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造车” 距离实现有多远?

  • 来源:新报
  •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格力,家电
  • 发布时间:2016-04-13 11:36

  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从概念到实践的迅速发展,汽车产品更新换代的背后孕育着的巨大市场空间,成为吸引企业资源流向的热点领域。谷歌要造车了、百度要造车了、苹果也要造车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做起了汽车梦。

  最近,格力收购了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欲进军汽车领域,一时间家电企业的造车梦重又成为热议的话题。

  家电造车梦,由来已久

  其实,家电业才是跨界造车的“鼻祖”,他们的造车梦由来已久,只是路途并不平顺。

  早在1997年,春兰集团就斥资7.3亿元收购当时亏损的南京东风汽车集团公司所属的专业汽车制造总厂,改名为“南京春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开启了家电行业涉足汽车领域的先河。2003年,奥克斯同样是通过收购股权的方式,收购沈阳双马汽车,获得SUV和皮卡生产许可,开拓了汽车制造的新业务领域……

  在此之后,一大批家电企业似乎受到启发,纷纷开始向汽车领域发起冲锋,如波导、夏新、新飞、山东小鸭等一大批知名家电企业前赴后继地进入汽车领域。但遗憾的是,他们的造车梦并不如预想的那样一帆风顺。即便曾经杀入国内销量前五名的春兰重卡,也没能一直保持辉煌,最终在2008年将持有的汽车60%股权转让给徐工集团,春兰汽车最终退出了重卡舞台。随后,家电企业们新拓展出来的汽车业务有的终止、有的转让、有的撤资,即使个别仍在品牌旗下保有汽车业务,也和当年规划的战略意图相差甚远。

  十几年过去,时代已然不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当下大热,家电企业的造车梦再次被点燃。最近,格力集团高调宣布收购珠海银隆,这是一家基础和实力非常不错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意味着格力将要涉足新能源汽车了。而此前,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已经通过重组收购了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选择新能源客车开启了“二次创业”;曾经在首轮造车运动中就有涉足的美的,近来也通过智能家居与车联网的融合,再次“曲线”打入汽车业。

  或许,家电企业造车的第二轮热潮正在到来。

  汽车吸引力,有增无减

  对于家电行业来说,汽车行业的吸引力一直没有消失。

  作为跨界造车的先行者,虽然家电行业的首轮造车计划均惨淡收场,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规律在家电行业造车这件事上并不适用,新一轮的造车浪潮已经到来。

  家电业整体困难,行业巨头格力也不能独善其身。2015年中报显示,格力电器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净利润几乎与去年同期持平;作为公司营收近95%来源的空调业务,上半年空调业务实现营收419.9亿元,同比2014年507.2亿元下滑约17%。行业增速放缓带来的业绩下降,让家电企业不得不寻求其他多元化的发展领域。

  相比较来看,汽车行业虽然2015年经历了市场增速大幅放缓的境况,但根据企业公布的业绩年报,上市车企的利润仍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比亚迪2015年报显示,2015年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800亿元,同比增长37.48%;净利润28.23亿元,同比增长551.28%。很显然的是,业绩的增长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很大关联。

  相较于10年前的汽车行业,新能源成为汽车业新的增长点,同时也对家电企业形成了新的吸引力。不论是创维还是格力,都将“造车梦”的实现寄希望于新能源客车领域。

  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国家和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新能源汽车必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和持续的高额补贴也让家电企业希望分一杯羹。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达到500万辆,市场前景看好。

  机遇和挑战,向来并存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家电企业不应该忘记上一次造车梦破碎的经验教训,虽然当下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但对于想跨入汽车行业的家电企业来说,依旧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值得注意的是,与互联网企业纷纷瞄准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不同,家电企业纷纷在商用车市场发力。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除了靠私人用车,还需要在公共交通运输领域的推动,这也符合国家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今年2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五大措施,其中一项便是:扩大城市公交、出租车、环卫、物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比例,各个城市也陆续出台新能源汽车推广规划,比如深圳2016年将实现公交电动化率65%,力争2018年全面实现公交的电动化。在“十三五”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到2020年,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车要达到20万辆。

  当然,有机遇就有挑战。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以及国家各项利好政策扶持,传统汽车企业自然不会放过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遇,宇通、安凯等龙头客车企业也不断加大新能源研发力度,加快新能源产品投放,对于新进入者来说,必将面临汽车行业激烈的竞争。再说,汽车行业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并非一锤子买卖。回想十几年前,春兰重卡一度风光无限,可是在市场遇冷之时,春兰并没有拿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创新型产品,最后被市场淘汰。

  对于今天的新能源汽车来说,技术发展更加迅速,家电企业作为新进入者必须做好在资金、人才方面持续投入的准备,并不断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有成功的可能。

  文丨本报记者 洪英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