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U型生活模式

  日本受访者中,2008年仅有7%的人拥有“只通过邮件等方式联系,但没有见过面的朋友”,而中国2008年这一数字达到近30%

  日本博报堂独家提供给《瞭望东方周刊》的“中国人生活意识”调查结果表明:近5年来,中国城市居民和陌生人的关系逐渐加强。2009年接受调查的中国城市居民中39%的人“认为自己和谁都可以做朋友”,和5年前的数据相比,增加了6%。2009年有39%的人拥有“熟悉而陌生的朋友”,即“只通过邮件等方式联系,但没有见过面的朋友”,而5年前,这个数字为18.6%。

  迄今已有115年历史的广告公司日本株式会社博报堂(HAKUHODO),从2005年开始,连续5年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对共计约24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均采用直接访问面谈的方式进行,内容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玩乐、学习、恋爱、健康、家庭、交际、金钱,消费、信息、时间、工作等等。

  调查对象年龄为15~54岁;调查对象收入均以家庭月收入为准,比如2008年月收入2000元以上,2009年则是3000元以上。

  5年,501个问题,勾勒出什么样的中国人城市生活图景?

  大致同样的问题,早在1986年就开始在日本国内进行调研了。通过两国这些年的数据比较,中日城市生活者们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有何异同?

  基于调查结果统计,有趣而让人吃惊的发现浮现出来。在许多方面,中国城市居住者的生活态度出现了两个看上去矛盾的内容“同时上升”的情形:对于未来,我们的“希望”和“不安”同时上升;对于现在,我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同时上升。而在人际关系上,我们一方面追求自立的空间,另一方面又“加强和陌生人的联系”。

  充满希望,也不乏担忧

  北京奥运和上海世博,两个城市在不同的舞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恢弘盛象。从自身的微观感受上,中国的城市生活者同样乐观地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希望。博报堂的调查数据表明,2009年接受调查的人中,有57%认为“自己的未来一片光明”,2005年的数据仅为38%。

  从2005到2009年的调查数据中,认为“生活环境较好并感到满意”的人逐年增加,从20%上升到了33.6%。

  调查人群中,2009年有超过3/5的调查者(65.6%)认为“自己目前比较幸福”,2005年这个数字是41.6%;几乎同样的数据也出现在“对于现在的生活比较满足”这个问题上,有66.9%的受访者2009年选择了“满足”,2006年只有一半的人选择了该答案。

  2005年有36%的人认为“生活中担忧的事情较多”,5年后,数字增长为44%;“对水和空气的质量等感到担忧”的人5年中增加了1/10;而对于自己“电话号码或地址等私密信息被泄露”的担忧则从2005年的15%上升到近37%,同样增长了许多。

  近邻日本的情况有所不同,近5年的调查数据表明,日本城市生活者对于未来的希望正慢慢下降,从2005年的66%下滑为59%。而日本人对于未来和当下的担忧也在上升。

  渴望物质精神双丰收

  中国奢侈品消费正成为全球市场的独特风景。《2009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称,在经济环境恶劣的2009年,中国奢侈品市场仍然增长了近12%,达到9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7.5%。

  博报堂对于中日两国城市居民消费态度的调查,验证了一“中国人对于高档品的需求越来越大”。

  2005年,仅约16%的受访者“认为一流商品是指价格高昂的商品”,2009年该数字上升为44%,几乎有一半的人把高品质和高价格画等号。和一般产品相比,高档品“即使价格贵,也想拥有”的人逐年增加,5年中增加20%。

  此外,城市里“关心新产品流行趋势等信息”的人越来越多(从2005年的24.8%上升到2009年的31.3%),“到奢侈品商店购物”的人2009年达到了26%左右。

  有趣的是,物质需求增长的同时,中国城市居民对于精神方面的需求亦同步上升。

  2009年的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人打算“增加自己用于兴趣爱好方面的时间”(49%),对于旅行等休闲信息方面的关注度也在增加,从2005年的不足1/10到2009年的近20%。对于节假日怎么过,城市人也愈来愈费心思。

  在日本,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对于物质方面的需求非常强烈,但到了90年代泡沫经济之后,精神方面的需求开始锋芒毕露,如今更是远远把物质需求抛在后面。博报堂的数据显示,在日本,87%的人在生活中更重视精神方面,物质需求仅占13%。

  也就是说,在中国人渴望物质精神双丰收的同时,日本人的物质需求越来越低,精神需求则越来越高。

  更愿把交往圈子扩大到陌生人群体

  日本人加藤暑假安排女儿来自己工作的中国城市学汉语。“学汉语不是目的,我想让她结识不同的朋友。”安排已是大学生的女儿结交朋友,对于中国城市里的父母们来说完全没有必要,甚至不可思议。

  博报堂的调查发现,中国城市居民近年来出现“自立化”的倾向,他们与传统的圈子,即家人、亲友的关系逐渐变得疏远,日益“倾向于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往方式”。

  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更加开明,越来越认为“像朋友那样的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比较好”。同时,也有更多的人主张“即便给家人带来不便,也想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中国城市居民“和陌生人的关系逐渐加强”,愿意把交往的圈子扩大到陌生人群体。赞同“家人以外的其他人来照顾自己”的人,从2005年的11%上升到2009年的近15%。

  日本的调查数据表明,他们和亲人朋友的关系逐步加深,与陌生人交往的兴趣越来越淡。

  日本受访者中,2008年仅有7%的人拥有“只通过邮件等方式联系,但没有见过面的朋友”,而中国2008年这一数字达到近30%。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