,其中以第二代华裔居多。在过去十余年里,数十名在此学习过的亚裔青年被哈佛、普林斯顿、麻省理工等美国常青藤大学和其他名校录取,甚至有美国的华裔家长让孩子从美国坐飞机来这里上课。

  这所学校的发展过程本身,投射出亚裔、尤其是华裔群体与西方教育观念的巨大差异。

  最初都是亚裔学生

  出国前,江亚东是中国一所高校教授计算机和数学建模课程。2002年,45岁的他来到加拿大工作后,不久便失业了,拥有博士学历的他开始为生计作打算。

  江亚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当时身边的华人朋友们都认为孩子所在的中学数学教学过于简单。

  “加拿大公立学校的老师只管教学,没有学生升学业绩压力,所以对于学生是否能上重点大学并不十分上心。”江亚东说,由此,他萌生了开个数学课外培训班的想法。

  而就在这段时间,加拿大的第二代华裔数量正在不断增长。根据《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数据显示,过去15年里,中国一直是加拿大永久居民最大来源国之一。2001年到2011年10年间,加拿大的中国移民人数增长率超过60%,人口增加超过20万。

  2011年的数据显示,在加拿大,近50%的中国移民居住在安大略省,其中超过八成、约为22万人居住在大多伦多地区。所以,在这座城市开设针对华裔孩子的课外培训,市场足够大。

  另一方面,江亚东发现,整个北美地区的中学生竞赛制度十分健全,很多学科的竞赛都是面对全体学生开设的。

  北美名校对于竞赛成绩也同样认可。比如,麻省理工学院的官网就为准备申请该校的高中生列出了六项国际竞赛(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作为申请内容,建议学生把这些竞赛作为适应未来校园生活的重要准备。

  不过,当地并没有针对竞赛教学的培训班,所以江亚东选择了以竞赛培训作为切入点。

  在决定开设奥数培训班后,江亚东在多伦多各大书店转遍了也没有找到一本奥数课外培训书。于是,2004年的春天,他回国购买了大量中学奥数竞赛教材,带回加拿大钻研。

  半年之后,他在多伦多注册了培训机构。2005年1月,他终于招来了6个学生,全是华裔,授课地点就是家里的客厅。虽然有过大学执教经验,但如何使学生对奥数产生兴趣成为他面临的最大难题。

  “如果把国内的教材直接翻译成英语,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很难被理解。对于在加拿大长大的孩子,国内的奥数题目拐弯太多了。所以必须结合加拿大中学课本难度重新编写英语讲义,抛弃太偏、太复杂的题。”他说。

  与一位“虎妈”的吵架

  2006年2月,江亚东首次带领14名学生来到美国参加“哈佛—麻省理工大学数学竞赛”。这个竞赛是全美国影响力最大、名校理工科专业认可程度最高的高中数学竞赛之一。

  最终,两名学生分别获得几何组第二名、代数组第五名的好成绩。江亚东告诉本刊记者,前者次年就被斯坦福大学录取了。

  这次比赛后,江亚东的奥数班在华人社区开始小有名气,学生也多了起来。江亚东开始把培训班的课程从数学拓展到物理和化学。

  此时,如何招聘到合适的培训老师成了难题。

  江亚东说,多数加拿大本地老师的教育理念都是“学生快乐最重要”。但是,这招致了很多华裔家长的不满,他们希望孩子能学到“干货”,而不是空有活泼的教学形式。而他招聘的华人老师,有不少却因为英语口音太重而被学生投诉。

  经过不断的面试、试听和培训,一些英语好的华人老师和课堂上“不扯闲篇”的本地老师被留了下来。

  如今28岁的崔唯已经在奥林匹克学校兼职教竞赛物理六年了。北大物理系本科毕业后,崔唯来到多伦多大学攻读量子物理学博士,2010年读博期间,他来到奥林匹克学校当兼职讲师。

  崔唯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亚裔孩子的家长们都很重视竞赛成绩。如果某次竞赛孩子表现不太好,家长就会与老师交流,细致分析孩子的问题。

  不仅在加拿大,在美国亚裔美籍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也非常重视。

  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社会学系教授艾米·辛(Amy Hsin)和密歇根大学教授谢宇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的研究成果指出,刻苦努力是亚裔美籍学生学业优异的主要原因,亚裔美籍学生努力的背后是亚裔美籍学生的父母更加重视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学业期望较高;移民身份使得亚裔美籍学生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有效地改善生活地位。

  崔唯认为,让学生提高竞赛能力最有效的办法还是“题海战术”。“虽然‘题海战术’在国内广受诟病,但无论是在奥林匹克学校,还是在多伦多大学当助教的经验都证明,让学生做练习都是最有效的方法。”

  很多华裔家长也坚持,“必须要有课后作业”。

  学校运营初期,除了编写教材讲义外,江亚东并没有时间来编写配套练习册,很少给学生留家庭作业,一位华人“虎妈”还为此与他吵了起来。

  这位“虎妈”认为,奥数课程对孩子来说并不简单,没有家庭作业,就无法消化与复习。此后,江亚东开始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来编辑各个科目的配套习题册。

  “潜规则”依然在

  江亚东遭遇华人“虎妈”一点也不意外。几年前,美籍华人蔡美儿出版的《虎妈战歌》曾引起舆论对东西方教育观点的广泛争论。

  在北美本地,华裔对于当地教育的影响也开始显现。

  2015年末,美国新泽西州格罗夫尔中学的董事会曾就是否要降低四、五年级的数学教学标准进行过一场讨论。

  讨论中,一边是白人家长对于减负的支持,一边是亚裔家长们的反对。学校董事会最终采取了白人家长的意见。

  但是,亚裔对当地人教育态度的改变正在发生。江亚东说,他的学校如今有几十名学生不是亚裔,很多白人学生就是家长向亚裔家长“取经”时被推荐来的。

  崔唯也说,一些白人家庭对这种模式的课外培训还是很感兴趣的。

  但是,适应北美高校的录取标准,依然是华裔学生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一些家长向江亚东反映,虽然孩子在学校理科成绩很好,但语言成绩和演讲技能都很一般。即便是出生在加拿大的第二代移民,由于家长的母语不是英语,孩子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还是少于本地孩子。于是,江亚东决定请有语言经验的本地老师开设演讲课和辩论课。

  据江亚东介绍,辩论课开课之初效果并不好,但是,通过招聘本地辩论教练授课、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总结辩论技巧等方法,一些学生开始在辩论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14年,一名学生在约克大学举办的中学生辩论赛中获得冠军,次年她凭借中学阶段的优异成绩和辩论特长被哈佛大学录取。

  不过,一些证据表明,亚裔至今仍然在申请北美顶尖大学时处于劣势。

  2015年10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的一篇题为《美国亚裔,不再沉默》的文章指出,美国亚裔要在SAT考试中,比白人学生高出140分才能进入同样的私立大学,而黑人学生的考分可以比华裔学生低310分。其中的“潜规则”就是,顶尖学校录取黑人学生和西班牙裔学生的分数比较低,这是考虑到这些族裔在过去的遭遇;贵族、体育明星、政界家庭和富豪(这里很少有亚洲人)给学校捐了大楼,他们的孩子就可能占去录取名额,因此,光有成绩的华裔进名校的机会就更小了。

  文章指出,尽管美国华裔鼓励孩子多元化发展——参加辩论赛、公益活动、体育运动,学习音乐,参与任何可以增加录取率的活动,但很多在这些领域表现出色的学生,还是被常春藤大学拒之门外。

  (特约撰稿张传玮对此文亦有贡献)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徐颖/北京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