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

  一切都会过去

  从前有位国王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钻石,打算把它做成一枚戒指,在里面塞进一张纸条,以便走投无路的时候,作为锦囊妙计,于是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希望得到一句最恰当的话。

  这一下,把学识渊博的大臣们难住了,众人冥思苦想,终无结果。这时一位老仆说:“我知道有这么一句话,先王曾邀请一位作家来王宫,他临走时送了我这句话。”说完在纸条上写了下来,折好交给过王,并请国王等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在看。

  想不到,这一天竟然很快来到了。国王遭到外族侵略,被敌人穷追不舍,逃上死路,尽头是万丈深渊,而身后敌人的马蹄声隐约可闻。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国王打开了纸条,只见上面写道:“一切都会过去。”国王顿时平静下来。追兵似乎在森林里迷失了方向,抑或是走错了路,马蹄声渐渐减弱了。国王收其纸条,带上戒指,重心集结起部队,经过苦战,收复了失地。

  凯旋那天,人们载歌载舞庆祝胜利,国王也感到深深自豪。这时,那位老仆又开口说道:“现在您应该再打开那张纸条看看。”于是,国王摘下戒指,重读了一遍,心情又归于平静。

  启示

  当我们面对困境时,只有抱着“一切都会过去”的信念,才能帮助我们坚持到最后;而在我们迈向成功时,也要做好居安思危的心理准备,既要在困境中保持乐观,也要在顺境中提高警惕,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拉绳实验

  法国工程师林格曼曾经设计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拉绳试验:他把被试验者分成一人组、二人组、三人组和八人组,要求各组用尽全力拉绳,同时用灵敏度很高的测力器分别测量其拉力。

  结果,二人组的拉力只是单独拉绳时二人拉力总和的95%;三人组的拉力只是单独拉绳时八人拉力总和的49%。这个结果对于如何挖掘人的潜力,搞好人力资源管理,很有研究价值。

  “拉绳试验”中出现“1+1<2”的情况,很明显是有人没有竭尽全力。这说明人有与生俱来的惰性,单枪匹马地独立操作,就竭尽全力;到了一个集体,则把责任悄然分解到其它人身上。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这是集体工作时存在的一个普遍特征,即“社会浪费”。

  启示

  人的潜力极限需要刺激,而最长效、最管用的刺激手段,莫过于建立人尽其才、人尽其力的激励机制。

  责任越具体,人的潜力发挥得越充分,耍滑头的人越少,用真劲的人才能有越大的发展空间,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浪费”。

  卞氏选钗

  裴松之(南朝著名史学家)作注《三国志》时,曾引用《魏略》里的一个故事:有一次曹操得到了几件名贵的装饰品,就让卞夫人从中挑选一件。卞夫人立即挑选了一件不大不小的。

  曹操问她原因,她说:“拿上面的是贪婪,拿下面的是虚假,所以拿中间的(取其上者为贪,取其下者为伪,故取其中者)。”

  启示

  我们从小都被灌输着“取其下”、甚至“孔融让梨”式的行事准则,压抑自己的内心去推让自己合理的利益、应当的奖励,以赢得一个“谦让”的美名。长大后却体会到,过分的要求我们是不应提,但合理的利益我们为什么不要?

  乌鸦的声音

  有一天,有只乌鸦向东方飞去。在途中,它遇到一只鸽子,大家停下来休息。

  鸽子非常关心地问乌鸦:“乌鸦,你要飞到哪里去呀”

  乌鸦愤愤不平地回答:“鸽子老弟,这个地方的人都嫌我的声音难听,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

  鸽子听后,赶快忠告乌鸦说:“乌鸦老兄,你飞到别的地方还是一样有人讨厌你的,你自己若不改变声音和形象,到哪里都没有人欢迎你的。”乌鸦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启示

  许多人总喜欢责怪别人,怪环境不好,怪别人不喜欢他不欢迎他,但他总不反省自己的为人举止,是否值得他人尊重及欢迎。假如一个人不经常反省自己,只会责怪别人和环境,他就会和这只乌鸦一样,到处惹人讨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